道德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影响 (1)道德与情绪的关系。当人受了一定的外界刺激后,往往伴有一定的情绪变化。而情绪的产生则受着爱憎取舍的制约,而爱憎取舍的标准则是由价值模式、是非善恶等道德意识所决定的。从这里可看出,情绪的产生与道德状态有着直接联系。譬如对待同一件事,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采取不同的爱憎取舍态度,也往往会伴随着产生不同的情绪,这一切都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诚然,我们不能把情绪、情志问题笼统地说成是道德问题,但是情绪的产生却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情绪达到一定限度也可直接成为道德问题,而情绪对人体的气机变化是有着巨大影响的。 (2)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情绪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总的来说健康的情绪如积极、向上、奋斗、进取、乐观、欢乐等能增强人的身心健康;反之消极的情绪如消沉、悲观、失望、痛苦等则可降低生命活力。至于病态情绪如怒、悲、忧、恐则可使人致病。中医理论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又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之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以上所述,往往都是因受到外界(主要是社会因素)的刺激招致的情志变化,所谓“志一而动气”,气机失常引起疾病。另外,人体内脏气机的变化,也可招致情绪变化。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那些身体不健康或虚弱之人,情绪多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黄帝内经‧灵枢》中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而人体脏腑的气机变化,则属于人体自然道德范畴。 为了进一步说明情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根据中医理论与日常生活经验对怒、喜、思、忧、恐、惊等分析之: 怒:“怒则气上”。人发怒后气机上冲,从而出现脸红、头晕、脑胀等表现,这是气机不正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气上升壅结于胁,出现胁痛、心口痛。壅结于胸,出现胸闷,俗曰:“义愤填膺”。壅结于头则头脑晕胀,气甚至可以导致吐血。所以俗语又讲“气能养人,气能伤人,气能死人”。有的人出现自发功又哭又笑,又吵又闹,也是气冲以后神不能主宰的表现。而且暴怒以后能使头脑糊涂,叫作“无名火”,做出不理智的言行。 喜乐:内心高兴,叫“心花怒放”,对身体健康有利。《黄帝内经‧素问》讲:“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高兴时气机中和,情志通达,营卫之气流通,则身体健康,生机旺盛。所以练功时应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虽喜而不外扬,如果过喜则伤气。譬如听相声会笑得直不起腰来,一场大笑可使人上气不接下气。所谓“捧腹大笑”是笑伤了气,肺气是后天气,丹田气是先天气,后天气先天气连接不上,只好捧腹弯腰让它接近以使气通联。如果大笑时猛然挺身直立会喘不上气,严重的可能把人憋死。这实际上是气在起作用。 忧思:“思则气结”,《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意守能使气在体内某个部位凝聚起来,加强那个部倍的功能。忧思也能凝气,但属病态之气,妨碍身体健康。因为意守时神意自然,是健康之思,气机流畅,聚而不僵;忧思是漫无头绪、杂乱无章之思,信息紊乱,使气机不能很好地流通。所以有的人发愁后一夜睡不好觉,第二天脸色发青,无光泽,叫晦气。忧思和一般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也不同,后者神能主宰,前者神不能主宰。 惊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有的人受严重的刺激,吓得“屁滚尿流”,是气机下泄而不能自持的结果,对健康有害。但一个人如果行为不甚光明,言行不甚检点,不仅容易引起忧愁思虑,而且容易受惊吓。相反如果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就不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担心害怕,这就是道德水平问题了。这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气质问题古意是包括道德情操问题在内的。气质高尚,行为自然纯真,光明大落,能始终坦荡如一。 修养道德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人类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衡量善恶的标准也 就有了巨大差异。例如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部落,到了冬天无食物时,吃掉不 能劳动的老年人,却保留有用畜类的行为,认为是合乎道德的,因为这一行为有 利于整个部落的生存与人类种属的发展。奴隶制社会的不杀掉战俘而是剥夺其人 身自由、强制其劳动,认为是合乎道德的,因这较以前杀死俘虏已是前进了一步。 人类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又为自己不断地开辟前进道路,因而也是在不断地改 变着道德标准(阶级道德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智能气功科学衡量善恶是非的标准是,以人的行为(包括言语举动与意念活 动)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命活动,是否有利于人这个种的类本质的进步与发展为准则,有利的行为是善,否则是恶。鉴于人是社会的人,是群体的人,因而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又不能形而上学地运用上述原则,而是要具体地、全面地分析,要从整体的立场去分析。比如,当个人为了一己之利而有害于群体、有害于人类的进步时,其行为属于恶。当此之时,除此恶虽然不利于该人的个人的生命活动,但有利于整个群体与人类的进步,所以除恶即是行善。衡量美与丑、 正义与非正义也是如此。 当今的时代,是人类从生命的必然王国驶向生命的自由王国的时代,是实现 自由、自觉的人的类本质的时代,人类将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和人本身 相统一的和谐的大同世界。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进步。在这样的年代里, 智能气功科学不仅要在开发、运用超常智能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而且要自觉地 运用道德规律,充分发挥道德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为此,每个智能功人都必须 自觉修养道德。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除了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外,我们 提出了“和谐、欢畅、自然、端庄”为智能气功修养道德的内容,它既是对个人 的,也是对集体的要求。 1.和谐 这里所说的和谐,指整体秩序而言,它是健康事物表现出来的状态:各个部 分都按特定的规律运动,是美好的特殊体现。它是欢畅、自然、端庄的纲,包括 人天和谐与人与社会和谐。 ①人天和谐 人天和谐指人与大自然这一统一整体按照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规律进行有秩 序的运动。混元整体理论指出,人与大自然是一整体,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进 而言之,大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大自然的意识活动表现。自从人类出现, 自然已成了人化的自然界,因为人类总是不停顿地按照人的愿望改造着自然。由 于人类尚未了解更未掌握有关人与自然是一整体的规律,故在人类改造自然时产 生了人与自然的冲突,结果破坏了自然,也危及了人类,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 气功科学的发展,人天关系的奥秘将逐步被揭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 信息交换规律与交换通道将被人类所掌握,从而建立起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人 天和谐的整体。这一整体不是自然的复旧,而是按照人的类本质的发展规律建立 的人化自然。 ②人与社会的和谐 社会是人和大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群体组织及其设施。社会是 人类生活的保证,是实现人与大自然联系的纽带:因为人与人的联系的实质是人 与自然的联系,而人与无机的自然界的联系也是通过社会这一中介完成的。鉴于 此,要建立起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人天和谐关系,必须建立起人与社会的和谐(家 庭、社团、国家是社会的不同层次的表现)。包括人群的和谐、人与物(设施) 的和谐。 a.人群和谐。人类群体(集体)是人的类本质得以实现的前提,只是由于历 史的缘故——生产力低下和与之相伴的愚昧无知,使人为了争夺生活必需品而互 相残杀,使人长期处于野蛮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使人逐步认识到人群和 谐是人类进步的保证,从目前阶段来说,需从思想和谐、行动和谐、人际和谐、 组织和谐做起。和谐的社会群体,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是自觉与纪律的统一, 是平等与权威(此权威不是指人,而是统一的思想与纪律)的统一。这一切都要 统一到有利于人的类本质得以实现这个根本上,智能气功提出的“融利己于利他 之中”的集体主义的观念,就是这一根本的具体体现。以此建立起来的和睦的家 庭关系,较古人所述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相敬如宾”等伦理则上升到 了新的螺旋。以此建立起来的友善互助的社会关系,与责任感,荣誉感,较古人 所说“忠信、仁义、诚敬”等侠肝义胆则进入了更加自觉的世界。 b.人物和谐。人类在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把自然物人化并使之进入社会与人 的生活领域,尤其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中的人化自然物已经成了人的社 会器官,这一切把人与社会、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命特 性的了解的不断深入,将建造出更加有利于人的和谐环境。做到和谐并不难,因 为修养和谐的内容虽有不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整体的良好秩序。可以 从建立自觉的热爱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把自我纳入集体之中、按照集体 要求(纪律)规范自己的行动、克服个性与小团体主义入手。 2.欢畅 欢畅是充满生机的表现,是和谐的结果。就个人而言,指精神上的高兴愉悦, 欢快畅达,是气血和通、意元体清明的象征,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就集体而言, 指良好的、活跃的气氛,如生活中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工作上的热情负责、 勤勤恳恳等,是集体组织健康的表现,是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集体意志的结果。 集体中的欢畅又是彼此仁爱的结果,仁心可生发自身的力量,爱是希望对象走向 完美。在这个意义上说,博爱是欢畅的基础。做到欢畅并不难,如果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互敬、互爱、互学、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互勉”去做,并且首先从自己做起,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原则,那么,这个集体一定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欢畅局面。 3.自然 自然虽然是事物本身真实性的表现,但在这里主要指人的生命活动对人自身 与集体有利的规律而言。它不仅符合和谐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欢畅的一种规定性。 就个人而言,自然不是随随便便,而是修养达到一种境界,表现在处事自然(如 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不盛气凌人、不卑不亢等),语言自然、举止自然、 工作自然……它是保证人际和谐的重要因素。 另外,自然对人天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来说,又是一项重要的限制内容, 这一和谐必须建立在符合利于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上,而不是纯任自然,更不是 返回原始自然。 4.端庄 端庄是端平正直、庄严大方而言。是神气充足、道德纯厚而显露于外的自然 征象,是修养的又一结果。是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它与孟子早就指出的“充实之 谓美”(《孟子·尽心下》)是相通的。 需要指出的是,端庄是修养到正气充足的结果,不是简单的仪容修饰。端庄 的修养必须从行为上做起,待人要忠厚宽惠,襟怀坦白,说话要心口如一,言而 有信,行为要光明正大,不欺暗室……如此行之,则端庄自显,道德日隆。 综言之,上述的“和谐、欢畅、自然、端庄”,不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内容, 也不是一般的思想、作风教育内容,而是人道主义(关于人的类本质特性的道德)、 自然主义(人是自然的人化)与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的集合,可以 看作是气功科学特殊的道德观。 (三)修养道德在修养意识中的地位 从“道德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根据”所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道德意识是意 识中的“自我”的重要支柱,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影响着人的全部生命活动。所 以修养道德就成了修养意识的核心内容,后面所述的对性格、性情、情趣、偏执、 大我等方面的意识修养,都和修养道德有一定的关系。鉴于修养道德是从意元体 参照系这个根本层次入手的,所以修养道德贯穿于修练气功与修养意识的全过 程,它是其它各项修养的基础与前提,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各项修养的总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