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12|回复: 2

混元医学的生理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22: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混元医学不像中医与传统气功那样强调脏腑、经络,而是强调精、气、神三位一体的混元气。有形之体是气聚的表征,妙思之神是气的灵通表现。《涵三语录》中曾说:“盖精与神,皆不外乎气,故道家不言精神,而独言气也。”但是混元医学虽说是注重混元气,但更注重神意的作用,认为神意是人混元气的最精细、灵通的气,而且有主观随意性,可以主宰全身的生命活动,是对《元气论》所说的“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的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的混元气的生化过程,对于人的混元气的生化已详述于本书第四章,这里不赘述。
尽管混元整体理论全面阐述了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需借助与外界进行实体物层次的交换、能量层次的交换,以及信息层次的交换,但修炼智能气功的终极目的则是逐步以后者代替前者。这就是混元医学不注重脏腑、经络的道理所在。因为脏腑经络的功能,主要是用以维持常态智能人的生活。如谓不然,试看以下事例,如:(1)现已发现了一些常年不吃饭而能维持正常生命的人;(2)气功辟谷也可不进饮食;(3)传统气功练到一定程度(如达到气住、脉住以后),则可使全身气血、经络停止(所谓日月停轮)动转。上述前两事例说明人可以不借助有形实体物的交换而维持正常生活;后一事例则说明经络对于生命的作用,仅在常人状态才有重要意义。
混元医学对经络的实质是怎样对待的呢?
混元医学认为,中医学中所称述的经络,实际上并不是有一定的管道,它与营运血液的血管不是一回事,《灵枢经》中就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又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这就是说,中医经典也认为十二经与血脉是两码事。那么经络的经是什么呢?混元医学认为,“经”是人体各有关组织的混元气汇聚成的“气束”。我们知道,人体内的各种实体物组织的周围,都有其混元气,这些混元气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汇集成了特定走向的“气束”,气束中的气较其周围非气束部位的气,占有明显的优势,使气束所历经的生物组织产生一定的变化,因而显现一定的特性,不仅练功的人可以感觉到它,而且可以用仪器的某些指征探测到它。至于“气束”中气的流动感,一是受血液(严格说来应是血液的混元气)流动的影响;二是受淋巴(严格说来应是淋巴的混元气)流动的影响;三是受神经兴奋信号传输的影响;四是受整体生命活动的影响。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属于各部组织的混元气形成的“气束”本身的气是不流动的,受了上面所述的各种影响而产生的流动感觉或现象,是有关影响物的混元气流动的结果。鉴于这些流动物的流向不同,因而形成了在同一经脉上出现不同方向的经络感传现象。这是已被针刺或经络敏感实验所证实了的。由血液引起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经络气,属于中医所说的“营气”的范畴,其余的气则属卫气的范畴。这些与中医经典理论相矛盾的论述是怎样解释呢?我们知道,中医理论(尤其是经络论与气化论)确实是在古气功家的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但由于古代的科学水平低下,对物质的认识只限于实体性物质的层次,因而难以对微细的物态进行精细体认与准确无误地描述。即使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与《黄帝内经‧灵枢》中,彼此矛盾的论述也是很多的。如果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比较,就可发现其中也有不少内容与我们的论述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如卫气循行的某些论述,阳气从头走向四肢的论述,气街的论述等。另外,中医经典著作中也有一些论述确实是不正确的。混元整体理论的医疗观与中医学不同,其因盖此。
混元整体理论认为,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属于神意的正常的精神活动;一是属形气的生物学层次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再则就是精神活动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联系。这部分在本书《人的混元气》中做过介绍,这里仅对有关的生命活动再扼要剖析一下。混元整体理论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的,一是人与外界接触的层面(包括皮肤与肺、胃肠道的粘膜以及各感觉器官)进行的各种物质(包括质、能、信息)的交换;二是在细胞层次的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与细胞内的物质变化;三是人体内的各种物质的转输。这些本属于生物层次的生命活动,在人身上却表现出了特殊性,即这些活动不仅受着生物遗传学的制约,而且还受到意识活动(广义的意识活动)的制约。智能气功科学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强化后者,逐步达到人对自身生命活动的随意控制。
另外,混元整体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必须借充足的内气以合于外在之气,否则难以维持其正常。修炼智能气功就是强化这一过程。对此,传统气功也有论述,《道枢》中曾说:
“修身者,或元气尝破则精神不全,必候其精神具而气全,然后可以养命而为化者也。不然内外之气不相合,难以成道焉。何也?内者,人之气也;外者,天地之气也。且夫天地人皆真一之气所生也,内气不足,于旧则不全矣。”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22: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Ⅱ、混元医学的生理观
混元医学的生理观不同于中医,中医讲生理时就必须要讲到经络、气血、脏腑、阴阳、
五行,而混元医学的生理观就强调混元气。因为混元整体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就
是人的混元气的变化过程,人虽然有精气神的分别,但是形气神都是混元气的不同表现形式。
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是个混元气,只是混元气所在的部位不同,功能表现不同就是了。所以我
们讲混元的时候,就不强调脏腑经络。当然,不强调它不等于把它扔掉,因为人还是有脏腑
和经络现象嘛。
我们这样讲述也不是标新立异,也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吕祖全书》的《涵
三语录》中也是这个观点:“盖精与神皆不外乎气,故道家不言精神,而独言气也。”它讲
第七章 优化生命论与混元医疗观
481
精和神都不能离气,我们说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它不完全一样。说真正道家不讲精神,
就是讲气,养气、练气。智能气功说,精气神本身都是混元气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谈
一个混元气,精气神就都有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以前还讲精气神?因为混元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一部分的混元气是按
照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进行变化的,另外一部分混元气就是意元体,它有主动性,而意元体的
活动就是我们的意识活动,它能够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主宰作用,所以我们智能功虽
然强调混元气,但是更加重视神的作用,就是脑神经混元气这一部分,强调它,让它来统帅
全身活动。
神主全身生命活动,这种讲法实际也是在古人基础上讲起来的,古人早就讲了神为主宰
的问题。《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讲:“心主神,神一身之主”、
“主明则下安”。这个君主明了,下边周身都平安无事,主一乱,下边就倒霉了,遭殃了,
“以此养身则忧”,当然气功著作也讲了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智能功是在古人这一系列对神的阐述、对气的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建
立了混元整体理论,尤其是讲人的时候,着重人的混元气。关于人的混元气的变化,在第四
章中已讲过,在此不再谈了。
我们讲过,人体混元气的形成有它的过程,可以吸收外面的混元气,而且现在的人类更
多的就是吸收有形、有象的具体实物,通过肠胃道的消化变成“基砖”到身体里边各个地方
去,一部分直接变成混元气,“基砖”再到身体里边去产生混元气;另外还通过肺脏呼吸空
气里边有关的东西到人体里边去发生变化。前面讲过人体介面的混化、细胞层的混化,我们
说人体固然是按现在的生活方式来生活的,但是人们可以,而且智能气功更加强调要慢慢使
人从现在这种生活方式转化到更高层次上去,要一步一步地脱离开用实体性物质、有形象的
物质,逐步用非实体性的物质和人体进行交换而产生混化,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这么一来,
脏腑的功能慢慢就显得次要了,你可以不通过脏腑吸收它,肠胃消化可以不用它。现在辟谷
的人证明这一点可以做得到,原来咱们有的肠胃道的功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经络呢?
从传统气功来讲,练功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现气住、脉住,全身就“日月停轮”,全
身的经络气就不动了,心跳也不跳了,血管里边的血也不流了,慢慢就会“血化为膏”(血
化成脂膏,就是红的血变成白的膏了,拉一刀不出血,流出点白水来,功夫高了就没血了)。
到那个时候,经络已经不显现作用了。智能气功一开始就从高层次着眼的,所以我们就不着
眼于经络,也不着眼于脏腑,而直接着眼于混元气。身体有经络现象,有脏腑,但是我们从
医疗观上、从练功的观点上(医疗观和练功基本上是统一的)不从这着眼。
那么咱们对经络怎么着?因为中医讲经络非常重要。“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工之
所以起,病之所以治”(《灵枢经》)。过去作为一个中医医生来讲,必须要懂经络,“不
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我们说,有经络现象,但是古人对经络的讲法本身有问题。到现在为止,人们对这个名
词都不是非常确切。古人讲经是气行的径路、通道、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把那个营气在血里边管起来的叫脉,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血管。经和脉是不能划等号的。有些
人以为血管、血液循环就是经脉,把经和脉连到一起了,实际按道理讲是不太确切的。不过
已经都习惯了,有时不注意,一说话就连起来了;十二经脉,经是经,络是络,脉是脉,正
《智能气功科学基础——混元整体理论》函授辅导材料
482
确对待名词应该这么分。可人们早就把它们叫混了。如“奇经八脉”,奇经就是特殊的经,
可是后来都变成脉了:督脉、任脉、阴维脉、阳维脉……我们现在学了智能功,要正确对待
中医的这些名词。我要告诉大家:中医基础知识中有的知识从中医学讲是对的,从混元整体
理论讲它是不确切的。
经是气行的径路,脉是血行的管子。古人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气(与血有
关的气)在脉里边行,卫气(与血没关系的)在脉外边行,就说明经和脉不是一个东西。大
家不要把经脉混为一个东西。古人讲血走在管里边是为脉,但血管什么样子,中国古人研究
得不够。也许古人有研究,有书,但没有传下来。汉朝以后,“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
伤”,不能把人拉开看看。可《灵枢经》写了“七尺之士,生可以度量而知之,死可解剖而
视之”,就说明古人那时可能有简单的解剖学,但那时没有认真研究(不像西方有个解剖学)。
封建社会之后,医学比较发达了,但又不能解剖了,所以这样解剖学没有了。那个血管是从
哪儿到哪儿,没有这一套系统的知识,只知道这个脉是管血的,这个经是走气的,又跟那个
血掺合起来了。
那时人们通过练气功有点功能对人体里边一内视,看到血在动弹,也看到气在动弹,气
那么一动以为是有个脉。不过古人只是一安静之后,能够使得心神得养就够了,没能把它作
为一门科学项目自觉地、系统地来考察。他自己练功,
从有病到正常到超常,他就这么上去就完。他不是说
每走一步研究研究看看是怎么回事情。所以那时只有
个大概的认识,感觉体内有个气柱在动弹,“哟,气
也在流动”,以后就认为血管有个管,里边灌着血,
气有个管,里边灌着气。血管有个管子是对了。而气
它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
人体里边有各种组织,比如某个地方有B、C、D
三个实体性组织一挤(图7-2),当中是一个空隙A,
这个空隙当中的气多一点,就似乎是有个管子有个气
柱。其实A不是管子,是三个东西挤成的空隙,和血管不一样。因为古人体察这个东西不是
认真有意地去体察,只是觉得里边有这么个气柱子,似乎有条管子,周围有壁,其实不是壁,
是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各种不同的组织。
那么我们智能功对经络怎么认识呢?
如图在实体组织周围有弥散的混元气E,B、C、D一挤,它们三个周围共同交叉的A处
的气就比E处的气多了,周围的混元气汇集到一起,就相当于一条气柱子,叫一束气,这一
束气比实体物的气少,但是它是B、C、D弥散气的交汇。尤其身体内皮下组织比较疏松,
周围的气往一处挤,一汇聚形成一个气束。这气束相对来说气多一些,气多的地方,气就还
会起一定作用,这样就使得在气束走行的这一段里边有些组织发生“变性”,因为那些组织
都给气统一了,这样的一些结缔组织和不在气束周围的结缔组织就不完全一样了,似乎是它
们的有序性高了一点。最近我看到一个材料,说上海一个搞激光的人研究发现,经络走行的
部位,里边的液晶细胞比较多(细胞膜都是液晶)。这对我们混元气理论的经络学说可以作
个佐证。经络里边没有一个管子,这个气束气比较多,练功后敏感的人可以感觉到了,因为
那儿气多,气的传递就容易。
第七章 优化生命论与混元医疗观
483
由于这个气束是实体组织周围的气,所以它本身是不流动的,这一点和传统中医和气功
的经络学说就不一样了。传统气功里认为经络的气是流动,有十二经流注“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同,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经络在十二个时辰中,一个时辰一个
时辰流转着,过去叫十二经流注次序。实际上十二经的气是不流的。那么古人为什么说经络
里边的气能流呢?而且有流动的感觉呢?还有阴经从胸走手,阳经从手走头,为什么有这些
感觉呢?
气束虽然不动,可周围的血管里边的血液是流的。血液里有血球,有血球之混元气,血
里边还带着很多的基砖,还有液体,液体有液体的混元气,气束气比较多,它就比较敏感,
血管的血一流动它就有感觉,敏感的人就感觉到似乎气束里边也在流,是这么一个作用。因
为有血液的流动,有淋巴液的回流,另外还有神经,神经有传递,往里传的,往外传的,都
可以影响到气束而使它有动触的感觉。古人们没能够这样认真地去分析、体察它,所以就得
了个错误结论,所以现代科学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出来。
征诸实际,临床也是这个样子。扎针,如扎手阳明经的合谷,按道理应该向肘部串,但
实际上既可以住手指部串,也可以那么串。很多穴位,它的经络循行是可以双向的,不是像
过去说的流注,只能这么流。同学们有时间可以搞:放松、安静……什么也不要想,安静会
儿,放松(把胳膊拿起,一撒手,胳膊“啪答”掉下来,就放松了,就没有阻力了),你可
以拿个火柴轻轻地把合谷穴或商阳穴点一点,刺激刺激,敏感的人如果有经络感传,大肠经
可以往上走,一引导就上去了,走……上来又到了胃经,一条经络可以走下来。如果没有经
络知识的人,要做经络试验不太好走完。有经络知识的人,闭着眼稍稍加点意念导引,气按
着这条线路“呜——”走过去了。一般能做一条经,十二条经就都容易做下来了,他就比较
敏感了。以后你不用刺激他,他自己睁着眼睛自己搞,经络也能感觉到了。因为他脑子打上
烙印了,意元体里边起作用了。做经络敏感试验也可以提高人的敏感性,当然这一切要有意
识引导在里边,意识引导是对方给引导,你这放松了,脑子里什么都不想,你高度入静时意
念集中到一条经络的一个穴位上去,稍稍加点意念之后,可以动起来了。过去说运转十二经
脉大周天,打通这六十六穴,基本就可以这么打通。
经络不是内部走的,它是气多了,意念加了能量,意念带上混元气那么走的,要懂得这
个道理,把这个道理懂得了,我们就知道,经络这个东西是身体里边有一个气束,不是古人
说的气血在流,为什么通过练丹田气能改变经络呢?因为腹部气场很强,食物来的混元气先
在腹部集中,丹田气聚在那个地方了,如果膈膜经常在动弹,来回一动弹,就加强了腹腔里
边的混元气的压力。而且要提会阴,使气不能往下跑,往上聚,通过膈膜那么动弹,把压力
增加了,就像谐振腔一样是个原动力,一动就把经脉的压力波(该处为比喻)传过去了,就
能强化经络气。所以说意守丹田能够强化经络,气束和周围气连着呢,就这么个道理。为什
么练形神庄能够强化经脉呢?因为练形神庄局部一动弹,血液循环增加了,血里的混元气强
化了,内外的交通强化了,使我们每个部分的混元气功能强化了,这个气束也就强化了。
我们以前说那个经脉之气、络脉之气,那些书写得比较早,我们没有讲述混元气理论之
前,只能借助中医的理论来阐述它,不然就没法说了。我们没讲混元理论之前,要是把经脉
理论一讲,大家不好接受,而且练功不好理解,讲课也不好理解了。我们现在讲完了混元整
体观,有了人体混元气这个基础了,反过来讲经络,看它的实质问题。这就是前边讲的真理
的真值问题了,旧的理论不符合情况,但它还有一点真值。说经脉分开变成络脉,络脉再分
《智能气功科学基础——混元整体理论》函授辅导材料
484
开更细了,什么道理呢?大的气束那是经脉,小的地方彼此间相接的气束,那叫络脉。络脉
平行那么走的,立着走的叫经别,另外小的分开的叫络脉,还有孙络、缠络更小了,它不是
分支,而是像树似的连着的气束,这道理能懂得了,我们慢慢就从混元整体理论角度对经脉
又有了新的认识了。
我们讲开合活动增强混元气,混元气增强了,经脉的气或者说经脉的气束也就强化起来
了。咱们练撑臂,为什么肌肉发达的人容易酸疼呀?就因为那个气束你要放松了,气就好过
去,可是肌肉使劲一收缩,越绷着劲,压挤得越厉害,很多小的气束被挤上了,里边就不好
传动了。血液在血管里流,外面的混元气也跟着动弹,原来这松松的气好过,要是你挤上了,
就不好串了,所以血液循环走那个气它就要疼,感觉不舒服,气壅塞住了。
从中医道理上讲,一般都是“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可是《灵枢经》中还说卫气有从
头里出来,有从眼睛出来,有的从耳朵出来,往下行到手、脚。从头往下走的。就是说古人
已觉得是脉外之气。对于这样的卫气循行,古医学家们都没有做出应有的解释。古人在练功
中体察到有好多的形式,有好多的动触感觉,但是他们不明白,只好把它们记录下来了。从
头下去,实际上是头和四肢神经的兴奋连带的感觉。动脉血液、静脉血液、淋巴血液,或者
是神经的兴奋传导都能影响经脉气束的动触感,知道这个以后,反过来再看中医说的那个经
脉卫气的走行就好理解了。当然过去有的书说的不确切,也有完全说错了的。
智能气功生理观讲的经脉和中医学不一样,我们不是标新立异,因为它里边实际的情况
和古人说的那些不完全等同,我们现在有了现代科学知识之后,将来同学们真是内视功能很
强的时候,真正内视得很清楚的时候,感觉感觉里边气的状况,会发现和古人、和中医说的
是不一样的。现在气功界里还没有人来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有点功能一体察,有那么个气柱
就完了,甚至于现在真正能内视体察经脉的人并不多,说是有特异功能,那个特异功能和内
视还并不是完全相等的东西。
懂得经络、脏腑在人体里的作用,然后我们用混元整体理论、人体混元气来解释它,这
样就比较简单而抓住根本了。我们就简单地讲人的混化:一个外层介面的混化,一个细胞层
次的混化,一个是人体里边的物质的转输(包括血液、淋巴液的流通)。我们根本就不管这
个具体的内容(当然,将来有些内容还应该学。将来搞本科生的时候,可能中医的理论也要
学,学过中医理论之后,要用气功的理论作个简单的评述,搞起一套气功的生理观、病理观
来)。
在一般人身上,人体生命活动、混元气的变化,好多方面、好多内容就按照生物医学特
性、生物遗传特性进行活动的,可人体里边又有受意识活动支配的变化。智能气功着眼于混
元理论而不着眼于经络脏腑,关键就是要强调意识,要慢慢用意识促进混元气的变化取代生
物遗传工程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智能功的混元整体观、生命观。
要用混元气、用意识来统帅它,按照人的意识去变化。我们的生理观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如果我们看具体问题多了,那是生物遗传内容多了,自然之性多了,而我们要用主观的来改
变它,这个主观实际上也是混元气的特殊自然表现。我们只有把人体内在混元气变了,才能
更好地和外面的气相交换、相统一。如果我们不能把人体这种有形之物的这种特殊性尽快地
改变了,受到这种具体物的局限,那我们人的混元气、人的意识就只能在这个框框里边活动,
就不能进入更大的范围和更广泛的混元气结合到一起。只有通过意识来解决了人体混元气的
局限性而慢慢进入非实体性物质层次里边去,你才能够和外界统一起来。
第七章 优化生命论与混元医疗观
485
古人对这些问题有类似的论述,但不那么明确。古人讲:“修身者,或元气尝破则精神
不全,必候其精神具而气全,然后可以养命而化者也,不然内外之气不相合,难以成道。内
者人之气,外者天地之气。且夫天道皆一气,内气不足,则于旧不全矣。”必须把内气练得
很充足了,而且把有形之体化掉了,你才能做到内外之气合为一体。
所以智能功的混元生理观是从古人的气功生理观、中医的生理观进化来的,如果没那些
知识,我们有不了现在这知识,但是如果没有现在的科学知识(如血管、神经的有关知识),
我们现在也不可能体会到这些东西。这就是人类文化的统一性,一个新的文化不可能和旧的
科学文化没关系。文化都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透、透……聚到一个地方,出了一个新的
学说,都是整个人类的文化集合起来的结果。
所以生理观就这么讲,讲完了生理观,讲病理观就比较好讲了。

点评

智能功都讲清楚了  发表于 2011-10-7 12:54
发表于 2011-8-21 17: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帮顶帮顶



















正味网为您推荐[娱乐]--今晚谁当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首页|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智能气功 ( 公案备案37132302000287 网站备案 鲁ICP备11011354号-1 )

GMT+8, 2024-11-24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