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问答》串讲庞明(庞鹤鸣)先生讲于己卯年冬
缘起 首先说明一下,咱们为什么要这么郑重其事地来学习传统气功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练功有什么意义。简单说几句。这也是结合批判**功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前些年有些练智能功的同道追**功去了,据我知道已经死了两个人,练了智能功又去追**功,他们为什么去追呢?可能考虑咱们智能功可能是一般的功法,社会上有高级的功法,要追追高级的东西。因为人们对传统气功的知识和门类了解太少,所以很容易被社会上把自己的功法吹得神乎其神的、玄乎其玄的气功师给弄到那个圈套里边去。所以这次咱们给同学们讲一讲传统气功知识。 今天主要讲道家的功法,道家功里边认为是上上乘的功法。 道家本来是没有分乘的,因为佛家有三乘,金刚乘……,所以道家也沿用了这个名词。一般来说道家把导引、动功称为下乘;直接练呼吸吐纳,以至于用呼吸练意念周天的称为中乘;炼精化气走丹道的这样的功法称为上乘。上乘现在一般主要指的是全真派。全真派是从王重阳、丘处机这么传下来的。昨天也说了,从上乘来说,他们的祖师也死了,王重阳死了,七真死了,七真的徒弟也都死了。到了明清,全真派又向前发展了一下,搞了个伍柳派,伍守阳柳华阳师徒。认为按他们的练法能结丹,不按他们的方法练结不了丹。在清朝以后,在龙门派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的情况怎么样呢?在民国初年,伍柳派最得意的弟子赵避尘写了《性命法决明指》。这本书把伍柳派的练功方法,结小丹、结大丹、出阳神等等说得应该是非常的详细,但是赵避尘怎么样呢?死了,而且是得了半身不遂死的。他的弟子牛金宝,也算是比较好的弟子了,七十年代也写了书,又教功,结果也是八十多岁就死了。对于这个三乘,一乘、二乘、三乘,咱们在讲《传统气功知识综述》里边已经讲了,这个周天功怎么运啊,周天有什么形式啊,都讲过了。以至于进阳火、退阴符,进阳三十六、退阴二十四是什么意思……我们也讲过,所以这些知识就不再讲了。今天讲的是上上乘的功法,就是清朝以后闵小艮这一派的知识。他们也是称作龙门派,称为太上心传。闵小艮怎么样了呢?闵小艮也是八十多岁就死了,他的弟子们也都死了。他们都死了还讲他们干什么?没那么多好处还讲它干什么?因为同学们对传统气功知识都很向往,都以为这些功法有多么多么高级,所以今天从知识的角度给大家讲一下。今天选的是闵小艮的得意弟子薛阳桂写的《梅花问答》。这里边基本上就写了他们站在道家的基础上怎么来看待佛家、儒家的功夫,最后讲三乘和他们的上上乘。为了让大家能了解原貌,所以我基本上是按照原文来讲。大家不用记笔记。 因为薛阳桂写这本书是以问答的形式来写的,所以他就必须得编造点人:陶既若,不懂得什么知识,不懂得气功,他总是处于提问的角度;韩洞然代表儒家;慧彻是个和尚;许洞雷是个道士,代表道家。这么几个人前后问答。你一看好象是真的似的。 梅华问答 吴中薛阳桂述 上海谢来仪赞 辛巳之秋,八月望日,有客陶既若、韩洞然偕僧慧彻、道士许洞雷暨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赏桂于竹影梅华馆。是时也,桐叶敲窗,桂香入幕,或鼓琴而啸傲,或临流而赋诗,焚香煮茗,默坐谈心,熙熙皋皋,雍穆一堂。(这么一帮人来这赏花观月,谈问题,高高兴兴的。) 既若喟然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志事竟成,信斯言也。何以修道者若牛毛,成道者如鳞角乎?(陶既若说:“过去儒家讲人人可以为尧舜,都行。跟佛家一样,人都有佛性,一样的道理。可为什么是修道者若牛毛,成道者如鳞角?什么道理?) 大约皆不得其门而入。旁门外道固不足论,而大道正宗若何为是?”(一般的大约都是不得其门而入,有进入旁门的,那些就不要说了,大道正宗为什么也这个样子?提出问题来了。站在儒家的高度来讲,人人可以为尧舜,人人可以成圣贤,为什么不能成?从儒家说就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儒者韩洞雷来回答。他怎么回答的呢:) 洞然曰:“古今无二道,圣凡无两心,教有三教,行之则一。所谓道者,一也。(过去现在,圣人凡人,没什么两样,最根本的就是那个道。道家讲道,儒家也讲道,医家也讲道,各家都讲道。道是什么呢?) 此道乃天地自然之真机,付于万物,见于万事。世人舍近图远,非视为高妙,即目为老生常谈。即有一二有心之士,不得真传,流为怪异。幸遇名师,嗜欲纠缠,因循怠忽,安望有成?(修道的人,无论是儒家道家都讲这个道,因为这咱们学过传统气功知识的都知道,就是讲的大自然里边,天地自然真正变化的机转,最根本的因素,指的是它。对这个根本道理你得不到真正的传授或没有得到真正的师传,传不到真东西不行;得到真东西以后,有师传了没有很好的修,那也不行。) 今姑无论他人,且各自返观内省,能猛勇直前与道为一否?(暂且不说别人,就说我们这些当时在场的人,自己返观内省,察照自己,能不能与道为一?能不能够真进去?所以这就直接谈这些问题了。) 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若能破釜沉舟,拼却三年苦功,看是如何?至于宗主,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窃以为行之始,必先察理。《大学》之格物致知,先儒之穷理主敬,实乃入门之秘钥也。”(我们现在不能勇猛前进,不能与道为一,可是如果我们能够破釜沉舟,刻苦用功,拼三年看看。一句话就拼三年看看,所以古人练功可不是象我们想的一下解决问题。拼三年看看!一般的学习一开始要从讲道理,但是真要上达,要悟。从哪去悟?从理上去悟,要明白道理。从那个‘理’上怎么去悟那个道理?按儒家讲就是格物致知,穷理主敬,这就是儒家入门的功夫。格物致知,朱熹讲要通过变革事物来认识世界,王阳明讲格物要格去心中之物,心里边的杂念,心里边不要着于物。和佛家讲的明心的功夫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格物之后而得到真正的知识、认知。儒家讲穷理主敬,把那个道理去想啊想啊,然后去静,非常的恭敬。主一视为敬嘛,就想一个东西不迁于、不干别的事情这样称之为敬,能够专一地去穷理,集中精神去想东西。这是入门的功夫。) 赞曰一:竹影梅华,郁仪光净。先贤秘要,穷理主敬。大道真宗,是为正令。克己复礼,以师孔孟。 若曰:“凡事物之来之应,则以理辨之。而内修之道,则当如何?将何法以为总持?若学无主脑,如渡江而无舟楫。必先明主脑,然后可以为学。”(儒家讲,来了事应该是按照道理来处理,按照道理来分辨它。这个还好说,可内修就不一样了,什么总持?修持怎么去做,总的关键在哪?以什么为主要的东西?怎么去学,怎么去做?) 洞然曰:“内修外事,其理则一。(外面来了事以理辨之,里边修。陶既若他把它当作两截的。韩洞然说:里边修和外边处理事情是一个道理。) 古人有云:‘心要在腔子里,念不出总持门。’(我们的精神活动总放在腔子里边。过去儒家讲,把意念放在腔子里边,不要想外面的东西,“神一外出则收回”。道家也这么讲。念头不要离开内在的精神世界。总持应该是佛家的名词。) 学者必先明得本心,方有主脑。明得主脑,则总在是矣!(儒家学习要明白主脑。主脑是什么?) 故理学之书,无非讲明心性两字,而为入德之门。《大学》一书,开口就说:‘在明明德’,明其明德,则学有主脑矣!”(讲心性,大学一开口就讲明明德。明德就是我们身体里边的精神状态的特殊的形式。象佛家讲的“性”似的。把明明德这么讲的,这是道家的儒家明德观。后世研究儒家修持的也有这么主持的。) 赞曰二:在明明德,为学绳墨。德本我有,明之宜力。终日乾乾,乃造其极,明无可明,一得永得。 若曰:“明德二字,朱子注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此言人之心乎?性乎?”(朱熹的注解说:明德是人从天那儿得来的,虚灵不昧,人的精神,各种道理都在里边。不过朱熹的明德观和后世佛家、道家讲的实际还不是一回事。他那是个理,理在里边,万事也在里边。朱熹是说的心呢?还是性呢?他就把儒家的道理再进一步展开来讲一番。) 洞然曰:“心之与性原不可分。(原来说心和性是两回事,而韩洞然说心和性是不能分的。) 以主宰而言,谓之心,以其具生生之理而言,谓之性。(中医就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主焉,心之官则思”心为主宰。它从主宰生命活动,主宰万物来说叫做心。它能够生化万物的道理称为性。因为宋明理学把宇宙最根本的变化因素称为理,道家称为道,我们称为混元气。他是把它称为理,它是理气学说。这也是现在把宋明理学称为客观唯心主义的道理。他说不是个物,是个理。他那么讲的。) 心必能明而后可见,性须悟而后可以复言心,而性在其中。(他这用了佛家明心见性两个词,但他这明心见性和佛家的明心见性可不是一回事情。他讲的是要明了那个道理。朱熹讲不是明晃晃的事物在那儿,只是那个理。那个理能生出太极,太极生出气,理和气是统一的,但是那个气是从理那儿来的。他这说的明心见性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不是一回事情。) 明得心而后见得性,悟其性而后知其心,尽其心而后知其性也。(这里边就是儒家的东西了。儒家的尽心知性,道家的修心炼性,佛家的明心见性,尽管这三家都讲心和性,但是他们讲的心和性是不等同的。怎样才能尽心知性呢?) 然必先知存心养性。存养之久得其理,省察之要其旨。由是而学焉,则庶几其不差矣!”(要存心养性,首先把仁义之心放到里边,然后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仁义礼智信。因为仁义礼智信它们是从先天的那个理上来的。后边还要讲这问题。从儒家这么讲就行了,但这里边跟修持还是不一样的。我这么讲啊大家可能觉得很麻烦,文言文,听不懂,也就留个印象,将来你们觉得有这么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行了。) 赞曰三:存心养性,研理之精。省察克治,物我忘情。寂如湛如,自觉灵明。明无可得,乃为至诚。 若曰:“儒家四子六经,以及先儒语录,无非性理。释氏内典亦无非性宗,何以道家谓之性命双修?吕祖有云:‘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若修孤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又有云:‘性无命不立,命元性不存。’可见性命不能分开。何故释氏只言性宗,儒家只谈性理乎?”(这是站在道家立场看待佛家儒家性理的东西。这本书就是站在道家的立场来谈佛家和儒家。下面就替儒家回答了。) 洞然曰:“性命原拆不开。释氏所言之性,谓之本来真性。真即性命之本源也,是父母未生前面目,即《太极图说》所谓无极之真。(这是从儒家的角度来讲。儒家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儒家讲的性命和佛家讲的性不一样。佛家讲的性是最根本的,是相当于无极生太极的无极。当然佛家也不会同意这么讲。) 若今人所言之性,乃气质之性,(一般人所说的性是有形之物的气质之性) 是既生以后禀气成质之性。故木有木性,金有金性,水火土亦然。人为万物之灵,所禀亦不出乎五行。(现在说的性是具体的气质之性) 朱子所谓‘气以成形者也。吕祖所云‘万劫阴灵’者,乃气质之性,知识之神也。(我们现在对人来说是知识之神,或者说是识神) 儒家言性理,此理具性中,无物不有,无时不然,为生生化化之机,万物当然之理。理即性也,性即理也。理一而气二,气有阴阳,理惟一致。理明则性在焉!(我们现在这些人也是个物,跟金木水火土一样,也有个‘性’,这个性是气质之性。到人来说这个气质之性有了新的内容;有了知识。但有了知识也还是气质之性。这个性什么物里边都有,哪儿都有。它可以变化,可以生化。这个性又是个理,从这个理来说也是个性,从最根本的道理来说也是个性。这么一来,性也可以说是理,理也可以说是性,但是这是从根本上说的,那个根本的理,咱们说的那个道,咱们不是把那个道解释成规律吗,有的就说就是从宋明理学这个理这儿来的。道是那个道理,是个规律。这个规律是那个性,根本之性,性是一个。但是这个气质之性就不一样了,根本道理是一个,气成两个了。这个气质之性,气有了阴阳了。道最根本的道理是一个,而气有阴阳之气,成为两个。理明了了,性也就在里面。) 盖天赋之一点〇降衷而能自具生生之机,以为健顺五常之德者,谓之性。(最先天最根本的道理就变作有物进来,那是性。) 人各得其所赋至一无二者,谓之理。曰本来真性者,本乎无极之真而来也。(从那儿来的。) 故能穷究其天理,以尽吾之性,则命在其中。修性即修命,古人云:‘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而命功之说乃道家之妙言耳!”(那个理叫天理,把那个理认真的去推求推求,就是来尽吾之性,我们那个命也就在其中了,把理明了了,命在其中。你要这么去考虑这里边的性,命在其中。这个道理简单地说什么意思呢,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演化而来的,一个事物能够生成也是那个理落到那个事物当中的结果。我们要想修儒家的功夫,你就要来考察、思考那个先天的理,把那个理考察出来了,那么那个人的命也就在里边了。因为那个理就是统帅那个命的,这个命就表现那个理,那个理就通过命表现出来了,这个理和命应该是一个。这就是修得性保得命。这是太上心传,上上乘的道家功这么讲的。三乘道家功可不是了,性和命是两回事。上上乘道家功就说性即是命,命即是性,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他们讲:你自己能够修性就能够复命。他是从儒家来立论,最后为道家张本,借儒家的道理来讲道家的最上乘功夫。其实它们也是中华道统文化从最开始的儒道没有分,到以后儒道分开,从道家到道教,道教返回来又进入到儒家里边去结合起来。它是这么一个反复,这是传统文化里的一个特殊性。) 赞曰四:性具伦常,命参造化。以性修命,何忧代谢?战兢自持,休索御驾。命不可知,性无借假。 若曰:“凡人之生,皆是禀气成质,所谓‘气以成形’者也。形中所具之性,均属气质之性,而本来真性如何可以明辨?况父母未生前面目,不过如是〇。此未有形体之时,方是如是。若有生以后,已禀气成形,何能复得如是〇之性乎?除非将此形体谢灭之后,归于一无所有,方可复得如是〇也。”(说我们万事万物都是气质之性,前边讲了气质之性,可先天之性是无形无相的,有形的东西怎么还能保住这个无形无相的呀?古人把有形无形截然分开了,咱们现在知道:无形可以兼容,混元气可以兼容,古人没这个词,所以使得很多古人提了很多的问号。咱们说是无形的混元气和有形之物可以兼容,有兼容性。有形之物里边也可以有那个无形。古人说不出来这个东西,讲不出来,就提出这个问题。你看他怎么回答的) 洞然曰:“凡人之生,是秉五常之性,各得其一而为人,是以有强、弱、刚、柔、智、愚、贤与不肖。而水火木金土之五性皆具在真性之中,而本来真性之体,乃是纯粹之精,虚明寂定者也。(人一生下来就是秉了五常之性,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就是得得偏一点。偏到这个是这样,偏到那个是那样,由这五行之性来决定得不一样。但是这五性又都在真性里边。咱们在讲混元气的时候说一气未分,阴阳未判,三才未立,阴阳三才五行都在里边,真性里边也有五行。它是纯粹之精。按照易经讲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来了事物它能动,没来事物它很安静,是这个东西。) 若气质之性是气以成形而得然耳!父母既生之后,其形质本无碍于虚明,所谓‘虚灵不昧’者是也。(那个本来真性是一个虚明寂定的,气质之性虽然有形,但并不妨碍它那个东西。拿人来说,有形的人跟脑子里边虚明的东西并不妨碍它。) 形质是形质。虚灵是虚灵。盖虚灵者,乃心中神明之灵觉,并无形迹可见,(那个虚灵就是人的精神活动,它是没有形的。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但觉虚无之中灵明而已,《易》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也。若言形质,则有物在焉。故虚灵之体,父母未生前本来如是〇,父母既生后仍然如是〇,(他这是把人的精神和没生以前那个精神称为一个。关于这一点我们智能功混元气理论是不同意的。因为原始混元气是简单的,到了人的精神意识,更高了,两个不等同。但传统气功都是认为是一样的,未生以前是个〇,生了以后还是个〇,那个道就是那个〇。) 故形质无碍于虚灵。所谓气质者,缘人以气成形。(气质之性是根据那个人以气来赋有人的形体。) 动静云为,酬酢万变,无一不是知识用事。一落知识,则性体光明掩蔽,(应该说我们人生下来之后,各种活动,在小孩子的时候不是知识用事,那个时候,那个〇性还比较明显。有了知识以后就不一样了,有知识有思想了,他会思考问题了,有了主观印象了,有了概念性的东西了,想怎么怎么着了,这么一来那个灵明性被染着了。) 若明镜之被尘,澄源之泥浑。将机就机,无非是识神用事,是真性之混而为气质也。’故谓之气质之性。(真性就浑浊了,就成为气质之性。在传统气功知识里就认为,有了知识就浑了,就退了,神就浊了。这一点咱们智能功也是不完全同意的。这个知识也是正常的,也是前进的。) 若人能心中无物,一念不生,则性体湛然,寂而常明,感而常寂。(如果人能够不用知识,无思无虑,在这个时候,气质之性就湮没了,内心的灵明的性体就又显现出来了,象“性体湛然,寂而常明,感而常寂。”这个情况。讲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你自己就要体会,怎么样叫做性体湛然,寂而常明,感而常寂?它就是脑子里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的……。所以学气功的知识就是,每一家你自己都要体会它。到了“性体湛然,寂而常明,感而常寂。”诶!脑子里灵了……。这就是儒家的性理功夫,从这把它扩展开就可以了。) 这个性体,道家谓之圆明,释家谓之圆觉,儒家谓之明德,又谓之至善。(其实这讲的三者并不等同。) 若身形谢灭之后,身死而心则未尝死,形亡而神则未尝亡。所云归于一无所有者,乃形质也。至于心性,本来无物。若心有所住,有所着,何能复得虚明寂定之本体?(他说人死了是形体死了,这个心不死,他们叫神灵不灭。这一点咱们智能功也是不同意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所谓‘修持’者,论静止动作,时时务使其常觉圆明贞静而已。(要修到圆明贞静,安安静静,里边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的,能做到这个样子就能够头头合道,左右逢源。圆明贞静就是本来的真性,真性就是个圆明贞静。) 故能头头合道,左右逢源,而后可复命以归根者也。故本来真性原是无方所,无形象,无色相,无去来,无动静,无生灭,以虚无为体,神明为用。天地亦真性中之发现耳!(没有形象,没有色相,没有来去,没有动静,没有生灭,这几句话佛家道家谈这个性都这么讲,这是几家的文化融合到一起的。“本来真性原是无方所,无形象,无色相,无去来,无动静,无生灭,以虚无为体,……”要达到虚无,虚无是没有形象的。讲这些道理,按照道理来说这都是要从意识来用功夫。我们讲要认识意元体,过去也是这个样子。“没有方所,没有形象,没有色相,没有去来,没有动静,没有生灭。”当然智能功说有生灭,只是你生下来之后就感觉不到它有生灭了。天地自然也从意识里边显现出来。) 人为心不明,故昧。若明得心,则见得性。心明性坚,方知此性本无所来,亦无所去,本来如在也。是学者必须有个悟入处,然后可以躬行实践。如若徒向纸上寻文,口中摘句,吾知其终不可得欤!”(所以象这个情况是:我们要明白,心是无形象的,没有形象而感觉到有个无形无相的形象就是见性。如果明得心,见得性,心明性坚了,你就知道本来没有来去了,就感觉到里边的状态了。儒家练功要求要感知到里边的状态。这一点应该是讲对了。要想解决练功夫就需要认知我们的精神活动、意识活动,把我们的智慧变成自觉的,就必须认识意识活动的本体——意元体。这个意元体能感觉到它,它是无形无相的,认识它!这一点是关键的。所以不是让你纸上寻文,口中摘句。我们就说不是让你把我们智能功的道理按理论去背,是要你去体会它,从内在的精神去体会它,体会得好,能够体会着了,好了,就见着自觉性了。) 赞曰五:既无来去,何有死生?渊渊若水,湛湛常明。无始之始,太清之清。发无量光,元亨利贞。 若曰:“性既闻有气质,本来之别明矣!而心不识,亦有别耶?何能令其明乎?”(气还有个气质之性,心是不是也还有别的呢?怎么让它明了呢?) 洞然曰:“《书》云:‘人心、道心。’(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阳明先生以杂于人为,未杂于人为,分释之,甚为明晰。(王阳明先生说:“杂于人为的称为人心,没有杂于人为的称为道心。”有意识地做的称为人心,没有意识,自然而然地做的称为道心。他是从这个方面来解释的。解释人心、道心的方法内容很多,他这是从儒家王阳明的心性学说来解释的。) 夫心者,非身中肉团之心,乃虚灵不昧之心也。为一身之主宰,故天君泰然,则百体从令矣!(我们这个心不是心脏,肉团之心,指的是虚灵不昧的精神。它是人一身的主宰,它能够很安然了,全体就都听它指挥。) 人之一心为最灵最活之物,为善为恶皆此心也,乃至成圣、成贤、成仙、成佛,亦此心也。古云:‘三点如星布,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出,作佛也由他。’此言其心之常变不测也。(这是一首诗。心字三个点,一个横钩。披毛戴角指三世轮回。三世轮回从心这来的,作佛也是。) 若忽起、忽灭、忽善、忽恶,一刻之间,无数念虑,杂乱纷纭,此妄念乃人心也。(乱七八糟想的,杂念、妄念就是人心。) 人心即人欲,是轮回之种子。(三世轮回从这来的。轮回有上世、下世、今世,这是佛家十二因缘的道理。这是道家把佛家的知识拿过来了。) 若起灭之时,能察其善恶,审其是非,而有把握在动静事物之间,辨其义利。在义者,即为天理,在利者,是为人欲,此天理乃道心也。(在干事的时候有个念头,你如果能认真把这个念头分辨一下:这个念头对吗?符合道理呢还是不符合道理呢?符合道理的就叫天理,不符合道理的就称为人欲。符合不符合道理拿什么作为标准呢?他们那个时候以封建道德的仁义礼智信作为标准。符合仁义的就称为天理,不符合仁义的就称为人欲。所以练功要讲道德,但古人就不懂得道德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他们在封建社会的时候,在农业文明的时候就认为封建社会的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符合天理的。这就是为什么宗教在旧社会是统治阶级的辩护士的道理。所以我们智能功讲道德观就要这么来谈修持。符合他们利益的称为天理,符合人的欲望的称为人欲。天理就是道心,人欲就是妄心要常存天理而去人欲,就是克己复礼。在过去,儒家练功按照儒家那个规范,那种封建宗法去修持。那种修持的结果只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象我们讲的把气功变成大众气功,在旧社会那时候做不到,因为他那个修持的观点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仁义礼智信那一切都是按照旧社会来安排的。但他认为那是天理,你那么做就能克己复礼。) 常存天理而去人欲,即是圣贤克己复礼之功。更得心中空空洞洞,一尘不染,一丝不挂,常觉而常照;但灭动心,不灭照心;惺惺常存而清明,在躬得志气如神者,方是修道之实际,可以为圣、为贤、成仙、成佛。(因为用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什么都不想了,心里就空空洞洞、一尘不染、一丝不挂……。你说你普通老百姓行吗?吃饭都吃不上,你想空空洞洞的做得到吗?所以那个时候只能是统治阶级他无所事事了,他也不做别的去,想:干干好事吧!哦,老百姓,给他们吃上一点,少打他们几鞭子……。这就特别一点。哦,来个老百姓给他一块馍馍吃,这就是行善事;对上面忠一点,……这都是天理!他这么一做心里挺安然,不怎么想了,空空洞洞的……。所以在旧社会那个时候,他的义利道德关系就是按照封建宗法道德观念搞起来的。当然在那个社会里边也只能如此,这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生产力这么发达,物质就这么多,你只能是一部分人搞文化,都搞文化搞不了。都搞文化,不去劳动,就都饿死了。所以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你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去评判历史。历史上那样做,在那个时代是合理的,现在还说是合理的就不对了。所以看古的文化就要会这么去看。搞文化那么搞,在奴隶社会的时候就更不行。讲成圣成贤,成仙成佛,实际就是按照统治阶级制定的道德规范来修持的。) 然不于事物之间,审其义利,辨其是非,而一味空其心,寂其性,则流入于空寂,仙儒之所不取也。(如果你不从事上去做:有什么事了,做得对不对呀?符合不符合道理呢?符合义呢还是符合利呢?义是天理,利是人欲。如果你不从事上去分,不去考察义利,不去从这去分辨是非,就一味空其心,寂其性……。不干事,往那一坐,空心,静心,这样就是空寂,神仙和儒家都不赞成。这是站在儒家批判佛家了。一般来说儒家是反对佛家的,说佛家不进人世,纲常都不要了,父母妻子也不要了,君臣也不要了,连后代也不要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说连人都没有了。一般儒家是骂佛家的,不骂道家。) 又有所谓天心者,乃天地之心,人心、道心之根本耳!(前边讲了人心是杂于人为,道心是不杂于人为,这儿又来个天心,天心是天地之心,天心是人心道心的根本。) 夫心,一心也,何有天、人、道之别耶?盖庶人心中所发,无非利欲之私,是以谓之人心。贤人君子所发,尽是正理道义,故谓之道心。(天心、人心、道心有什么区别呢?你看,过去儒家把老百姓说是搞人欲的,老百姓都是人心,修不了道的,他们这是瞧不起老百姓啊。把老百姓都说是人心,贤人君子、有文化的都是道心。) 若能心无其心,发无所发,但觉天理流行,惺惺寂寂,与天地之心浑为一体,以天地万物之心为心,所以谓之天心。但天心不可见,因人而见。(如果连修道的道心也看不着了,什么也看不着了,和自然合为一体了,就成为天心。看来修道的只有统治阶级能修,我就说过去气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这讲得很清楚。普通老百姓不行,普通老百姓只能是见利忘义,一切为了利益,君子大人们才能舍利从义,要那个义而不要那个利,符合那个义。那个义就是仁之心,能生万物的仁慈之心,一切的心来指导你的行动成为那个义,行为是个义,那个心是仁,这个义举只有大人君子才行。你只有把心忘了,跟自然一样了,自自然然地去做了才能到天心,就修道了。) 人无私欲障蔽,则虚灵不昧,随时随处所发,无非天地之心,(如果人没有私欲了,没有个人欲望了,那个就虚灵不昧了。这句话是讲对了。) 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复卦,从坤卦全部的阴出来一个阳,一阳来复) 修道之士将声色货利,一切障碍,扫除廓清,养得此中(喜怒哀乐之未发之谓中。) 空空洞洞如明镜然,至一阳来复之际,而生机发动。盖所动者,即天心之发见也。惟人以有心造物,故生死;天地以无心运化,故常存。人苟无心,亦能知天地焉尔!”(天心见了之后,因为无思无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安静了,安静之后生命活动不受精神的干扰,气机就发动起来。从道家来讲,修道家功的意念放在下丹田的时候,往往就可以出现生机的发动,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当然一阳来复还有讲性功发现的,忽的一觉,称为性功的活子时。道家这就下结论了:造物,因为人以有心的所以有生死,大自然没有心的,所以没有生死。大自然没有死?这山河不也坏吗?他就看不到这个道理,所以好多地方是相类比,有它合理的部分,把它无限扩大了,就搞错了。这儿讲了心的不同。前边讲了性有气质之性、真性,心有人心、道心、天心,有这么多区别。) 赞曰六:天人合家,瀛海无涯。池中菡萏,天外奇葩。无中运化,有妙剖瓜。三更月下,数点梅花。 若曰:“性理之学如是,而释氏之坐禅、参话头,其意何居?(儒家的性理这么讲的,佛家的坐禅、参话头是怎么回事?开始讲佛家了。) 昔云栖莲池大师又广开莲社,独教人念佛。此二者何以为要?”(莲池大师是明朝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原来是儒家人,要批佛家,看了佛家的书以后不批了,还成为一代祖师了,是个很有名的大和尚。念佛是怎么回事情?和尚慧彻来回答了。) 慧彻曰:“禅者,定也。参话头,慧也。(这儿看来闵小艮他们这一派对佛家的东西懂得太少。好多东西是讲得不太确切。) 凡为人者,无论修行不修行,以智慧为第一,知识其次也。盖知识是识神之用事,但有知识而无智慧,若萤火之光,非光天化日不能成大器。有智慧然后可以参禅学道,一切经义,一览便知;万事之来,万物之应,自然真性中流露,无不中理,所谓另具只眼者也。(人应该有智慧,修行更应该有智慧。智慧是什么东西呢?好多道理都能懂。) 话头者,是初学入道之门,以一棒、一喝、一言、一顿,令学者当机顿悟,言下豁然,谓之禅机。机者,发动之所由也。欲使学者以此而内勘,静观其发动之所由,而印契心源,为入道之阶梯,(他讲这个参话头呢是入道的阶梯。参话头里边有棒喝,看你领会话头没有,本来参话头是要参出佛性来,目的是要明心见性。这里边不是为了要智慧,他这讲得不对。参话头属于临济宗的,《坛经》里边没有参话头,后来慢慢慢慢演变出来的。从黄檗临济宗以后,参话头才作为参禅的一大法门大为流行。因为他不懂得佛学,也没有真正的修过佛学,他这是按照一般性的理解,纸上寻文搞出来的东西。他是站在道家立场来谈问题。不过有一句话他是讲对了:印契心源。什么叫印契心源?佛家明心见性之后它那是个境界,高明的老师一见面一说话,欸!感觉到了,对了,那叫以心印心,印契心源。达到明心的过程是靠参话头。临济宗是靠参话头搞起来的。) 则堂堂大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矣!此是禅宗悟性之顿法。(参话头是修参禅的的顿法,这是讲对了。顿法是很快,可怎么样呢,参禅的绝大部分一辈子也开不了悟。这个顿法就成了利钝的钝了,不是顿时就开悟,而是钝刀子慢慢慢慢的开不了。现在修禅宗开悟的。反正我看了些写了书的和尚,没有一个开悟的。所以修禅开悟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不是那么简单。过去是教法有问题,就把佛也就给说成神话,不可解了,就错了。怎么去找呢?) 即如问念佛的是谁?谁是你本来面目?此等言语,教学者抱住此一句细参,所参者何?无非使其参破自己本来面目,识我之真性而已。学者将此一句话头静参默究,思到无可想之时,念头不动矣!想亦不想矣!本来如是〇。(参禅怎么参?他这儿是把过去参禅的人们的话拿来了,他这一叙述,没有参过禅的人,不会参禅的人觉得说得挺对。但是由于他讲的里边没有内在的境界,就差一点点,他把话说绝了,而关键性的没说出来,所以他就说错了。应该怎么讲呢?“此时一念不生之际,湛如寂如,自亦不知其为湛寂。真机一动,忽然而觉。于此一觉时体认所觉者何物?谁为觉者?如是体认,方见我未生前面目。”于此一觉再觉那个觉者,体认那个所觉,由这个念头,参着了,就完了。所以应该是在一念不起的时候(一念不起那是个境,还不是自身那个性,这个境不是活的),他自己能够再进一步进去,它在往里动的时候,自身那个“”能感觉到了,那个灵知灵觉它自己能够感觉到。当时能感觉到,感觉到的一刹那,捉住那个景象了。以后就跑不了啦,一得永得了。进去一次感觉着了,以后就能感觉着了。所以看那古书:忽然一觉,一觉得再去察就坏了,晚了。因为他不是参禅的,就是看了过去参禅的书,所以写的时候呢就差一点点,他没参过禅,那一点点他就不知道,他给你写就写坏了。) 所谓谁者,即吾之真觉也。若透得此机,当下顿悟,谓之破本参。(说能感觉到了叫破本参。过去参禅有一步、两步,还得破本参。) 能破本参,方明得性体,明得性体,修行始有路头。至于坐而参者,自使其定心之法耳!(这句话漏出他的本相啦!说参就是定心了,这就不对了。我们一般人来说是定心,一开始坐功还不是参禅。) 定则自然慧生,忽然而觉。觉而能明,明彻我之本来真性矣!(明彻本来真性应该是在参禅开悟的时候,明心见性的见性的时候,那个见性既是定又是慧。定心不动,感觉到的景象叫慧,两个是同时的,不会是一前一后的。说因戒而生定,因定而生慧,后世的戒定慧三学,那是教一般的人,对没练功的人来说的。真正是参禅的人,一得那个慧的时候,在明心见性的一刹那,他本身应该是定慧匀等的。) 此觉此明,非智慧不能得也,(这儿就是颠倒了。) 此是定慧双修之法。定而能慧,慧而自定,久久行之,自然大定大慧,顿契无生终始不离,如是此为最要。至如一棒一喝,学者虽特然而悟,不思而得,亦必静坐行功,久久纯熟,方得大定大寂。一念万年,古今能有几人哉?(能够这样就大彻大悟了。这几句话也是抄的古人的东西,话本身是不错,但后面解释错了。) 今之坐香者,一味兀然静坐,执以禅定为学,着一定字以绝其念,是谓拜死机。(这句话是对的。现在坐禅的人,往那一坐,傻呵呵的,什么都不想,以这个为定境,成了死机。参禅是要活机,活的。) 古真云:‘饶经千万劫,终是落空亡’。故南岳马祖有‘磨砖作镜’之讥。”
(这几句话大体来讲,从表面来看,讲的那个禅是讲对了,到后面就知道他不对了。这是道家谈禅。) 赞曰七:悟得是谁,方可云觉。一丝不挂,其宅冥邈。如是如是,守之太朴。太朴非朴,钧天奏乐。 若曰:“然则念佛之理又当如何?且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抑有妙意乎?”(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慧彻曰:“念佛之理,是我佛慈悲,特开方便法门,普摄三根之妙谛也。上智之士,可讲以性理。中根之人,授以经典,使之口诵心惟,寻文解义,由解悟而入,谓之渐法。顿法可度上根人,中根以下不能也。渐法是度中等之人。若至下愚,又当如何而可?故开此方便法门,且畏难苟安者多,(这儿开始解释念佛了。念佛好似解释对了的。一般的人畏惧艰难,苟且偷生的多。) 故独教人念佛。只要执持此佛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国土。(这是说的佛教普被三根,普度众生。象修禅的人是顿根、上根的人;中根的人学佛理,慢慢悟进去。其实学佛理的到最后也得去修,没有修行也还是不行;下根的人佛理也不懂,怎么办呢,心很乱,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这么做就行呢?下面解释了。) 盖人之最难制者,心也。今将此一句佛号,念住这个念头,只剩念佛的一念,其余种种杂念无隙可乘,自然得神光独湛,真机透露。久而久之,到一念不生,则灵明独透,自觉无我无人,并无天地万物,日月山川,只知有觉,不知有我。如是方可谓之念佛。而得念佛三昧,自然佛光降照,易于成就。(人最难制服的就是这个心,就念这个佛号,老这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只是念它。过去说要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念念不断,念头打成一片,里边就剩一个佛号了,佛就是我,我就是佛,佛和我无分别了。这就成为念佛三昧了。不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嘛,把眼耳口鼻舌身意都统帅起来了,就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其他什么都没有了,心念专一了,这样就成为念佛三昧。这样反复念,反复念,心念专一了,其实就念一个乌龟兔子王八蛋,老这么念,念统一了,也就行得了。念头就是一个念头嘛。念什么都行。实际上就是让你精神专一。他这也说的是念到一念不生。实际还是过去道家的太平经说实话,守一宁,就守着一,一其心念就解决问题。) 昔吕祖与石天基念佛偈,曰:‘念佛虔诚便是丹,念珠百八转循环。念开窍妙通灵慧,念结菩提了圣凡。念意不随流水去,念心常伴白云间。念成念利超生死,念偈于今留汝参。’(吕祖写的念佛偈就讲,念佛就是修丹,要修到意念集中了,这样去行持才是念佛,如果只是口里白白地唠叨,心里边没有定,佛念与杂念一起,不能纯净。) 体此行持,方是念佛真谛。若徒口内唠唠而心无定止,佛念与妄念相掺,不能纯静,夹杂纷纭,终成无益。虽终日执持佛号,与不念等。念而不念,不若不念。(有的老头老太太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完了以后:你们那老母鸡下几个蛋呢?这么念佛是干什么事?念佛你得念得接起来才行呢?你夹着杂念念佛不是瞎捣乱?释迦牟尼佛说“若有人至诚念我一声佛,我便接他入佛国。”那这么多念佛的接谁走了?都接到土里去了。) 盖此法门不讲心性,不究神气,不问性命,自然打成一片,凝结虚灵,过化存神,捷登莲界,极容易,极简便,得寸积寸,不患不成,但患不恒耳!恒而能诚,诚而能专,自得念佛之三昧矣!(说这个办法念一点得一点,念一点得一点,不怕不成,就怕你没有恒心。整天老念就行,白居易就说行。白居易《念佛偈》“吾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今年七十一了不再从事吟诗写诗了,“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看经费了很多的劲,办好事情又要奔波劳碌,“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拿什么度心和眼呢,就念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也是讲念佛的。只要你念,早也念,晚也念,行也念,坐也念,躺着也念,什么时候都念,一其念头了,好了,精神境界就变样子了。心念统一了,统一了就行了。念混元灵通也行,喉呼吸教的字也行,念洗髓也行,念什么都行,念乌龟王八蛋也行。就是不爱念呐,谁念乌龟王八蛋?那就没人念了。你只要是看准了一个,选准了一个,既是参话头也是念佛。念什么都行,很多都行,专心念下来都行。) 盖佛者,觉也。念者,存思之谓,非专是口内吟咏。念佛法门又谓之修净土。净者,真净也。土者,土也。土位在中,言人之中宫也。大凡思虑念头,无不从中宫所发。一有念虑,此中即不净矣!故念佛者,念净其心。净土者,真净其中。心无一点之尘翳,则大觉现前,佛我同体焉!(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没头发,念成我没头发了。没头发也行嘛,和尚就是没头发嘛。和尚就是秃子嘛。就这个样子念,南无阿弥陀佛……真要是能做到一走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想什么念什么都是阿弥陀佛,碰上什么都是阿弥陀佛,你干什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要做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心念就纯净了。后面解释的话就是醉雷公——胡劈了。) 至于六字之义,亦不出乎本来真性之妙喻。所谓南无者,南是南方,五行属火,在人为心。心中只有神识,故南中无佛,此指心之非佛也。(本来南跟那差不多,无跟呣差不多。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是皈依阿弥陀佛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他给解释成南方无佛,南中无佛。) 阿者,无量之谓。弥即弥漫之意。陀乃圆陀陀,光烁烁,此指本来真性之形象,光明即我之妙明灵觉。(阿弥陀就来劲了,阿弥陀本来是梵文无量寿的意思。他给你分着写,所以道家好多解释佛家的东西尽是文字笑话。他不懂得梵文有音译意译的区别。他是随字随心来讲。道家用佛家词汇就出了很多的文字笑话。三昧本来是定的意思。三昧真火,一入定之后出光,里边可以发生变化。道家来个五味真火,有三昧嘛,来个五味,比你多两味,开中药铺好了。他还有个词,心肝脾肺肾,三昧真火是指精气神,这是道家想当然的解释。本来三昧是指三摩地黑,定。他来个三味真火,还来个五味真火,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还来个九味真火,好象味数越多值钱。所以说道家在理论方面有很多的欠缺。) 念乃思念不忘之义,是要人推明妄念之非佛我之灵觉,方是无量无边,弥满六合之真性,其象圆陀陀,其明光烁烁,大包天地、体入虚无。佛即我也,我即佛也。生也如是〇,死也如是〇;(这句话倒是对的呵。) 生不增,死不减;生不曾带来,死不曾带去;以至无生死,无来去为极致。故《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句话抄的书嘛,看起来是对的。) 只在觉与不觉,迷悟两字之辨耳!常存此大觉,即上智者之念佛也。若惟以执持名号而不悟以大本,则愚者之所为矣!乌可同日语哉?其坐香参禅是顿教,乃一悟百彻之法门。此启自达摩,乃因中土后学不明心性,不悟佛旨,泥文着义,终无彻悟之期。故设此法门,不立文字,使其立地见性,亦不得已之权法。(就说叫你念佛去是不得已的办法。他这讲的是实相念佛。念佛法门里共有四种: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六字洪名念佛、念实相佛。因为除了实相念佛是属于禅门的参念佛的是谁,这样把着那个念佛的那个样子。他那解释的是参禅的念实相佛的内容。按佛家讲有称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那又得是具备信愿行三种资粮。他讲的念佛同志们要注意,将来看书,怎么反对这种念佛法?其实这是参禅的念佛方法,他讲的参禅的念佛是实相念佛。净土法门念佛是必须有真信、切愿、苦行。和这种念佛法门是不一样的。) 古德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学者依此行持,何患道之不成耶?”(这是永明寿禅师谈修行方法的。抄了一半来。你要这么做就行了。说能做佛祖了,道家许洞雷不同意了,不干了。) 洞雷闻之笑曰:“若所言可谓大彻大悟矣!然极乐国所乐何事?不劳弹指到西方,西方却在何处?曰:‘生则决定生,往则实不往,能为我下一转语乎?’即如是所言皆属这边事,尚知有那边事乎?所谓彼岸者,又何谓耶?袈裟底下事固明,而裙钗底下事却还未了也?可知‘匝地红轮透海底,不开花多乎?”慧彻默然而瞠视。(把和尚问得答不上来了。这是道家来贬佛家,说佛家大彻大悟不是那么回事了,实际他是按道家来讲的这边事那边事,其实不是一回事情。因为这是薛阳桂写书嘛,编了个和尚慧彻,把佛家的道理抄了抄,有的地方抄对了,有的地方就是当了醉雷公。这和尚没法答了。听道家怎么答。) 洞雷曰:“昔毗陵和尚已悟桔槔,犹说无生活,何故又出外访道,而师石杏林真人幅中藜杖乎?六祖慧能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矣!其三更时所传何道也?(毗陵和尚就是薛道光,南宗三祖,当了和尚之后觉得还不行,修不出来。结果又跟着石杏林学南宗的功法,阴阳双修的。这是拿薛道光跟石杏林的例子来说佛家不能解决根本,后世还有柳华阳和尚跟伍守阳学道家功。) 岂不观《坛经》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乎?(说六祖慧能已经达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了,五祖三更时把慧能叫去传《金刚经》,传的什么?按佛家讲传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时慧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五祖给他印证,说这就是明心,还得去认识它,还得去修持,熟练之后再来教人。他们以为是教的是什么呢?道家说到这时候还得有法,什么法?得有活子时出现,这时候性兴奋……这么说佛家那就是猴吃麻花——满领(拧)了。佛家明心见性之后他已经不起性反应了,所以这情况他就搞错了,他是拿道家的道理来衡量佛家的这个情况。从什么情、生、种、花说跟性有关系,道家就把明心见性之后的实质从性来考虑问题了,这是把佛家领会错了。因为他没参过禅,不懂得参禅的境界,他那是从道家来讲的。“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本来是从佛家道理讲的。佛性是一切的种子,它可以扭转变化有情之物。比如人,有生命的东西他说是有情的,无生机的是无情的,石头山河。他指的是这个分别。有情之物里边有佛性,这个佛性你怎么去陶冶它,怎么转染成净。是这个道理。他们理解成练道家功活子时出现的性兴奋了。) 汝家言无生,我家云长生,无而长者其谁耶?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亦造物中一大块尔!位天地,育万物,乃造化之大德也。大造大化,无刻不生,非造化之生万物,乃万物之自造自化也。其中必有主宰造化者存焉!汝家之无生,非专主夫寂定之谓。(你们和尚讲无生并不是光讲寂定,没有了才能生。) 常无而方能常生,我家之长生,正言其常生也。能证到无常,则可与造化主宰并驾矣!如汝所言,未可谓之极则也。(道家说你们明心见性还没达到极点。) 释家虽不言命,而命在其中,然亦连此性字亦不可说,盖有超出乎性命者在耳!生也无生,死也无死,极乐莲台悟之者谁?”(他这似乎讲的是禅机,实际是从道家的根本——那个元真,元真能生出阴阳,能生出二气,按这个来讲的。按佛家讲:你那个无极还是无明,还没打破无明窟子呢,离明心见性还差了一大块呢。这是佛道两家到一块就打架,打起来没完。两个分叉了,没有共同点交。你那么说,他那么说,“我们这儿无极生有极,阴阳变太极,太极变有极,有极变无极,它这一变正好了,到了无极正好了。”“你们那个无极了半天也还是没有道理,不明白。”因为立论不同,因为他们都有唯心错误的地方,都没从客观真理上去认真分辨下功夫,有好多是靠想的,错就错在这个地方。) 赞曰八:生则决生,往实不往。无佛方生,有上谁往?无无既无,其妙恒长。乐无所乐,有大慈航。 若曰:“性宗既闻命矣!而命学之说可得闻乎?其所谓金丹者,又何谓耶?”洞雷曰:“稽之上古,并无龙虎铅汞金丹之说,自魏伯阳作《参同契》,张平叔著《悟真篇》,而龙虎铅汞金丹之名始盛行于世。自此金丹养命之书汗牛充栋,而真伪莫辨,邪说流行矣!(考察上古并没有龙虎铅汞金丹之说。其实这就是道家的上上乘功法。) 夫所谓命者,气之宗也。凡人之生,须藉乎气;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故人死曰断气,气断则命绝。然人之命根,乃先天之祖炁,赋形而后即生后天之呼吸。此祖炁者,乃父母媾精时得天赋之一点●。(●最根本的无极) 二五之精,(阴阳五行很巧妙地结合到一起) 妙合而凝,凝结以****。若无此一点●,不能成胎,(没那个太极和无极就不能成胎) 以其二五未合而未凝也。此一点者,即人生所得于天之理,周子所谓太极是也。得此一点而胚胎自立太极。太极又判为阴阳。阴阳化生五行,为胎胞中自生自长,自运自化,(说古来并没那个金丹,金丹是后人说的,从魏伯阳张紫阳开始这个说法的。他们搞了金丹之后邪说就来了。所以闵小艮他们这一派就不讲金丹龙虎铅汞。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一个——先天祖气,先天祖气跟那个道是一样的,宋明理学的理。因为闵小艮本是儒生,还做过官,后来修道的。所以他的弟子们对儒学都有所探究,而且对宋明理学比较熟悉。宋明理学应该说是儒学的一个巅峰,它把佛家道家的道理拿到儒家里边来了。所以后来道家也就借着宋明理学来讲丹法,讲了理气不二的道理。先天祖气是什么就是那个理,理是什么?就是太极。人没生以前由这个太极,父母的精卵一结合那个先天祖气一来才能结胎,实际跟个灵魂差不多。现在试管婴儿先天祖气也不来了?灵魂也不来了?这就讲错了。它不符合科学,好多都是凭想象的。) 又变为后天之气。是时,在母腹中藉母之呼吸而为呼吸,其气在脐中出入。及至十月满足,落地之后,剪断脐带,此气无从出入,不得不从口鼻往来,所谓后天之气是也。(结胎之后跟母亲断开了,有了呼吸了成了后天啦。婴儿不会呼吸,靠母亲呼吸,从脐带那儿来呼吸,其实胎儿的时候没有呼吸,由胎盘跟母亲来交换营养,脐带从胎盘来的血含有氧气和养料。所以这也是古代的气功师,道家也好,佛家也好,他有了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通了半天,胎儿没有呼吸他不知道,都通就是胎儿不通,所以那个神通啊,我就告诉同学们,不是象人们说的有了神通什么都解决了。不过那个时候他们也不去注意研究这些东西,有了神通:“我看看胎儿的呼吸……”你说:“这流氓,看人胎儿呼吸干什么?”所以那时候他就不注意研究这些东西,他就凭想象:胎儿要呼吸了,借着脐带来呼吸……这么讲就错了。他这后面就讲对了啊) 先天之祖炁,乃隐于祖宫,日生而化后天,故有先天‘炁’后天‘气’之别,(先天祖气藏在肚脐里边化成后天气,这就有了先天气后天气了) 先天之炁,隐于祖宫不可见,后天之气有口鼻出入,故可以见。然其祖宫却在何处?乃在心之下肾之上,脊前脐后,中间虚悬一穴,此即世人生生受命之处,又名祖窍。此先天之炁,即所谓命也。(先天气最早的那个太极,他又化了,落到里边去,一剪脐带,那个太极落到肚脐后边去了,脊前脐后,咱们说的混元神室它在那。) 有此祖窍则有命,无此祖窍则无命矣!盖此祖窍虽自立,太极在人身中,而气仍与天地相通。若闭其七窍,则与天地隔,而人死矣!故修命者,修此祖窍也。命学之说如是。(它虽说是先天的祖窍立在那儿,太极在人身体里边,但祖气仍然与天地相通,不通就死了。所以这里边就又搞不通了。这太极在这呆着不就行了吗?这太极还呼吸什么呀?呼吸是人呼吸,从一太极把那太极变****的太极了。人要呼吸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不呼吸就死了。所以这里边他们就懂得口鼻能呼吸,他们不懂得人体还有另一套呼吸系统。因为闵小艮他们这一派没有练过另外的胎息的功夫,所以人体还有另外一套呼吸系统他就不知道,他就光知道一般的修肚脐后面的先天祖气,到那儿去修,注意那儿等真气发生,然后和外边的呼吸相连。) 夫所谓金丹者,金是金,丹是丹,两者合成之谓成了金丹,则复还太极矣!盖人受生时,得天赋之一点●以降生,而自立太极。此大太极分出之小太极,所谓‘物物一太极’者是也。修成了金丹,则复还此大太极也。故金丹大道非泛泛之所能言。”(天地是一个大太极,到了人那儿成一个小太极,修金丹大道就是把那个小太极又变成大太极,这就是返本还虚了。大自然那样的大太极,变成那样子去了?为什么都死了?看来他们都是到大太极那儿去了。说人死了到大太极那儿去吧,本来他们懂得生命科学,他们修功到一定程度应该能多活些年,活个几百岁看来不成问题,但是他们要到大太极那儿去,死了吧,我死了人有身体怎么到大太极那儿去?人是有形体的!所以这问题没解决得了呀,所以这就是古人最根本的理论的立脚点的错误。所以我多年来讲这是宗教气功的一大悲剧。本来练功可以练得身心健康,到最后几十岁死了。五六十岁死了,七八十岁死了,八九十岁的都比较少,过一百岁的就更少。为什么呢?他们就是想到大太极那儿去。道家本来是练那个精气神的,但他们也没能多活。就因为根本点上搞错了) 赞曰九:一阴一阳,参天两地。五行非金,还丹如是。三二而一,太极无始,无始云何?叩我李耳。 慧彻闻之,矍然而起,默然而悟。稽首再拜而言曰:“衲虽不敏,请事斯语可乎?”(挺谦虚。就说老衲我也不聪明,请问我来学一学可以不可以呢?你看道家挺大方的,大大方方的。) 洞雷曰:“太上度生,天道好生,此事人人皆可,况于汝乎?虽愚夫愚妇行之,亦可立跻圣域,但观其立志之如何尔!(这就把这和尚贬到家了。) 赞曰一〇:村村花香,树树垂杨。何有明月,萼绿道场。之死靡它,乃游帝乡。太乙下窥,九炼成刚。 慧彻曰:“愿闻其详。”洞雷曰:“金丹之义,亦喻言也。(是个比喻) 紫贤真人曰:‘本来真性是金丹,四大为炉假作团。’(有的写作本来祖性是金丹,四大为炉借作团。) 金也者,喻万劫不坏之义。丹也者,取圆满无欠之谓。此金非五行中第四之金,乃生天一之水者也,前于五行而为先天。若第四之金,则落在五行中,而为后天者矣!(如果是金木水火土之金就落在后天里了) 先天之金,纯是一股虚无元炁,在无极之中,即太极之流行也。(金丹之金是指太极之气) 太极一判,即生天一之水,次生地二之火,(这就讲五行了。道家气功一到讲到五行简直就是胡念八卦,没用的东西。他们呢每一本书都念这东西,他们念我也就给念念,大家听听就行了。) 再生天三之木,后生地四之金,末生天五之土。此天地者,即阴阳也。天一之水,位居北,其数一,于人为精。地二之火,位居南,其数二,于人为神。天三之木,位居东,其数三,于人为魂。地四之金,位居西,其数四,于人为魄,天五之土,位在中央,其数五,于人为意,此《河图》之生数也。五行中土为最贵,是以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土王十八日。盖水得土则克,火得土则息,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植。而水火金木之中皆有土在。是以天一生水得五而地六成之,地二主人得五而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得五而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得五,而天九成之,天五生木得五而地十成之,此《河图》之成数,(《五行归纳表》里有这个东西。天一加上五就是六,地二加上五得七,天三加上五得八……本来河图就是讲数,他那么一转悠,转得人是五迷三道,云山雾罩,弄了半天越说越糊涂,本来练功没这么多复杂事,他那么一转悠,糊涂了。这是不让你学这个。) 故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共得五十有五。而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说那么多数干什么?没用。费了半天事跟练功一点用也没有。我就说这是一百斤面做个大寿桃——废物点心一个。) 所以《河图》为五行生成之数。其象圆,其体虚而无实,而为先天。(说了半天就为说个先天没有实质,你就说先天没有实质就完了嘛,从五行转了半天管什么用啊,哪个变先天了?没用处。就说先天是个虚的,解决问题了。) 自太极判后,分为阴阳,阴阳化生五行。阴阳者,天地也。天地一生一成,互为其根,而得《河图》之象。欲炼金丹,必须采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此先天一炁,谓之金也。(说了半天还是个先天一气,太极称为金,金不坏,你不要那个金不也一样嘛,要那个金干什么?要太极之气就够了嘛。所以古人就是转圈,转圈,打比喻,搞乱套了,说了半天没说到实质上来。太极,原来的祖气,先天祖气,大自然界里边有,人体里边有,够了。) 然无极太极,物物一太极,虽有诸名实为一极。盖一本而分万殊,万殊而具一本。人身,一天地也。天地如是,人身亦如是。人之受生,从太极中一点而来。今则仍从太极中一点而去。逆而修之,即所谓返还之道,又谓之九还七返大金丹。此是太上心谛,无上上乘之秘旨。性命不分而为双修者也。(实际就是一个极。大自然界里边先天祖气到人体里边的先天祖气,人是从先天大自然那儿来的,你再修行返还到大自然那儿去,这称为返还。大自然的先天祖气是无形无相的。到人那儿先天祖气变成阴阳了,又变成五行了。你把五行归阴阳,阴阳归太极,变成这一点真气返回去就够了。就这意思。说了半天什么河图洛书,废物点心一个) 盖天赋之一点性在是,而命亦在是,(所以性在这儿,命也在这地方。) 所以修性即修命,实为尽性致命之实学。其余上中下三乘各有其法,而性命分为两截,皆所谓旁蹊曲径也。”
(而道家的上乘、中乘、下乘都把性命作为两个看,这就错了。本来就是一个。他这一点应该是说对了,但是你不应该说别人是左道旁门。你说你是大道,你怎么八十几岁就死了。人家也有活百十岁的呀,跟你差不多呀,你也没干别的事。所以过去都认为自己最高,他们也没干什么实际事。实际过去说的下乘功法好多的年岁都大,华佗让曹操给杀了,不杀还不知道活多少岁呢。华佗的弟子吴普、樊阿,一个活了九十多岁,一个活了一百多岁,也就搞华佗导引术啊。他们那高级高级,五六十岁就死了,高级死了。) 赞曰一一:尽性致命,为学之宗。惟我尼山,见喻犹龙。纸帐无人,夜吼黄钟。披以霞绢,采采芙蓉。 若曰:“丹书中所云:‘修道莫贵乎精气神。’《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今闻是说,精气神竟可无用乎?况本来真性,上士可以悟之,而中下之士岂易明彻哉?天赋之命,既有生以后即隐寓祖宫,日化后天,以资人用。今一旦欲求,乌可得耶?”(现在你怎么办?精气神你就不用了?说找先天祖气上哪找去?这有道理呀!先天祖气上哪找去?韩洞雷就答了:) 洞雷曰:“性命者,人之根本也。精气神,人之大用也。人身三宝,惟此为贵,然亦有先后之别。先天之精,即天一所生之水,有理而无形,具于炁中,融贯一身,每至亥子之交,一阳来复而生,谓之元精。苟一动念,立化为后天有形之物。(精气神有先天后天之分。精有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就是先天祖气,后天之精化成有形之精了。先天之气呢,即中宫之祖气。你看“先天之精,即天一所生之水,有理而无形。”也是个气呀!怎么是水呢?如果陶既若再问他,他就不能自圆其说了。先天之气和中宫祖气有什么区别?如果是陶既若再问他,他就麻烦了,慧彻问他也麻烦。他就没让他问了。) 其先天之炁,即中宫之祖炁,谓之元炁。日化后天营卫于百脉,非只呼吸之气也。(他这打马虎眼了,他这说不清。道家气功遇到这些问题都说不清。咱们混元整体理论讲过这些问题呀。正因为他们讲不清所以才创立咱们智能气功理论。一讲不清就乱套了) 先天之神,即心中灵明,谓之元神。(这个灵明和元神怎么分?先天和太极怎么分?先天精气神本来就是一个,就一个太极嘛。所以你怎么说,横说竖说,说了三个给自己找了麻烦。那个混元是什么东西?三而一,一而三,三就是一,一中含三。和刘悟元在《修仙辨惑论》里边讲得比较好,在《抱混元仙术》里边谈得比较好,他们谁先谁后不清楚,但这本书没有抓住要害,他说的上上乘也就讲不清了) 一涉知识即变而为后天思虑之识神。故修道藉后天而复先天,贵先天而不贵后天也。(要借后天修先天。) 世人不知此旨,妄以后天精气为至宝,且日孜孜于名利之场,七情六欲煽于内,声色货利诱于外,心无一刻之宁静。后天且难久固,又何论先天耶?昔紫阳真人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这个本来是讲玄关窍,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所以学者必求真师口诀,然后可行。第患旁门外道眩惑于世,而学者未具只眼,焉识师之正邪哉!”(说找老师,老师有邪有正,徒弟得有眼力。那徒弟有那么高的眼力,不是比师傅还高了?还怎么去找?过去他就这么讲。) 赞曰一二:何思何虑,任顺自然。不以形象,乃识先天。宵中心虚,时无五弦。冷然玉壶,撑以铁肩。 若曰:“然则必如何而后可师之,邪正何以辨也?”(拿什么去分辨老师是邪的正的,真的假的?) 洞雷曰:“辨师之道,第一先观其行,行者,事之实也。次听其言,言者,心之迹也。往往言过其行,而行不顾言者居多。必密察其言行相顾而诚笃者,始可师之。(这人言行一致而且非常非常的诚实就可以。) 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昔王昆阳先生(道家龙门派第八代祖师) 云:‘弟子无出世的真心,障闭慧性,虽遇真师,鬼神不使他见,掩他慧性,(他们讲修道要出世,离开世间,没那个真心呢,智慧就给障蔽住了。遇上真师了,鬼神不让他见……讲迷信。这不胡说八道嘛。) 就见亦不能识其为真。若果真心苦切,留心访师,则天不负人,师真自至也。’”(后面说对了。看到了也不知道是真的,这句话讲的是对的。有的人不是真修行,看到真老师认不得,就认假老师,讲的天花乱坠的,能把干草说成金条的,听他一说就跟着跑了。这个大师呀那个大师呀,那个样子,他们那不是修道,反正你许愿许得越玄乎,许的越多,要钱要得越多,跑的越多,反正你跟他说真的他也不信。) 赞曰一三:心真见真,心尘见尘。喻彼张弓,犹绿于春。往昔苇简,造化维亲。不求之求,其求乃神。 若曰:“予闻炼丹有三要,请问何为三要?”洞雷曰:“三要者,炉鼎、药物、火候也。炉者,行火之器。鼎者,贮药之物。药物者,我之先天真一之炁,加以精、神、魂、魄、意是也。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注意,药物指的是先天真一之气,加上我们的意识活动,精神魂魄意。咱们练五元庄五脏对应的情绪,五神脏,这就是上上乘功法的药物,) 使其冲透三关,以通遍身血脉。日日采取此炁以为药物,将精神魂魄意攒簇于中宫,归于炉鼎之中而封固之。日采而日炼,以此而使先天之精不化为后天有形之精,而并使其化气;神中之气使其化神;心中之神,使其化虚;此之谓烹炼。(他讲的炉鼎、药物、烹炼就和一般的三乘功法不一样了。上乘功法炼丹的药物指的性兴奋,肾中的真阳之气。炉鼎有的是以丹田为炉,有的是以周天为炉。把药物采入炉,烹炼就是在里边转。他这不是……是精化气,气化神,身化虚,上上乘功法这样讲烹炼的。) 其中有火候寓焉!火者,行火也。候者,时候也。譬之炊饭,行火而无候,非炊之不熟,即成焦炭,故必有候,候其恰好也。如此三者,炼丹中之至要,故谓之三要。” 赞曰一四:后天先天,行采左旋。妙不自寻,终日乾乾。毋过不及,既固且专。如日之升,如月长圆。 若曰:“又有所谓三宝者,何也?”洞雷曰:“三宝有内外之两名。内三宝,精气神也。外三宝,耳目口也。凡人之有生,无不藉此精气神。有精则能化气,有气方能化神。神旺则气旺,气旺则精足,精足则神更足矣!人有精神则健康长寿,而疾病难侵。精神衰弱则易染风寒。苟不谨慎保养,疾病即至,故谓之内三宝。吕祖云:‘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三者之中保精第一。《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故精耗神气亦耗。人在少年时精虽漏而神气正旺,不觉其虚弱。若老年人或本元亏者,至四、五十以外,稍有走泄,明日即觉神疲气怯,此即验也。然玄功所用之三宝,乃三元,非后天之精气神也。虽然,欲求先天,即在后天中寻讨。(玄功指的是上乘功法。上乘功法讲的三宝是三元,天元、地元、人元。这三宝在外面也要从人体精气神里边讨寻,没有里边的不能招取外边的。他是这个意思。) 若舍后天而觅先天,从何得也?其耳目口之外三宝,乃以神从眼漏,精从耳漏,气从口漏。眼不视而魂在肝,鼻不嗅而魄在肺,耳不听而精在肾,四大不动而意在脾,谓之和合四象。昔九天灵飞玉女梦授吾友云:‘外三宝宜乎内藏,内三宝宜乎俭啬,此是入门之至要。’《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故此三宝为修道之至要也。”(所以这三宝是不好把它和真气分开的。前边讲的真阴真阳,元气、元精、元气、元神,三宝。讲先天后天这些只是为了讲后天的三宝精气神,你也不能丢。这本书里边没有讲,在闵小艮的很多书里面都讲了怎么样炼精化气,但那样讲就又失掉了上上乘功法的内容了,那就又落到三乘里边去了。) 赞曰一五:内外三宝,妙宜探讨。守以规中,和以养浩。以后返先,是为至道。琼浆一碗,无霜兔捣。 若曰:“炉鼎之义既经详示,而精妙处更祈剖晰。”(还需要你再给认真的讲一讲) 洞雷曰:“炉鼎者,即中宫黄庭气穴也。黄者,中央之正色。庭者,室之中庭,在人身中位,在心之下肾之上。气穴在脐轮之内,故以黄庭为鼎,气穴为炉。施肩吾云:‘前对脐门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究其妙义,黄庭即在气穴之中,非心下黄庭穴之位也。(这本书基本上讲的是上上乘功法的内容。他这讲黄庭讲了半天也没讲清黄庭的位置,因为不同的功法黄庭的位置的讲法是不一样的,你要想找一个统一的说法是不能找的。他想把它统一起来,统一了半天也没能统一得了。因为那个气在脐轮之内嘛,那个黄金鼎也就在黄庭之中,本来一般的上乘功法炼丹的气穴在肚脐,黄庭在上面,建里、中中脘的位置上,这个位置是两个位置的东西因为他没有练过这东西啊。周天一转过之后,一点落黄庭,是落到中脘的位置,不是落到肚脐的位置,不同的功门对炉和鼎的位置讲得是不一样的。他讲的施肩吾那个炉在哪儿?在小肚子,关元那儿,气穴在下面,鼎在上面,他练功是这么个变化。不同功门是不一样的,他要想把它统一起来。他把那个气穴和那个鼎弄成一个了。他弄成是鼎在气穴里边,他是这么说的。) 盖人之泥丸直通涌泉,中空一条是为黄道。以上下为炉鼎,亦无不可。(注意这是闵小艮这一派的特殊性。泥丸到涌泉,这个泥丸就是百会,涌泉不是指的脚底涌泉,指的是会阴,说按照中脉来讲,从头顶泥丸一直到会阴是个中空的管,中空的黄道,你去哪儿都行,说心下黄庭也行。他就这么来抹稀泥啊。中空的黄庭和炼丹的黄庭的位置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黄道是走气的,走中宫黄庭是为结大丹往下一落的时候,落进黄庭,这两个不是一回事情。) 然此中皆是有名无实,并非实有其位。无非假此名象以立言耳!炉即鼎,鼎即炉。黄庭即气穴,气穴即黄庭。总在一处,无非是此处。(这句话是对的,有个名,但没有个实实在在的管。空的穴位,有气则成窍,无气则渺茫。这是讲了他们这一门派的炉鼎,鼎即炉炉即鼎。) 始可纳受先天之炁,行之以火候,使后天而化为先天、返其本而还其源也。《中和集》以身心为炉鼎。紫阳《悟真篇》以‘乾坤为炉鼎’。皆无穷之妙喻,亦当深体之,始知古人立言之不谬也。”(把他们的鼎和炉讲了,又讲了李道纯,张紫阳门派的炉和鼎,张紫阳一派、李道纯一派都是属于上乘功法,也有说李道纯是上上乘的,也说中脉,但是和他们一派是不等同的) 赞曰一六:聚生之所,固有其方。内外黄庭,一卷升堂。而无形体,其名本强。一得其奥,长毋相忘。 若曰,“然则药物之理以及采取之法,又当何如?”(怎么采药?) 洞雷曰:“药物者,先天真一之炁及精神魂魄意是也。其先天真一之炁,自人受生时,得无极之至真,由太极一判而来。天赋之一点●,落入母之子宫,凝合父母之阴阳而****。此天赋一点之命根,即先天真一之炁,又谓太乙含真之炁。(上乘功法采药采这个。) 太极又化而为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阴阳五行之精粹,凝集而为精气神,故此先天即隐寓于后天之中。然其立根处总在脐中气穴之内,(它们的根在气穴里边。) 是以脐中命蒂之处,谓之祖窍,犹花之根,果之蒂也。及至十五六岁时,后天气足,情窦自开,见色述心,触根神荡,而真元遂破。自此先天之炁日渐亏损。然每至亥子之交,身中阴阳二气必然交合,一交由真一之炁自生,生而化为后天之精气神,以资人用。故阴阳交合,真阳自生之时谓之活子时,所生之真阳即所谓先天一炁是也。即于斯时采取此炁,行之以火候,烹之炼之,不使其化后天,并可将身中之气以及精神魂魄意混合而为一家,俱化为先天,(他这一派讲子时……别的功门不这么讲。夜里子时。先天气化成后天气的时候,那是活子时。所以这样讲就有麻烦。它本来是先天之气化成后天精气神,怎么又说所生之真阳是先天一气呢?所以这样就把采取先天一气搞乱套了,不知道先天后天的一致性。所以传统气功在这些地方往往是矛盾百出,你只要是用现在逻辑学一推,好多前后语言是有矛盾的。到子时的时候就先天化后天,那是出现阳气了,气出来了,性兴奋了,活子时出现了。赶紧采,用意念来集中。) 即补还从前之亏损。日采而日补,补至充足,与未破身时无二,是谓之还丹,乃还我本来之真元也。(这句话又是古气功的一个大的纰漏之处。那么在从儿童到性成熟时,还没有出现性成熟的时候,他是不是金丹完成?就有金丹了?这句话一问就问住了。女孩例假要来还没来的时候是不是有金丹?都不对。这个讲法不对的。那小孩就甭练了,不练都是大丹。可不是嘛!你采采采……采到没破身的时候就补足了?一般没有这么问,我们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问他几个为什么,就答不上来了。没人考虑这些东西,传统气功都这么讲,你要问他,他都答不上来。男孩没遗精,女孩没来例假,有大丹,能那么讲吗?不能那么讲。) 其夜半阳生时,在天地为正子时,在人曰:活子时。是时外肾必举,此则正子时到也。然人欲念一动,其阳必兴,兴而难遏,必致耗脱而后己。即或不至出外窍,然其身中君、民、相三火一烘,先天立化为后天,已属无用。所以紫阳真人云:‘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伍冲虚云:‘要辨水源之清浊。清者可用,浊者不可用。’何谓之清?乃不动念时,而真阳自生是也。若一念动,而后阳生,即谓之浊。故清之与浊,在念之动不动也。(阳生的时候性兴奋的时候,你有没有欲念,欲望的念头) 然初学行动时,念头却不动。忽然而真阳自生,是时外肾必举。及至一举,念头亦勃然而动,其所生之真阳立即化为后天。故修行人收拾念头为第一要着。是以惩愤窒欲四个字,乃性命之大关键也。人在少壮时修补还易,若五十左右,已觉繁难,而老年人更费力矣!钟离祖师云:‘莫待老年铅汞少。’至哉言也。然少年人有少年时易处,少年时不易处;老年人有老年时易处,老年时不易处。少年之易者,精神强壮,功夫易进;不易者,欲火炽盛,保精难也。老年人之易者,欲念已少,欲火已除;不易者,精力已衰,功夫难进也。有志于斯道者,宜熟思之。(好好去思考) 然所谓采取者,乃不采而采,不取而取。古真云:‘采药物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只要一心清静,凝然静定。其阴阳之理,静极则动,动极则静。坐至静极之际,真阳必然自生。我以静而镇之。俟其既生,我则仍凝然守心,不着于方所,致虚致寂而后己。日日如是,自然日生日积,日积日充。气满丹田,则下极火热。是时,则以微意向后推摄归尾间。真气若足,自然直透三关,然亦有渐次而通者。伺三关通后,方可以行火候也”(讲的是一个自然采取,自然无为的周天。念头不动,安安静静,但这个念头不动你也必然有这么一个潜意识:觉得肚脐那儿是个气穴,气在那儿生,安静,什么都不想,潜意识已经把意识放到气穴那儿去了,这就和上乘丹法,凝神入气穴,把神凝到气穴里边去是一样的。那是让身体里边的气产生得快点。自然而然产生得慢点。慢慢那儿气足了,那个气到了咱们说的混元气到了混元神室里边和先天一气一交接,它走浮道走到肾那儿去就出现外肾兴举起来,出现性兴奋。他潜意识里边同样还有个导引意识在里边起作用,不采而采。上乘丹法一兴奋之后用吸提撮闭的办法,往回缩,采药归炉,采到气穴里边收回来,这样性兴奋没有了。他那不是。安安静静地呆着,就静了,什么也不管,这个比较难一点。他这一性兴奋之后呢又没有了,也就化了。那就是用方法把性兴奋打破了,运到周天去这是用自然的办法,相当于是自然无为法门的周天法门。) 赞曰一七:无中生有,静极而动。乃生之初,凝然自重。推过三车,元元方洞。以行火候,无为其总。 若曰:“丹书中有谓‘水中金’,又有曰‘水乡铅’者,何谓耶?”洞雷曰:“水中金即水乡铅,铅亦金属也。盖人之心属火,肾属水。心中有神,神属火。肾中有精,精属水,然肾虽为藏精之府,而实未有精。乃因一念之动,欲火一生,君民相三火一烘,遍身火热。熏蒸之气化而为水,汇聚于肾府,夺阳关而出外窍,化为淫液之精。苟能念头不动,欲火不生,则时至而所生之真黑,乃即先天真一之炁,即所谓水中之金也。是时,谓之天机。非自肾生,乃由虚无中来,由肾而出。以其出是肾中,故谓之水中金,又名曰:水乡铅。(这是在抠字眼了。他们对生理不懂得,说了好多胡话、混话、瞎话,不对的话。他说精液是从念头而来的,念头不动没精液,这不胡说八道吗?精子七十天就成熟了,你不管它它也成熟,长起来。怎么能是因为念头而来的呢!不懂得生理,不研究,所以讲错了,跟生理不一致了。讲道理拿现在科学一讲:瞎说八道,没这事。所以古气功书里有好多类似的谬误,我们就需要来更正它。他是这意思:没念头的时候欲火不生的时候出现性兴奋了,主要是产生激素的气活动起来了,它只是没产生那么的液体,把这个功能转化过来。是这个意思。那个气是从先天那儿来的,他们不懂得是怎么回事,哪是什么先天来的,性兴奋就是身体里边的激素在起作用,他以为是从先天虚无中来的,从大自然界来的。这就讲错了。) 大凡人心外实而内虚,又属火,喻之为离。离,外阳而内阴也。肾外虚而内实,属水,喻之为坎。坎,外阴而内阳也。盖坎离即乾坤之破体。乾三阳,坤三阴。乾之中爻一动,走入坤中;坤之中爻走于乾内。乾变为离,坤变为坎矣!故丹家采肾中之一炁,上而入于心中,犹之取坎中之一划上填,入于离宫,谓之取坎填离。乾卦属金,坎卦属水。坎之中爻即乾之中爻,谓之水中金。”(这儿又胡念八卦了。是以卦象的变化来比喻练功的原理。肾气是阳,把阳采过来采到意念当中,这儿有性兴奋,它里边的那个气……咱们好讲了,它那是混元气在动弹,它要化成精还没有化成精的时候,就用先天混元气的全息气场把它全息性了,所以这个气有全息性,到了生殖系统,因为它有全息性呀,它这个气一提起来升到头上来,它到意元体里边,意元体得到全息性的气的营养了,意识的全息性有了气的全息性的互补,就强起来了。是这么个问题。这个神在上,这个气在下,要把气采起来养神,就是用气来养这个神。讲了半天抽坎填离,离中虚,坎中满……胡念八卦。就这么点真事,练气功就是练里边的气和神,怎么把它们结合起来,气有气的全息性,意元体也有全息性,但它不再分裂了。它的全息性和物的全息性是不完全一样的。意识全息性比较强,气的生命力比较强,它们一结合人的生命力就变化了,是这么个问题,咱们现在能解释清楚了,古人没这么多词、这么多知识,讲不通。只好打比喻,实际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们要是看古的气功书,里边很多的词汇,要用现在的知识来认识它。如果我们认真的学习了混元整体理论,再来看它就一定能够看懂了你要是真看懂了,用我们的混元整体理论来讲,是怎么讲怎么通,认真抠它的道理,你抠它抠不通,拿混元气的道理来讲就通了。所以学了我们智能气功知识之后还可以看一点书,就能找出他的破绽来,再看我们智能气功怎么完整的。) 赞曰一八:念本无念,生处方生。洋洋不竭,天一之精。坎离易位,无嗅无声。溏然寂然,以朝玉京。 若曰:“既采取此先天一炁为药物矣!而所行之火候,如何行法?”洞雷曰:“火候者,亦自然之火候,不过略加作用耳!古人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然古之陈法,用乾之策三十六,坤之策二十四,假以呼吸而数之,谓之烹炼。”(他这说的先天一气又和我们说的先天一气又不一样了。咱们是从外面看。这儿讲的是三乘的,还不是上上乘的,他们家的,他这是葛仙翁的数) 赞曰一九:火候伊何,自然面过。候无所候,药不计多。乾坤有策,或行之科。 若曰:“何为用策?呼吸如何用法?”洞雷曰:“烹炼之法,谓之火候。古人极其郑重,以其天机极秘也。《丹经》云:‘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盖药生即人生,药生方可用火。若无药而行火候,谓之水火煮空挡。火即药也,药即火也,火生即药生。白祖云:‘以火炼药而成丹,即是以神御气而成道。’若无药生而据行火候,火非真火,徒劳其口鼻耳! 盖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身中真气一升一降,亦谓之一息。息之为言,休息也。休息则定,走则无,无则复其生生之本矣!古人向晦入晏息,以养其生机也。邵子曰:‘冬至以后为呼,夏至以后为吸,此一年之呼吸也。而一日之呼吸,则子后为呼,午后为吸。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息犹言养也。呼吸不已,则其生生也亦不已,而运化无穷,故人一呼一吸关系非细。 一吸则天地之气归我,一呼则我之气还天地。《阴符经》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乃安。,此三个盗字,互相为盗,其机在乎口鼻。明得其旨,则天地万物皆为我盗。不得其诀,则我被天地万物盗去矣!虽然,行火候者,行身中真气之自然升降,非行口鼻之呼吸,特假此以为机括耳!盖初学三关未通,不得不假此为入门,滋必先用以调息。待三关通后,则有自然升降之天机,方始谓之火候。 所谓呼吸者,一呼,口鼻之气自内而出,身中真气由胸前下降于脐中;一吸,口鼻之气自行而入,身中真气由尾闾而从脊背上升于顶。要注意于身中,不着意于口鼻,以心寄于息,以耳听其声。司马真人云:‘吐惟细细,纳惟绵绵。’总使其气不粗、不急、不疾、不徐、调之气之和平,使耳不闻其声。然心静自然息调,息调自然神凝,所谓心息相依,息调心定者也,及其息调至若有若无,则微微凝照于下丹田,自然神凝气聚,遍身和暖。白祖云:‘昔遇圣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又《丹经》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即此之谓也。真积日久,真气日益,待至充足,自然一透三关。 三关既通,则真气自然升降,即在此升降之中,而用乾之策三十有六,坤之策二十有四。其用策之法,以手轮掐十二时。待至一阳生时,即以手掐子位,数其自然升降之息,一升一降为一息,数三十六息而止;即移掐丑位,亦数三十六息;移至寅位,亦数三十六息;移至卯位,其息不数,将心置以虚寂,其机自停,是时谓之沐浴。少停,其机又动,即掐指至辰位,亦数三十六息;移至已位,亦数三十六息,谓之进阳火。所谓进者,神则存于坤腹,觉则觉于巅顶。至午位,即数二十四息;移至未位,亦数二十四息;移至申位,亦数二十四息;至酉位,其息不数,仍置心于虚寂,其机自然又停,谓之沐浴。少停,其机又动,即掐至戌位,仍数二十四息;移至亥位,亦数二十囚息,再行五息,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行二十四息时,谓之退阴符。所谓退者,觉则觉于坤腹,神则卵而守之,此之谓小周天火候。 其周天数满,则神专注于气穴之中,寂而守之,致虚致寂,渐放心于无何有之乡,自然造至混穆地位,则气化为神,神化为虚矣!实则无非要凝结我之元神,打成一片,修成鄞鄂,以成法身耳!虽然此是古人之成言,未可以为定法。盖心着于数,则未免用意。用意则火旺而觉心烦。照此行侍,恐有火旺烁精之弊。莫若只用‘心息相依,寂虚凝照’八个字,自得神凝气聚,遍体冲和之为稳当也。”(他这说的先天真气和我们说的先天真气又不一样。这还不是说的他们家的上上乘功法,是三乘的功法。本来是要讲清修派法门的用策,进阳火三十六,退阴符二十四,他把葛仙翁的给引过来了,那是南派阴阳派转周天的呼吸法,给弄到这儿来了,引错了,牛嘴不对马屁股。进阳火退阴符有不同的内容。有的是在十二消息卦里边用,有的是在周天里用,有的是在十二时中用。他这是引错了。) 赞曰二〇:天地合辟,呼吸如是。顾此多繁,未若静已。心息相依,寂虚妙旨。凝照不已,冲和自使.
若曰:“丹书云:‘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此何谓耶?”(这里边又是古气功书里边胡念八卦的东西。采气要气足了再才,怎么叫气足了呢,好比月亮圆了再采,早了就不对了。实际不同门派采药的活子时规程是不一样的,在《传统气功知识综述》里边写了不同门派的活子时的不同表现。哪一种活子时有一定的内容,具体怎么采倒也知道,但具体方法没有写,因为关系到别的门派,讲了以后得罪人太多。他是从比喻上来讲这个问题,还挺长,气功书里边越是没用的东西越多说。有用的东西他就不说。传统气功书都有这个毛病,或说缺欠。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太值钱,不能随便给你讲,写书的目的就是不让你知道,让你看了书以后找他去,拜师去,拿那个书做药引子,卖关子,让你好拜师去。) 洞雷曰:“此‘月之圆’,乃言阳气之充,阳光之足也。盖天上之月,自初三而微,阳出于庚方,乃一阳生也;至初八东半边阳满,魂中魄半而二阳生,谓之上弦;至十五日,则三阳生,阳光足而月圆矣!十六日,则一阴生而渐缺;至二十三日,剩西半边之阳光,魄中而魂半,二阴生也,谓之下弦;至三十日,三阴生而魂全藏,而月全晦矣!月本体阴而无光,乃借日魂以生明。日,阳神也。月,阴精也。阳则生明,而阴却无光。是以月必假日照之而后有光,谓之上弦金半斤,下弦水八两,此上下两弦之金水,药物在是,而火候亦在是。人身中之真精属阴,喻之为月:真神属阳,喻之为日。精神两字,气以贯之。所以炼精化气者,乃炼去阴精而成纯阳之元;炼气化神者使气全化为神;炼神还虚者,并斯神而化之,则与太虚之虚无合一矣!故真阳初生,喻之为月出庚方;气透至夹脊,喻之为上弦;气透之巅顶,喻之为月圆;其气到泥丸则必下降,比之十六之一阴生;气降之绛宫,比之为下弦;降而入于气穴,比之三十日之晦月;而至于晦,则日月合壁,魂魄交并矣!是以月圆者,取其阳光之足也。(因为他没练过这个功就是看着南派的书写的。南派讲功法是那么讲,讲月圆又不是那么回事。北派讲月圆有另外的内容,他这把两个没掺和对,掺和错了。一般北派的月圆是指火候的老嫩,阳气充足,肾气充足,充到什么程度?所以过去有凤凰三点头之说,那个称之为阳气充足,到了凤凰三点头才能采,嫩了采了没用,老了精就跑了,所以那叫阳气充足。南北派还有很多的阳气充足,什么叫月圆,什么时候采,它是有一定的规程的。他这是讲错了。这到了头顶了,月圆了,采什么?化成阴了怎么采?讲错了!这些问题因为他不是练这一派的,他是看了书和口诀,凑合凑合,给搞错了,因为每一个门派有不同的练法,功法里边你不能掺和,这一派一套东西,那一派一套东西,你把它们掺和到一起就不行了。) 月必十五日而后圆,所以《洛书》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盖一居北而九居南,得中宫五数,自正北而至正南共十五数。三居东而七居西,中宫五数,自正东至正西得十五数。二居西南,八居东北,中宫五数,自东北而至西南得十五数。六居西北,四居东南,中宫五数,自西北而至东南得十五数。除去中宫之五,正北一数,东北八数,西北六数,此三方得十五数。南方九数,东南四数,西南二数,共得十五数。正东三数,合东南四数,东北八数,得十五数,正西七数,西南二数,西北六数,合得十五数。错综经纬,无非十五。(因为后天八卦横竖相加都是十五,这不胡扯八卦嘛。这个十五和那个十五有什么关系,跟那个精气神有什么关系?这都是牵强附会,找麻烦,写书凑字,不拿稿费要这么多字有什么用?这是古人那时没法讲,故意找点词汇。) 盖三为生之始,五是生之终,十为成之终。生成之理,三五而得十五。盖十百千万,无非一也。一气之周流而自具生成之数。《河图》、《洛书》相为表里。《河图》天一之水合九天之金而成十;天三之木合天七之火而成十;地二之火合地八之木而成十;地四之金合地六之水而成十,中藏五十,共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故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河图》中已具天地之全数矣!《河图》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合《洛书》之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之对待而相为表里。故《河图》生成之中,已具《洛书》之对待。《青囊经传》曰:‘《河图》、《洛书》同此十五而立极也。’《河图》虽有四象,而先天阳升阴降,上下初分,未可谓之四方。自中五立极,而后四极划然各正其方矣!有四方之正位,而四维介于其间,于是八方立焉!此天地之理,自然发现者也。故《河图》、《洛书》乃理气象数之祖。一二三四五为天,六七八九十为地,天地之数各得其五,合二五而成十,此十五之道也。学者可不明乎十五之立极哉!所谓时之子者,乃身中活子时也。夜半之子为正子时,不拘时候之子谓之活子时。此活子时他人不知而己独知者,故曰:‘妙在心传’,乃天心得晓而以心传之也。”(这话呢又搞错了。他说活子时你自己知道,你自己阳气一动嘛。妙在心传是指活子时发生之后你怎么样对待它。另外是指性功的活子时,老师告诉你,还有自发功的活子时。丹道功的活子时没有用上这句话。因为不同的功门有不同的内容,他这是把别的功法里边的口诀拿来了,显得他懂得好多知识。但没有师传,真传实学,所以这个地方是讲错了。 我们这么一边讲一边评,我们这是说评书啊。有好的地方写得不错,有说错了的地方,告诉大家说错了。这就告诉大家看书啊有这么个精神:要知道那点对了,那点错了。将来用智能功的混元气理论来评它就好评了。因为你们对传统气功知识懂得太少,看书看得太少。我是杂家嘛,也没杂多少家,但好多门派的东西也的的确确学过,所以知道他这一派有什么东西。象伍柳派最保密的东西也讲过,什么二十四、三十六……写书就抹了去,它哪一派怎么搞都有特定的内容。没有经过老师教啊好多东西就不知道。讲这个也是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咱们智能功在书里写的传统气功知识都不是随便写的。为什么每个东西都写几样,活子时写几样,玄关窍写几样,周天写几样……因为每一家功法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咱们智能功到了后面才讲他们的。 后面是讲得他们家的,那讲的是对的,好的。前面讲的不是他们家的,他没学,好多地方是讲错了,讲错了是指人家的内容不是他解释的情况。传统气功好多你得听老师讲,你看起来是那个词,你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事。老师教你就是把那个事给你教教,给你讲一讲。这里边就数伍柳仙宗的《天仙正理直论》好多东西是值得讲的。但是二十四、三十六他也没讲,五轮波动也没讲,别的都讲了,别的书里也没讲。所以过去老师教你就是把那个书给你讲一讲,怎么理解,怎么去做。不给你讲,你就领会不了,是这个道理。) 赞曰二一:阴阳升降,妙而成丹。朔望相生,十五为端。活活泼泼,于心独观。天人交合,久久团圆。 慧彻曰:“若翁所言,这边事乎?那边事乎?抑那边事另有玄妙乎?”(他问:你前边讲的转周天,什么进阳火、退阴符,佛家明心见性,是这边的事还是那边的事呢?是不是那边还有什么新东西?) 洞雷曰:“所言皆还丹之事,尚属这边事,若以三乘之法而论,已属那边矣!然我天仙家是无上上乘,另有那边玄妙之天机在。苟非明德之人,真积力久,未可与言。轻言漏泄,反生疑窦也。盖心不能轻虚,理欲必然交争。设或理暗欲强,无不流为邪说。以盲引盲,贻误后人岂浅鲜哉!”(许洞雷回答说:前边说的都是还丹的事,还是属于这边的事。如果按三乘功法来讲,已经是那边的事。从太上派来讲的话还不算,但是我们天仙家是无上上乘,所以还有另外的玄妙还有那边的事,那边是什么样子呢?很玄妙,在还没有达到明明德的人,修儒家功没有很深厚的基础不能谈,如果你给他讲了之后他不相信,他会怀疑。如果你修持不好,心里还不能达到虚灵的境界,先天的理和人欲就会打起架来。如果理还不明了,还比较黯淡,各种人欲还比较强,如果这样子学天仙功法就容易出流弊,出问题,就容易成为以盲引盲了。一般的人不能修。这是说给慧彻和尚听的。按你这样还不行。) 赞曰二二:修性保命,理欲无争。天仙至要,亦在明明。道奥玄微,自然清静。这边那边,妙合而凝。 于是慧彻敬肃而退,六其斋,五其戒。越七十五日,仲冬长至吉旦,洒扫庭除,盥沐焚香,请雷师重登于读易之堂,郑重其礼,刺血盟天。(你看这么隆重,斋戒了七十五天,又是打扫,又是盥洗焚香……这么来请儒家许洞雷登堂讲法。) 是日,祥风广扇,庆云覆空。慧彻执弟子礼以进,长跪(两个腿跪着。) 而请曰:“囊者,契悟本来,双修定慧,以为道在是矣!敬闻还丹之理,已属顿开茅塞,而又闻无上上乘天仙大道,玄妙天机,非三乘之比,望师慈悲,乞求度化。”
(前边讲还丹的道理他讲错了还顿开茅塞。) 洞雷曰:“咦!得人不传失天宝,传其非人受冥拷;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吾知之矣!(过去讲得决不传是失道,得人不传失天宝,都是注重传道,传人要选好了,一定要慎重。) 汝其可教也。来!吾语汝。夫金丹还丹,一丹也,未有不还丹而遽成金丹者矣。此是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之意。大概上乘之法,莫不以先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未后一着,重安炉鼎,再立乾坤,一味炼性以致炼虚合道,是先修命后修性之法。惟我天仙家法,竟从修性入手,了性自然了命。此是尽性致命之学,竞修上关兼摄中下二关之义,庄子所谓‘忘精神而超生’者也。其中玄妙与三乘之三不同,乃以太虚(虚空)(金丹还丹就是一个丹。一般的先炼精化气结小丹结大丹,出阳神,炼虚,九年面壁,这样的练法是先修命后修性的,这样练功是比较难的。他们天仙家法就不是那个样子了。是直接修性,修根本的先天祖气,先天元气太极之气,直接练它。这样的尽性致命之学。儒家道理,从上三关修起来,兼顾中下二关。) 为炉鼎,三元(天元、地元、人元) 为药物,天心(天地自然之心,自然变化) 为造化主,玄关为总持门(需要开玄关), 混化为不二法(从一开始就练人天混化。天仙家法从混化入手。《三尼医世功决》内功混元功。以前编创混元整体理论,混化论从内功的混化,外功的混化,武功的混元几个功法结合起来的。)。 《辨惑论》(南宗五祖白玉蟾,白琼官写的《修仙辨惑论》) 云:‘以凝神聚气为守城,忘机绝虑为生杀,定慧为水火,作止为进退,清静自然为运用,和气熏蒸为沐浴,年月日时为火候,打成一块为交结,粉碎虚空为了当’。(精神集中把大自然的气往里聚,人是城,眼耳鼻舌身意是门,把门闭住,把里边守住,把各种思虑都忘掉,生杀都没有了,以定为水,慧为火,日常生活举动行止坐卧为进退,清静自然为运用,物来则应,物去则空这样来运用,身体里边的和气没有变动时,那叫沐浴,让它生长得更快一点,……这是天仙家法的根本练法,无上上乘,是直接练起来的。) 琼官先生云:‘天仙之道如水晶盘中之珠,转辘辘地,活泼泼地,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要当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也。’其法简易,以心传之甚易成也。其余上乘法,又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云‘毫发差殊不作丹。’吾以心传汝,须心会可也。”(天仙之道应该是活活泼泼的,不应该在五行里边打转转,搞阴阳五行那就跳不出三界,还在三界之中呢。天仙家法不是从阴阳五行入手的而是直接从先天祖气搞起来的。从太虚为立脚点,那么做起来的。我这口传给你,你用心来领会,领会什么?就是从这个虚空来搞。他说的天仙家法是道家最上上乘,以天地大自然虚空的混元气,以此为炉鼎来炼气,拿自己的精神往里边聚,要自然一点。怎么去聚?要开玄关。) 赞曰二三:其妙超超,其道易易。粉碎虚空,乃极其致。毫发如如,恭已无思。心传口授,至宝至秘。 慧彻曰:“无上上乘与三乘之法,分别在何处?”(这样的功法和一般的道家功有什么区别?) 雷师曰:“分别在彼我、这边与那边耳!这边以精气神为三元,那边天地人为三元。天地人之三元,大无不包,细无不入;精气神之三元,主夫一身而论也。盖元精元气元神是我身本有之物,是以谓之我,为这边;天元、地元、人元非我之所有,是以谓之彼,为那边。三乘法中,以性命为彼我,或以先后为彼我,以性宗为这边,命宗为那边。我天仙家无分彼我。在乎一理之贯通耳!”
(天仙家法里边是既有理又有气,既有性又有命。一般的道家功是以精气神为这边,天地人三元为那边,因为精气神是我自己的,为我,天地人三元是外面的,是彼……这是上上乘功法和一般的炼丹的功法的区别。) 赞曰二四:天地人元,入道之门。无分彼我,只此独尊。贯乎一理,包括乾坤,妙哉无上,至道乃存。 慧彻曰:“何者为紧要?”(天仙家法哪一点最要紧呢?) 雷师曰:“开玄关为第一紧要处。盖玄关者,身之大门也。大门不开,何由升堂而入室,收摄三元以为我之药物乎?”(门开不了怎么来练天仙家法?怎么能把外边的气收到里边来呢?) 赞曰二五:玄关玄关,众妙之寰。放之卷之,帝宠所颁。花香非香,月弯非弯。欲识真面,还在庐山。 慧彻曰:“大凡修炼金丹,皆以通三关为第一要务。今言玄关为紧要,此玄关与三关有何分别?”雷师曰:“三关有前后之别。背后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谓之前三关。(转周天先从后面走所以叫前三关) 前面三关:泥丸、绛宫、下丹田,谓之后三关。《丹经》云:‘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指的是转周天要先从后面上升经过尾闾、夹脊、玉枕,从头顶下来之后到绛宫,下丹田。它是从转周天的先后次序来说的前三关后三关。) 盖前三关在背脊之中,所理乃督脉;后三关在胸前,所理乃任脉。任督一通,遍身百脉皆通。一朝之间前后三关皆通,有若肩挑然,故谓之一担担也。(好象肩挑着东西一样。下面就是混元功法的东西了。) 然此任督乃赤黑二道。《丹书》曰:‘人道若夫理中,脐后闾前,中有一窍曰关元。’(注意,这个关元是指关着元气的关元,不是那个关元。) 乃是理进下黄,升由黄道,直透中黄、上黄者。(理,先天祖气,太极之气进到下面的黄庭,尾闾前肚脐后也可以叫关元,然后从当中的线往上升,到当中的黄庭再到上面的黄庭出天门,这么走的。当中这个道叫仙道,前面的任脉属血叫赤道;后面的属肾叫黑道,走肾;当中叫黄道。就跟那个中脉差不多,这是道家中脉的一种讲法。闵小艮的书里有几处讲中脉,基本都是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讲的,有的是从下面讲的,有的是从心那儿讲的,都是讲当中那个脉。跟智能功的中脉有相似的地方,但不相同。) 《丹书》标曰:‘仙道此乃先天三宝共由之黄道,又曰黄中,实属仙道总理之处。’(这黄中是天上元精元气元神走的道,是真正的仙道走的地方。光走任督二脉是走不到仙道上去的。) 故《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此是我生身立命之根。本处与天地太素一鼻相通,老子所谓玄牝之门,又曰是天地根。其门曰,关元核乃阴阳出入之门户也,故又谓之关。盖谓玄妙莫测,而玄妙自此发生者,即是我身太极立极之处。(黄道上下通,是人的先天祖气和大自然的先天祖气相通的地方,是天地的根本。人怎么和天地相联系?就从黄道这儿联,所以管它叫关元。阴阳也是从这儿走的,玄妙也是从这儿发生的。我自己的太极往哪儿立?就是从黄道那儿立的。具体来说,道家是在肚脐里边当中立它。) 人无不由此而生,乌得不仍由此修而返乎?(人就从这儿来的,从一点先天祖气变成黄道,变****,现在你要返回去也要从这儿修起来。) 故上乘还丹必先采取先天一炁,下由关元,逆上昆仑,仍下绛阙,降丹田,入于气穴,存行火候,续行水候(咽津液,用津液、意念引着走。) 乃谓之烹,谓之炼。故我天仙家法,功始功终,总莫出乎玄关,岂仅进修之初步哉?”(一开始到末了都是走这玄关。他那先天一气是下由关元,逆上昆仑,仍下绛阙,降丹田,入于气穴,这么上来下去,和一般的道家功下绛阙不同。它是从当中下去,再从当中上来,是从当中这么一上一下的。这是道家练混元的中脉,练黄道。这一段就讲了一般练功要讲究前三关后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绛宫、下丹田那么转一圈,是从外面转的。天仙家法是从当中走的,一开始从当中走,到最后还是从当中走,就从当中走,不需要搞那么多东西。这是天仙家法和一般道家功的区别所在。) 赞曰二六:正位居体,黄中通理。终无所终,始无所始。功始功终,莫出乎此。大素相通,尚友黄李。 慧彻曰:“若先开玄关,此三关要开乎?不开乎?”
(那三关还要不要开呢?) 雷师曰:“若先开玄关,此三关无用再开矣!盖三关通后而再加行虚寂,是从外打入而虚进者。此玄关开,乃从内虚出也。(一般的练周天功的结丹之后再去面壁,什么也不想,静之又静,沉之又沉,让你虚寂,这样从外面打到意识里边,让他虚虚虚……哦!得了,开了!最后开玄关,那是从虚静。天仙家的玄关开不是从外来的,是从内虚出来,从里边开出来的。普通的道家功是后开玄关,天仙家先就开玄关。咱们智能功也是一开始就搞人天混化,他也是这么走的,只是他没有我们智能功走得更彻底,咱们是一开始就人天混化去,下面说区别。) 从外虚入者,有真有假;真则内外如一,假则外若虚而内仍实。欲其内虚,极大费力,必造至真忘而后能,然须得内虚方有实济。故玄关一开,身如亮纱壳子,百孔毫窍皆开,真机升降自有路头,无藉乎此三关也。若先通三关,必须开得玄关后,方能采取三元。”(练周天功的这么转呀,从外面进,进了就开,有真有假。有的觉得虚了,不一定。如果真虚了,内外如一;假虚里面有个东西,里边还有个意念,那个念头还没有解决。要那样练挺费劲,还要面壁九年,面壁九年还过不去就这个道理。知道这样子就不如去练天仙家法了。你里边不虚解决不了问题。真正玄关窍一开,如亮纱罩子,象亮纱一样,都虚了,从内往外虚,里边很透亮很透亮的。练天仙家法就直接取外在的气,没有开玄关练周天的就得到最后才能取外面的气。这就讲了练功夫的先后次序什么样子。) 赞曰二七:已得玄理,厥三何事?三本有象,一元无底。以无摄有,昆仑化鲤。妙哉元元,辟之信美。 慧彻曰:“开玄关之秘旨,愿详示。”
(讲到这个大家会有疑问,玄关窍怎么开呀?把它的道理讲一讲。这一段讲的是太上心传天仙家法一开始怎么练。不是非常具体的功法。他这里边是练意识。) 雷师曰:“初学入手,患在心之不定,神之不宁耳!苟得神凝气静,立脚于先天之先,玄关之开易事也,(一开始练功心不安神不宁,安定不下来。如果真能凝神静气了,立足于先天那儿,无形无相的,根本的,去开玄关,玄关就容易开了。他说挺容易,你要想先天是无形无相的,往那儿立去,你无形无相嘛,你得到无形无相玄关就开了。反过来说你知道无形无相,得到无形无相就开了。你要不知道无形无相,想去找个东西,怎么找也找不着。) 先师云:‘功从无念始。’故学者下手之法诀有几种。(练功从没有念头开始,说容易,现在马上又不容易了。要没有念头,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等于〇。这提出方法来了。说是非常容易,看这方法,哪一个都不容易,他说容易,我们一听挺高兴。具体无念入手有几种方法,) 一曰:万缘放下,体自寂虚,此自先师混化入手口诀。然人终日纷纷,心无一刻之宁谧,正如百沸之汤,欲求虚寂乌可得乎?不有把柄,如何能行?学者先以自心观照心源,则体寂而神虚。(第一:什么念头都放下,当下就是,一放下就虚了嘛,念头一放下身体自然安静虚了。这口诀是他老师混化入手的口诀。一开始就混化。人乱七八糟的,脑子里事挺多,你要想虚,做不到。怎么做?先用自己的精神来察照心念的源头。有点象佛家的道理啊。意思是想心的源头在哪?这么一想,脑子里边就不想别的念头了,就容易静了。你自己想一下:我的心从哪儿来的?一找不着,一闷的时候,不就安静了吗?管这个叫虚寂。原来达摩给二祖慧可安心,二祖说我心不安,请老师给我安心,你把心拿出来,我给你安。找找你心在哪儿呢?一找,找不着,找不着那个心了,那个心是空的。当时那一会儿心里不就没杂念嘛。那一会儿,心里源头是这意思,那就是虚寂。) 此心源非身中肉团心,乃寂然而虚灵者是也。即用‘不即不离’之诀以守之,使心不着于方所。一守如如,常觉此中空空洞洞,不染一物,但觉凝然寂然,抱神以静。此正所谓心有主则能不动。《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是也。(那个心不是心脏那个心,是让你看那个意识源头在哪儿,一看,看不着,空空洞洞的,这样的话神就虚了静了。让这种静持续下去。一会儿容易,把它延续下去,就不即不离,不再离开它,一找心在哪儿呢?空空洞洞的,一找,就呆下去持续下去,就这样子,空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了,那种境界,这样这个心就开始虚了。你那个心在找那个心,在找,意识在活动,可你没有把意念活动和任何一件事联系起来,就空空洞洞的连着,那种空空洞洞又不是真的空空洞洞。你一找,找不着,那样的状态叫空空洞洞,所以这里边就是你注意它不和任何事物相联系,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到任何事物上去,那种状态就叫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之后就要开玄关,是要从这儿入手的。你应该这么做。这是一种方法。) 一曰:常操此心,退藏于夹脊之窍,守而不离,自然散其邪心,消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久久则真息现而无息。息无则命基固矣!此是大易艮背之良法。(意念想中脘后面的夹脊,脊柱前面,老想着那个地方。儒家讲嘛“心要在腔子里”。老注意夹脊,从里边注意它。经常注意守着它,慢慢慢慢就回去了,呼吸都可以停掉,出现息住。) 一曰:存想山根。夫人受生之初,先生此鼻,名曰:鼻祖(什么叫鼻祖?说人一开始先生这儿,这就瞎说了。人老晚才长出鼻子来。古气功里边好多和现代科学对不上口。) 山根,在鼻之上两眉中间,此处与祖窍相通。祖窍可以夺天地之造化。故存想山根要勿忘勿助,若存若忘,久久便觉虚无寂定。而山根与祖窍如即一处,仍守之以寂,继之以忘,久久行持。一朝置此心身于不识之地,我一灵亦混,至混穆地位,已入玄窍真境界。此候关系乃在一动念也,念仙则仙,念凡则凡,应感之理本如此。(祖窍不是在肚子里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这没有解释。山根能通到头顶天门里边去,天门到涌泉有个中空的管,从山根进到里边去,上去,这么去冲,用山根呼吸,一吸到巅顶,一下再到夹脊里边去。到肚脐……他是用呼吸的办法,也可以。一般守山根用意念守山根,注意注意……气就进去了。守着山根觉得气进里边去了,守到腔子里边去了,什么都忘了,迷迷糊糊的,在里边那么糊里糊涂的,这么一种境界。到这个时候,念头一动就起变化,很安静了,静到一定的深度了,好多意识活动都平息了,而且生命活动都一致了,意元体活动就比较统一了,那种五马分尸的状态就平息了,这时候你一想什么,概念性的活动就和形象空间结合到一起了。一想什么马上就出来。“念仙即仙”可不是说你一想就成了仙了。“念凡即凡”就是成了凡了,这样还修他干什么?一念仙意识里边的仙就出来了,一念凡,意识里边的凡人就出来了,是在意识里边出的东西。传统气功里边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没能正确理解。佛家也是这个情况。有位佛家大德,当代的佛家大德,写了很多的书,把很多人都批了,把他老师都批了。他就说他年轻的时候一练功,过去老和尚说东墙打倒西壁,墙壁打起来了,我感觉着了。他就问他老师,是真的假的?他老师没置可否。他就写了书。其实那是你练功时的意识,实际墙还在那儿立着呢,没打架,所以当真了。很多练功的人就把练功时意念里边出现的现象当作是真的,写书也写是真的,讲课也讲是真的。所以这里边就搞混了,这是意识变化。当然那个时候意念活动是很关键的东西。) 若夫混穆中忽觉无涯无际,或星月在海,月印波心,或平波万顷,草木繁庶,种种玄况莫可名言,是则玄关开矣!(他讲这么糊糊涂涂,糊糊涂涂……忽然一下哦,里边扩大了,无涯无际的,这句话是对的。应该是无涯无际的时候,就在那一开的时候,那才是真境。一开了之后又进入一个境界了,就不行了。所以这就是,古人把玄关开和明心见性的道理没能很好地区分它,就在这一点上。“忽觉无涯无际,或星月在海,月印波心,或平波万顷,草木繁庶,种种玄况”各种情况出来了,好了这就不是开玄关那个开了,又出来玄关里边的境界了。这为什么呢,按理说这个现象应该是明心见性呀?其实不对,他那是个玄关开的景象,跟佛家说的明心见性差远了,不是一回事情。明心见性是意元体的活动在无涯无际的时候,意识跟它一展开,跟它合为一体,那就是走到明心里边去了,再进一步就是见性,他那一点没抓住,一下无涯无际的境又出来了,一出来之后,意元体参照系的内容又显出来了,象“星月在海,月印波心,平波万顷,草木繁庶”那是参照系里边的景象出来了,这样参照系就打不破。所以他们这样尽管可以作为玄关开,从太上心传可以视为玄关开,但他说佛家明心见性还是这边事不是那边事就搞错了。因为明心见性里边的景象他不懂。书上写的景象可能他们开过,但是那个景象和明心见性不是一回事情。那咱们用混元气理论怎么讲呢?守上丹田玄关开感觉到里边的气,这里边有不同的层次。你看道家功转周天也有守上丹田的,上丹田里边同样有三种气:意元体、脏真混元气、躯体混元气。有三种不同情况。练周天功的守上丹田,气足了觉得凉气往下走,那是躯体混元气凝聚起来了;守山根觉得出光了,看牛眠之地,脏真混元气;万里晴空无涯无际意元体混元气。就在那一刹那之间,意识能它所它,能知所知,能感所感合为一体了,那才是到了佛家的明心里边去。一出来这种景象,坏了,参照系又出来了。所以那是参照系里的东西。这是守上丹田时里边的变化情况。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景象。在天仙家法里把这个认为是玄况(玄关开了之后,玄关里边的各种景象)。而真正的玄关开的一刹那,那一动态把它抓住,和进去,那才是佛家的明心见性的东西。) 然或念动而着,玄关立隐,故以寂视为寂。(如果有个念头觉得:哎呀!这个景象挺好。这么一想,参照系的内容又活动起来了。那是参照系上打上烙印,显出来的东西。这一活动又把参照系的本体给盖上了。所以玄关立隐,玄关的景象,前边的那种景象就没了,你想的东西就出来了。) 盖此关开已与太素一鼻出气,三才六合不包而包,直一太虚若也。个中机到,神无不觉,自有种种真面目假面目相将而现者,故只可觉不可着。(玄关一开就可以和大气相结合了。三才六合,天地人三才,六合,前后左右上下的虚空和太虚包成一个整体了,各种真假景象都会出现。所以这就是道家功在理论上不够彻底,他没有非常虚,所以出了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太上家法里边出各种神仙的道理。一安静了之后,意元体的参照系里边有这个信息,它就显现出来了,好的坏的、丑的俊的、恶的善的都来了。那个景象出来了怎么办?觉得有它不可着于它。就象看戏一样,看它,有各种景象,这个好,那个好……不要着于它,只是观察它,不要跟着它跑。) 《金丹四百字》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是正指此玄关一窍也。(这也是讲错了,张紫阳讲的这个窍和玄关窍不是一回事情。) 炉鼎于此中立,药物于此中采,火候于此中行,至于结胎成圣,无不在此者也。或用心息相依,或存神虚寂,务在乎若存若忘,不即不离,而总用夫放下身心,寂虚以视之,则必自得神凝气定焉!(玄关窍一开糊糊涂涂,一开一亮,然后山河日月海,什么都有来了。里面有这个景象不要理它,安安静静地看,因为已经把天地大自然虚空都包括在里边了,这时意念和外面可以相通得了啦,就用意念往里边收气,里边是炉鼎嘛,火候就是这么安安静静地把它聚起来,结胎也是它,都从这个感觉里边来。大家问:庞老师,那个感觉在哪儿?下边还有词等会儿再说。感觉在哪儿呢?就在意元体里边,意元体在哪儿呢?你那么一想:我的意元体那儿是空的……意元体在哪儿呢?意元体哪儿都在。脑子里有,外边也有,但是你这会儿体会不着它就是。你自己安安静静地体会,意元体在哪儿呢?找那意元体,找啊找,一找,找不着。当时内心有个感受的时候,那就是意元体。从那儿想想想,脑子里边,欸!想想……脑子里边挺大的,挺空的,那就是。你从那里去聚气去就行了。) 学者总先当以无念为主,诚而恒之,何患其不入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以无念为主,心诚,有恒心地做下去,不是说一做马上就会了。) 赞曰二八:体寂神虚,万缘放下。至诚无息,奚间晓夜?忽若洞开,如万随化。觉而仍寂,入道婴姹。 慧彻曰:“前言黄庭气穴为炉鼎,又有身心为炉鼎、乾坤为炉鼎,今以太虚为炉鼎,其精义玄妙,愿更垂示。”(太虚为炉什么意思?) 雷师曰:“身心两个字,了尽万卷书。身非色身,乃法身也。心非人心,乃天心也。法身无身而有身,天心有心而无心,此非深明造化洞悉玄机者,不可得而知也。(身心两个字包括了万卷书。身不是肉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说是气身也行,说是天地大自然、原始混元气也行;心不是肉团之心,是天心,是自然变化的心。) 黄庭在气穴之上,上下相通。气穴之内,尚有炁穴。气穴是藏后天真气之所。炁穴乃先天元炁禀受之地,是即所谓玄关之处也。(气穴内还有先天炁穴,炁穴是藏先天元气的地方,即玄关。) 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人身上半属阳,下半属阴。《易》曰:‘乾为首,坤为腹。’盖性寄泥丸,命居脐内。故真性属乾,天命属坤。乾坤为真性命也。第以乾坤有互交之义,阴阳有颠倒之机;性中藏有真命,命中含有真性,故有乾坤炉鼎之喻。(这是讲以天地为炉鼎和以太虚为炉有什么区别,这个解释是结合前面讲的。乾坤炉鼎是指性命来说的。性,先天祖气;命,先天祖气一变成有形之物的时候,那个时候称为内。其实还是一个东西,这是个比喻。) 其说以太虚为炉鼎者,太虚包含六合,天地万物皆在其中。(万物都在太虚里边。) 我之玄关与太虚同体,(注意我们的玄关和太虚是一样的。玄关和太虚怎么一样啊?太虚又不在里边。玄关一开怎么能和太虚一样呢?想想看,玄关一开怎么能和太虚一样呢?玄关开了实际上是我们的意识开了。那个意识一开,意元体的体性和太虚是一样的,你看那个太虚有多大,你那么一想意念就冲过去。什么叫心包太虚呢?这个意念能把太虚都装起来,太虚在意念里边,一想到就给包起来。一想,多大的意念都能跟过去了。实际玄关一开就是意念冲破了人体的气的束缚。玄关里边一开,外面念头沉伏,把意元体里边的东西暴露出来了,一暴露出来以后,它就内外相接了。说心包太虚也可以,说与太虚同体也可以。) 以天地为心,真空(真空妙有)为用。天地之太虚为鼎,我之太虚为炉,故假以太虚为炉鼎也。鼎乃置物之器,炉为贮火之具,无非言安贮药火之物耳!又何必分其是炉是鼎哉?”
(天地之太虚为鼎,我之太虚为炉,他是炉和鼎结合到一起了,就不用分谁是炉还是鼎了。炉和鼎都是一回事情。把那药物往里边聚。太虚里边有气,玄关里有气,把气往你玄关当中聚就行了。咱们练捧气贯顶法:推向天边,收回体内……也可以,也是这个意思。就看你会不会往里收啊。一收就收到玄关里边去,练捧气贯顶法也可以直入上乘。要这么来对待太虚炉鼎的问题。) 赞曰二九:法无而有,心有而无。乾坤颠倒,交易惟吾。性命互依,太虚鼎炉,以烹以炼,与圣为徒。 慧彻曰:“药物之说,精义惟何?”
(天仙家法的药物是怎么回事情?) 雷师曰:“药物之说:下品丹法,以涕唾精津血汗为药物;中品以精气神为药物;上品以精神魂魄意为药物,先天一炁为丹母,皆属还丹之事,无非是这边法界。(一般的道家功“以精神魂魄意为药物,先天一炁为丹母”的还属还丹的事。) 惟我天仙家法,乃以太极为丹母,三元为药物;(天仙家以太极为丹母。那个太极就跟先天一气的太极不一样了。先天一气指人的先天一气。它那太极指的是宇宙虚空太虚里边的大太极。他这把天地人和虚空分开了。天地人三元,天指日月星,地指大地,人指人。) 丹母用以结丹者也,药物用以乳哺者也。(丹母用来结丹的,药物用来哺育、壮大它的) 元者,大也。三才之炁清真纯粹,大而化之之神妙者也,乃是乾元、坤元、人元耳!(大而化之之神妙者才是三元,天元、地元、人元。用太极作丹母,拿自己的三元来养育它。将来玄关窍一开,外面虚空之气来了,作丹母,拿具体的天元、地元、人元来养它。) 乾为天,又名天元,坤为地,亦名地元。天地人三才之元,皆蕴毓于太虚之中。其元生之于心。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之心寄之于人,故人为三才中之至宝,天地无人亦无以见其为天地矣!人之元散于天地之中,藏于太虚之内。(大家注意用辩证法,三元有天元、地元、人元,“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之心寄之于人,故人为三才中之至宝,天地无人亦无以见其为天地矣!人之元散于天地之中,藏于太虚之内。故我祖太虚翁曰:‘人元遍大千,”这是说整体性,他们讲不好讲,讲到这个天跟地连着,由地来主宰它,地又由天来主宰它,天地又结合到人上,由人来主宰,是说天地人是一个整体,是这个意思。而这个人能够集中了天地。咱们在讲八句口诀的时候经常讲:顶天立地,天气下降到人体里边来,地气上升……人就成了天地交合的地方,把它们集中起来了……所以我们智能气功呀很多东西大家听着很简单呀,这么容易,这么简单呀!过去那么高深的道理——天仙家法,到我们这儿就变得非常非常的简单,用普通的话来表达它,让大家都能领会它。你要讲“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之心寄之于人……你要讲“顶天立地,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往人这儿集中……”
那就麻烦了。所以讲到这个时候跟智能功连得就比较近了,到混元功法上来了,听起来跟我们智能功的味就多一点啦。咱们智能气功就是在传统气功上向前发展了一步,没停留在它这个层次上了,没停留在它这个本质上了。) 故我祖太虚翁曰:‘人元遍大千,三元一心领。’是以采药于太虚之中,行火候于玄关之内。(人的元气散到大虚空里边去,天地人三元就拿这个心连着,玄关内的真心,这个真心说简单点,你精神一集中,就是一念就完。不需要搞什么开玄关,就是一念,念头集中集中集中……就够了。就拿这个一心来说吧就能把三元领回来,用这个来从虚空采这个药物,就是精神集中。咱们智能气功讲精神集中嘛,一个念头,三元一心领嘛,就这一个心来领它嘛,天地人三元就拿一个念头来就解决问题了嘛。所以用现代语言来讲这些问题就很简单。他们那时候就绕圈绕弯,转了半天,好象之乎者也说得越多文化水平越高,酸味越浓。酸秀才嘛这是,“之乎者也亦焉哉,用得好了成秀才”过去就这么讲嘛。这个“之乎者也亦焉哉”你用不好,文章写不出来。太虚翁是沈太虚,闵小艮的老师,薛阳桂的师爷。) 紫阳真人云:‘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虚无者,无极也。无极而太极,无之极处即是太极,非有两个也。(这儿的无极和太极从我们智能功的理论上讲还是不相等的。“无之极处是太极”他这是弄颠倒了。是无极生太极,可不是无的极处是太极。从宋明理学来讲也不是这么讲的,从以前的无极生太极也不是这么讲的。他说无极和太极不是两个,就是一个,太极就是气,就这么说的,道就是气,无极和太极一个道理。这就相仿佛了啊。) 太极判而为两仪,即是一炁化而为阴阳,故‘一阴一阳之谓道’。(过去讲道有不同的讲法,有本根的道,有太极的道,有阴阳的道,过去都称为道。到了阴阳的道都还是无形无相的,属于道的层次。阴阳以下才是气的层次。可是古人讲:阴阳者天地之道。指的是有了形体的道,过去是没有分开这些问题,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太极是阴阳的道,道是管太极的道,太极行道才能生东西,道就是最根本的道,本根的道。所以他这讲的道有不同的层次。古人对这些本根问题没仔细研究,就搞得不清楚,所用的语言就有混的地方。) 孤阴寡阳之谓独,阴阳者道之发用也。(阴阳是道的发用,这句话也可以那么说。) ‘阴阳由道生,道从阴阳造(成就)。(应该是阴阳由太极生,这儿的道就是指太极。他这里边的道,太极、无极混在一块的,不好分别。) 一个哉生明,物物能自道。知者悟斯言,说破玄关窍’。(天地总的道能生出阴阳来,阴阳一动一静地变化,父母一结合,先天祖气进来,然后它又生出阴阳来,阴阳又变出一个新的太极,这个太极在人体里边,人体是整的。从太上功法和佛家功法来讲,指的是意识,性功的玄关,这个意识既包括着神意又包括了气。从这一开就全都有了。) 祖师泥丸氏曰:‘十二时中机发于勃然者,是先天之炁。人能及时而采得者,乃即至宝。’(在一天当中早早晚晚,你只要觉得那么挺舒服,显得那么愉快,这都是先天气。你只要是那么一舒服,欸!那么一爽快,这都是清阳之气,先天之气,在这儿往里边收,一兴奋,往里边收。你别:真好啊!放出去了。所以为什么要人宁静要涵养,涵养什么呢?就是把那个愉快含有的那个气往里边收,收到里边去。我们一般的人呢因为都容易外向,如果把那个愉快收到里边去了,愉快收得很多,越来越多,阳气日充。因为气机越通越愉快越舒服,越舒服气更通畅,这个气就更充足。) 学者果能虚极静笃之际,则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如果能虚寂静笃,先天一气就能从虚无中来。这是人体里边自身的气不受意念的干扰了。本来人体里边有人体自身的气,它有它的规律,可是意念活动干扰它了,它的整体性显现不出来了,你就感觉不到它了。它非常虚了之后,里边的气不受干扰了,感知到它了,其实是人自身的,不是从虚无中来的。) 我师云:‘按此先天,非仅一身之先天,乃是太极之祖炁。若三才流行之气,得以为乳哺,太极祖炁得之可为丹母,皆属大药。苟学者不体夫虚寂,坐不至于杳冥,万无得理。’”(这种气是先天之气,也可以拿它来结丹。这么一站,恍恍惚惚的,舒舒服服的,可以结丹。但是你要不虚,感觉不到它。这一点我们智能功把它变了变。那要虚到什么时候才能虚得着啊?因为做到虚静是练功以后达到的境界,达到高级层次的一念不起了。一开始就想‘一念不起’做不到,往往好多气功书是把果作为因:要虚静虚寂,守静笃,虚极静笃气就来了。虚极静笃那是你练功到一定程度,达到的水平的内在的状态。你一开始就想虚静寂笃,做不到。这个问题古人没讲清楚,就使得很多人很矛盾,很矛盾他就没法练。这样练一辈子也解决不了问题。咱们智能功不那么讲,你要想得到那个气,就集中精神,不要光想自己:我怎么得气,我怎么得气……。有时间多去干好事,为人民服务,一心为公,把心敞开。一敞开的话,一干了好事,你给人治病,病人一舒服:“好了,真的好了,老师感谢你,我真好了。”他那儿一痛快,你这一愉快,他这一说,这就得气了,这一收回来,慢慢慢慢的心里越来越宁静,越来越高兴,心里越来越平静,各种杂念就少了。这样慢慢慢慢的这样去静才静得下来。你只有为大家的利益,大家一高兴,给大家好信息,大家才能给你好信息,就这样平静了。所以光想自己,越想越觉得吃亏,越想越觉得不上算,越想情绪越不稳定。你就为大家多干好事,为人民服务去,心里想着大家,干一件好事,大家一高兴,欸!这好信息给你了。他那一高兴,你这也一高兴,这本身就是一个太极祖气就有了。收进来,就那么收进来,慢慢越收越多,精神就越来越稳定,干好事越多越稳定,想大家想得越多,气出得越多就越稳定;想自己想得越多,气出得越少,就越不稳定。所以我们智能功就把传统气功给改了,就改成这个样子了。你要不然:“苟学者不体夫虚寂,坐不至于杳冥,万无得理。”谁都得不到这个理,那谁还搞这个事呢?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解决不了入手的问题。所以我们智能功从一开始就来解决入手的问题。) 赞曰三〇:以极为主,以元为乳。虽有两个,惟人独愈。印之于心,虚中记取。虚无所虚,无量花雨。
慧彻曰:“如何谓之采取?如何谓之火候?”(怎么修持的?讲具体的。怎么采取呢?) 雷师曰:“所谓采取者,遵白祖师之端坐习定为采取可也。(就是端坐习定,往那一坐,入定。) 盖端坐习定到杳冥恍惚之际,是时性体湛然,一真显露。即《清静妙经》所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故法惟致虚至寂,凝神以俟。使中心主宰寂然不动,则机到神觉,任其自升自降,着不得一些意思,方合神用。久之神息自现,而自然充和。(他这讲的是最高级的时候,一听把人吓住了。一般练功的没这个份儿,十万人当中也找不着一个。有的人行,你这一说,一呆,嗯!行了。我见过这样的人。他就说:“我就奇怪你们还要什么的入静方法,一呆不就静了吗?还要什么方法呀?”他就觉得奇怪,“怎么就入不了静?你们怎么就入不了静呢?一呆不就静了嘛。”我这么多年就碰上这么一个人。“我就不相信,不知道你们怎么就不会静,一呆还要想东西,一呆不就不想了吗?没事想就空空荡荡的。”我给你们讲,那是在八十年代我想啊怎么就静了,“把你当个镜子,你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一来个东西就显出来了,一走了就没有了,就静了嘛。”“哎呀多费事。你说的还得看那个镜子,你上那个镜子里边去,它不就什么都是镜子嘛。”哎!这讲得挺好,讲得很好。说你到镜子里边去不就什么都静了嘛。什么来人不来人都是静的嘛。说你看那个像……那个还不行。所以我就奇怪你们讲这么多。这个那个……。都不理解,他不理解。但是一般的人做不到。所以我们怎么办呢,前边不是还有方法吗?什么万缘放下,守腔子里呀,守山根呀。端坐习定就这么去做。咱们智能功又把它改了。这么干没日子,这么干没法搞。) 倘有种种现兆,总使此心不着而已。以意而卵守之,收拾个中,一意凝寂,任其自然之运用。(你这么一坐的时候,如果有什么现象了,不要理它。卵守是你这一坐,意念守着你这个人,就好象一个卵一样,这是黄,外边拿蛋清包着,这么包着,这么守着。这是采取。) 故火候者,听其自然也。(火候就是听其自然,有什么现象不要理他,任其自然,随随便便,你还练你的功。这叫火候) 烹炼者,无非气归于内,神运于中,以神御气而已矣!(把那个气上里边来,把外边的气收到里边来,神从里边动一动,主宰那个气,这就够了,这就是烹炼) 《丹经》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又云:‘自有天然真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紫阳真人云:‘元始天尊日日采药,药物愈采而愈无穷。太上老君时时行火候,火候愈行而愈无尽。’(怎么搞烹炼,怎么行火候?是整天都在行火候,总在收气收气……我在师资班讲“万物付之以息”,一来了,一息,收进来,一来了收进来。总在那么做着,这就是总在行火候了。所以我们智能功讲了好多道理,我给同志们念这些旧书呀就是让我们同学们慢慢来领会我们智能功讲的很多道理,看我们怎么讲的,让大家返过头来拿旧书,拿老辈子人的书,拿死人让我们活人醒醒。同学们总也不醒呀,学了我们智能功了他老那么迷迷瞪瞪的,他又不知道这个好,拿这个死人的东西来念一念,来激活我们学的东西。我们智能功比这个还好,它又前进了一步,比他那个还先进。他这是上上乘功法里边的,咱们就不去比这个上了啊就是啊) 所以天地亦日日采药,日月以时时行火候,故亿万劫而常存。苟或一刻停机,则天地亦将坏矣!是以年月日时为火候者,正言其不计年月日时也。(说你随时随地老那么做,有气你就往回收,往回收,往回收……,你就用意念统帅气往里边收就够了,往里边聚就够了。那干事怎么干?干事就随缘而处,是遇而安。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按照道理应该怎么去做就怎么去做,就够了,光做正事,不做坏事,不做歪事。按照道理去做就够了。) 然玄关未开,功夫未到真虚真寂,未可遽言采取,且将身心淘洗得洁洁净净,则功夫易到虚寂地位。然又须于虚寂中养其闲活。(这就是他们在过去呀要安安静静,一心不乱,在庙里面坐着,那儿坐坐坐……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想了还不行,虚寂还要活一点。这点话讲的是对的,这句话讲对了。因为人的生命活动就是要气。佛家就是这点出了毛病。佛家总虚寂,他明心见性了,他总是和里边那个非常虚寂的心体结合到一起了,结合结合结合……他就认为我们人这四大都是假的,五蕴都是空,他就不要它活,他认为要那个气也是不对的,他就管里边的灵明,“一灵独耀,炯脱根尘”,光守那个去了。他呢实际上也就和生命活动脱离了。道家是虚寂之后还要闲活一点。活什么?去注意那个气,去激活那个气,这一点它是对生命活动是有益的。) 所谓虚寂者,虚其心寂其性也。(心要虚,性要宁静。) 闲活者,养其气机之活泼也,(闲活是要让里边那个祖气动起来,不是死呆着。) 此着功夫不独于静时如是,而应事接物之时,亦须操存纯熟,(你在专门练功的时候要安安静静,在里边的那个气要和和气气,操练纯熟。一干事的时候,应接事物时里边也得灵明在躬,不能着于任何事。那个高兴不高兴,悲哀的认同成悲哀,有高兴的事外面有高兴的事,你也高兴……,有悲哀的事,悲哀。玩假招子一样啊,高兴你也高兴,心里边还挺安静的,就是喜怒不动于心中,里边无动于中,外表还得有表现。那才是里边静了,干事要这个样子。) 要如程子所谓‘动亦定,静亦定’。方能动静如一而功造自然,始谓大成实地功夫,果然功到无有内外,无有边际之时,则玄关已开,药物自生。药生方真,否则所采之物,仍属后天之凡幻,何得称药?盖惟窍开而时至,药物乃得生而采之。以药化凡,凡乃得化也。”(讲儒家了。二程的话。玄关窍开了再采……其实这都是废话。怎么说是废话呢?玄关不开采不了,采了,气又不能纯,那怎么往前走啊?所以怎么一点一点地积累,从小的积累,这个没有讲。我们智能功也不讲开玄关窍,一开始就收气,捧气贯顶法,推——收——推——收——推到天边,收回体内……;三心并站庄,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归丹田归丹田……就往里边聚气,聚进去再说。这样聚聚聚……慢慢的积累,再养,养得里边气多了,神就好听使唤了。我们同志们现在神不好听使唤就是因为气不足,养气养得不足。) 赞曰三一:元始采药,大上运炉。自然妙用,天地同吾。动静始一,无极开图。得此至妙,方化凡躯。 慧彻曰:“定慧为水火,是否我家之定慧乎?作止为进退者,其义何谓耶?”雷师曰:“定属水,慧属火。定者,定其心。慧者,用其神。心中有神,神属火。间杂思虑是识神,谓之凡火。不着色相之神是元神,乃真火,谓之慧光。其所以用定慧者,一义两用耳!(他讲的定和慧和佛家的不一样) 盖能定其心神,不着色相,谓之慧觉。定心而慧照,即是觉而常照。(把心定住了,神不着于具体事物称为慧觉。用定心,不着于形相,光照着无形无相的,这么去体会去察照,这样就称为觉而常照。) 以水而济火,即是照而常觉。(你自己的意念什么都不着,虚灵空静,虚无那么去照着它,注意它,这就是水火既济。) 释道之别,略有气机闲活不闲活之一间耳!(都那么去照,佛家和道家有什么不同呢?佛家和道家的不同就在于气机的闲活不闲活。道家的气闲活,佛家的气不闲活。) 其所谓作止者,即进火退符之义。此时行功是进火。造至混忘,即是退符,(一开始,玄关窍一开,往里边收气就是进火;以后练着练着忘了,迷迷糊糊了,就是退符。这个讲法看来是他用了进火退符的说法。本来天仙家法是没有进火退符的说法,不讲进火退符的,但他用了进火退符的说法,这儿一用就讲错了。到了混忘的时候,在天仙家法里边是有那么几个忘……忘什么几个东西,但是那个混忘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他用这个退符,所以这儿就讲得不大合适。) 非专言火候之进火退符也。果能造至混忘,是混化之道基于此矣!(到了混忘才进混化。他们讲的混化和智能功讲的混化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什么都没有了,气也进来了,慢慢就开始混化了,这是天仙家法的混化。我们的混化是意念和气要混化到一起,内混化外混化。) 而进火退符,自有玄妙之天机,呈象莫可拟议。功至其时,妙觉自生也。”(这里边呢这是打官腔了。妙境什么样子,怎么生?因为实际来看一看闵小艮、薛阳桂,他们的修持都没有到那个程度上去,因为他们自己最后的结局也就是一般道士的结局。) 赞曰三二:定慧相生,觉照常明。以水济火,归乎大清。浑化之基,自然而擎。莫可拟议,其妙难名。 慧彻曰:“古来丹经中皆云:‘坎离交媾’,又有‘乾坤交媾’之说,不知天仙家有无此说?”雷师曰,“坎离交媾,三乘法中有之,然亦未必定论。至于乾坤交媾一说,我师曰:‘学者虚之极,静之笃,则诚于中,自得凝然大定。(虚寂静笃了就诚于中,诚就是一念,一个念头就称为诚,不动不变,诚于中就凝然大定。) 勃然机发,顿觉虚灵朗耀,无际无边。一觉急收,(一觉得无边无际赶紧收。) 登时冥息。顷久,一点自落黄庭,才是先天炁复,(他这是走的还是道家的丹道功,它和佛家走的明心见性功是不一样的。) 自然周流六虚,(到了黄庭之后再到外边来周流六虚。) 我处其中,只是一个真意,觉得气爽神清,身心和畅,是谓金液还丹’。其实无形无象,虚灵独露,乾坤混合,完我太极焉而已。”(你这很虚了,很安静了之后一下定住了,什么都不想了,神好象凝住了,这时就觉得里边突然很清朗,无边无际,好象虚空般广大,专一,这时候呢要一觉即收。这是道家的要虚活,到了外边收进来。佛家就不是这么搞,这两者有区别。一觉即收,收进来之后那个气,一收觉得到了黄庭里边去了,到肚脐里边去了,和先天祖气结合到一起了,这时先天气又和周围六虚结合到一起了,我自己是觉得晃晃荡荡,有个意念,周围也晃晃荡荡……。咱们不是:顶天立地,形松意充,恍恍惚惚,空空荡荡……。搞过这个体会嘛,这个意思。他那是把真气收归黄庭之后,那个气把形化开之后,觉得晃晃荡荡,我们是先让你这样晃荡晃荡,空空荡荡,若有若无,先体会这个境界以后,以后一点一点往里进。咱们智能功就改变了这种情况。他那样做是乾坤混合了,完成太极。我们是从一开始就这么搞的。) 赞曰三三:乾坤为媾,至诚其求。凝然大定,晃朗即收。顷久一点,炁复周流。惟余真意,金液还优。 慧彻曰:“大凡修道必要道侣,何谓耶?”雷师曰:“此道侣乃师友(老师、朋友)也。大概功夫各有禀气之不同,而进境亦异。故须时相讨论,切问近思,则彼此有益。若一味独修,不求讲解,古人谓之‘冥行’,又谓‘盲修瞎炼’,恐难以为功。盖功夫愈进而愈精微,愈精微愈不可不讲,(你看这个讲法和别人不一样。以前讲:练功不能讲。他这说:得讲,不能不讲。) 稍有差池,一错百错。此时须得名师益友指点剖析,庶几路头不错,功日精进。是以禅家有棒喝,道门赖点化,儒学尤贵观摩。(练到了一定程度大家要讨论讨论,就从这儿讨论,和上外边显摆可不一样。所以这个说要讲,不是要显摆,说自己怎么这么着了。是讨论自己的境界,大家互相切磋琢磨,这叫观摩。) 《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礼》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至圣,尚以学之不讲为忧。子夏(孔子的弟子) 杏坛高弟,犹以离群索居不能闻过。道侣安可无耶?若不切实用功,徒事朋济聚会,终日谈玄说妙,论古道今,所谓‘口头禅’,与身心学问有何裨益?此修道虽贵得朋,尤贵自砺。物以类聚,方以群分,在我不在人耳!”(找几个人上一块去侃大山,侃功,光侃,那是口头禅,不是谈实际,那就没意义了。) 赞曰三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朋友相资,时来忠告。如金在熔,入暗举烛。长聚德星,超尘迈俗。 慧彻曰:“古人有入圜温养九年面壁之功,有是理乎?”(前边讲过了,这是重复了。) 雷师曰:“此是先修命后修性,方用如此。盖恐性之不纯,命功仍有疏虞之故耳!悟元子云:“九年者,九还之义。面壁者,不是定坐,乃用志不分,凝神之谓。期无一毫渣滓,如万仞壁立于前,一无所见,万法归空,静养婴儿脱化也。”先师云:‘此功行于还结养圆之后,似属稳当,不知极费大力而不中废者,古有几人哉?(古人这么练的没有几个完成的。) 不如太上心宗,彻性即以彻命,彻一凝一,积少成多,日日如此,月月岁岁如此。若步步还虚,造至自然,欲脱立脱,欲化立化,已造夫虚空粉碎地位,行止得自便,何劳入圜面壁哉?”按师说,即白祖所谓‘生也由他,死也由他。’祗要自家做得主故,功夫造至至诚无息焉而已!”(别的功门有面壁,太上心法没有面壁。一开始你就自己修炼自己的心性,多做好事,陶冶性情,陶冶一点是一点,人家一高兴你也高兴,你一高兴,心里一愉快,就收气。陶冶自己的中和之性就得中和之气,然后自己的心性很平和了,内气外气结合到一起了,一点一点的养养养……就起来了。就跟过去说咱们的练功反应一样。过去练功结大丹之后起反应,咱们智能功呢,小反应,一点一点来,他那个养性也是一样,养得一点,性子平和一点,养一点气。神是性,气就是命,养得一分性,留得一分命,慢慢一点一点来。咱们智能功讲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作为练功夫的根本内容,就从此而来。) 赞曰三五:“厥惟明性,问有面壁?太上心宗,命由性立。步步还虚,时时贯积。任他生死,妙乎主策。 慧彻曰:“古人皆言成功后,裂破顶门而出阳神,其理如是乎?”雷师曰:“此之谓导引元阳也。(婴儿出窍?不是别的。是拿阳气作个导引,不是结个婴儿。伍守阳的《天仙正理直论》里也讲了:没个婴儿,都是无形之气。) 三乘之法皆如是。然必使其能出而不出,再做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炼道合自然。故有重安炉鼎,再立乾坤之说,所以紫阳真人云:‘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这本是讲金丹大道,跟这不是一回事。你就是能够出光,能够腾云驾雾,也还不是天仙。) 必至粉碎虚空而后己。此是末后一着之大事也。(一般的传统道家功法结婴儿,演神,演神完了之后再搞虚空粉碎。) 若此而行之,是将性命分作两截, 故多此一番手脚。(这么做是将性命分作两截。前边是婴儿出窍,破顶门,那是修命,修了命婴儿出窍了,开天门出窍去了。书里边这么讲呵。) 我天仙家法,竟从性宗下手,做一步还一步,虚造到虚无可还,炼道合自然,方为了当,并不要先结阳神,再将阳神粉碎也。(跟前面是一致的。别的功法是先结阳神,婴儿出窍……天仙家法不需要出阳神,再粉碎它。) 无非使吾浩然之气充塞乎宇宙,与太虚为一体,无所出入,所谓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故最上一乘法乃炼形即所以炼神,修性正所以修命;真空而妙有,妙有而真空。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炼形就是炼神,就从形体上练起来,练这个气,这个天地之气和自身之气结合成一体。所以再讲我们捧气贯顶法、形神庄也就从这个意义上去考虑它,认识它,感受就不一样了。“炼形即所以炼神,修性正所以修命”,修养意识,涵养道德,陶冶性情,就是修命;练气捧气贯顶法练气,形神庄练气,本身就是炼神,炼形神合一的。最后要达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神形俱妙嘛。那咱们谁达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了?我看咱们好多老师都有体会,大部分老师都体会过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咱们现在搞的那个:肿瘤要消散,肿瘤要消散……是不是散则成气?长骨头,骨头要长上,要长上……是不是聚则成形?哎!我们同学们要从这些去领会呀,要从这些地方去扩充开来呀,我们就是在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呀。如果把这些道理从意识里边真正领会了,从内心里边,“一念皆真”,一出念头就是真的。你得相信它,好了,用到自身里边来就可以了。很多同志,肿瘤要消散肿瘤要消散……到了自己:我不行啊!所以就不行了。信不真,我们的同志们就是对我们这个理信得不真。我们功夫上不去就是在于信念不够。信念够了,我们的功夫很快就上去了。上上乘功法就这个样子,我们还要什么?) 赞曰三六:修性即命,炼形炼神。形神俱妙,性命圆成。奚须胎养,游晏玉宸。无上妙诀,与道合真。 慧彻曰:“此金丹大道,乃还丹以后之事,是否必要先修还丹,然后再修金丹乎?”(是不是要先炼丹呢?) 雷师曰:“非也。所谓还丹者,乃修复我本来所有之丹元耳!(还丹是什么?原来就有,跑了没了,把它修起来。) 盖人自十五六岁之后,真元已破,其精神日日亏损,故须补足如十五六以前未破真元之光景,并且要复我初生时面目。还者,去而复返之义,乃复我本来之太极,是以谓之还丹。(一开始来太极祖气,太极祖气变****的太极,人的太极又变成了人,练还丹就是要还到太极上去。) 上中下三乘之法,皆要先修还丹,然后进修金丹。我太上心传只要开了玄关之后,日日采,时时炼,刻刻虚,故能逐渐补足。日积而日补,日补而日充,以致充而又充,足而又足,还丹在是,金丹亦在是,所谓充而足者,非后天之精神,乃元和之一炁也。(太上心法就不是了。你只要玄关窍一开,就往里边收气,每天收气,越收越足,足足……既是还丹又是金丹,两个一起的。他这就把开玄关窍说得非常玄乎了。玄关窍是什么东西呢?玄关窍就是你进入意元体,意元体一虚,往里边聚气,聚聚聚……既是还丹又是金丹,就这么简单。过几天再给你们讲我们智能功的类似于开玄关窍是什么东西。跟你一说……就这么简单呀!如果不先给你们讲点复杂的,你们就觉得不得劲,说了你们也不信,说了你们感觉着了,你们又不练。练点别的吧,这么好那么好,怎么怎么着……到时候我再讲你们就信了。) 先天足,后天自然日旺,后天旺则先天更足矣!夫人之一点灵原,乃受天地之中气以生。亘古今而常存者,中之气,即太极祖炁也,(说了半天还是这个气。) 为生天生地生万物之祖。然太极有统体之太极、物物之太极。统体之太极,天地人物统一之太极也。(前边讲过了,一大堆太极。) 物物之太极,物物各具一太极也。是太极也者,乃理气之浑名。理是气之条理,气是理之生气。程子曰:‘言理不言气不备,言气不言理不明。二之则不是。’(把两个分开就不对了,理即是气,气即是理。有个大太极分出个小太极。大太极,万事万物的太极;小太极,每个物都有个太极。这个太极是理也是气,理也是它,气也是它,性也是它,命也是它。) 朱子曰:“性即理也,则命即气也。’(一个就是理,一个就是气。) 是以太极言理可也,言气亦可也;言性可也,言命亦可也。人自父母媾精以来,一点落于黄庭,而自立太极,由是分阴分阳,而造化生焉!阴阳者,精神也,在天为日月。白祖云:‘日月并为明。日月上下为易。日月重叠为丹。’(这说这字了。“日月并为明。日月上下为易。日月重叠为丹。”都是日月结合到一块的。) 人能养其精神而至合一,则性命自存。性命存则丹基永固。还丹者,还其物物之太极,而金丹则还其统体之太极耳!盖养德养生只是一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则金丹在是矣!”(金丹是这个样子了。你把你的气和大自然的混元气合成一个那就是金丹。咱们混元气捧起贯顶就是金丹,大家要知道,你这还没金了,外边还是镀的一层金,里边还是铅,也挺沉,金子沉,它也沉,它里边不是金,差点,还是假的。) 赞曰三七:养德养身,只是一事。还丹金丹,岂有二义、圣学仙宗,始终相资,尽性至命,曷观系辞? 慧彻曰:“请问混化之义,具义云何?”(什么是混化?咱们智能功不是讲混化吗?他也讲混化,不过他们讲的混化和我们不同,有相同地方,有好多地方是不相同的。) 雷师曰:“混化二字,乃成始成终之妙诀也。(一开始到末了都得靠混化。我们智能功也是一样,从捧气贯顶法混化到后边还是混化,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到了返本还元,承始承终,这个样子) 先哲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所以初起手时,必将万缘放下。功到能放,则渐入忘字之阶,为混化之成始也。(他们用忘法混化,跟咱们不一样。把什么都忘了就该混化了。他讲得对不对呢?对一点,都错了也不行呵。怎么叫说对一点呢?他这一忘是脑子里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什么念头也没有了,生命活动就自然进行了,自然进行了身体内外的混化功能就强化了。) 诀惟将我身心神气,内外统照,敛而一之,即撤去其机,(把我们的身心神气内外统照,一块照一下,收敛成一个东西。这么一照成一个了就不管它啦。这就是先守而后忘。意念把形一守,照住了,再不管它了。先守而后忘的忘是这个意思。) 自然渐入化境。待有虚景活泼,机兆其中,功用或迎、或接、或放、或收等等作用,皆当随机自审,应运自然。(那么一照之后,放下不管它了,身体里边气一动一变,(身体里边内气的变化每个人不一样)一变之后就赶紧收。是收是收是迎是接要根据情况。他那是情况不一样了。咱们智能功就是很简单,就是往里边收,一开一合,一开一合,一收一放,一收一放……就这么简单。) 寂以承之,一以化之,造至忘无可忘而后己,此混化成终之神妙也。(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个情况我们就不大主张了。到那时把人也忘了,把练功也忘了,把自己是什么也忘了,那不就麻烦了。) 佛经云:“惟此一是实,余二即非真,故谓之不二法门。”(他这又出洋相。和佛祖说的不是一回事。) 赞曰三八:混化之妙,三忘最要。忘无所忘,一以寂照。任顺自然,虚空乃肖。粉碎功圆,相逢一笑。 慧彻曰:“其中妙谛,愿更详焉!”(希望说得更详细一点。) 雷师曰:“混化之宗旨难以形容。《易》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庶几近是矣!(混化的这个宗旨不好形容。混化的宗旨是什么意思呢?不好说,说不出来,没法讲。那个时候讲道理讲不开呀,不象咱们现在:外混元,内混元,外混元是意念和外边的混元气相结合,就混化起来了,收进来……没那个词呀,那怎么办?“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象天地一样生长万物,象日月普照万物……实际讲的是万物互相作用,万物相混化的过程。他没这个词,更不能用宇宙大爆炸。这是说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互相作用的。以前“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万事万物互相影响、作用,这个混化这样去混化。“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要跟天地大自然一起来,和天地大自然结合到一起。他这混化是这个意思。) 我师曰:‘天仙心传功夫,万缘放下,身自寂虚;于天于渊,无间刻时;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这是他老师闵小艮讲的《天仙心传·内篇》。什么都不想了,身体都虚了,天上地下,各种时候,要圆虚、圆寂、圆清、圆和,内外都不管,生生化化,自生自化……什么都不管。他是虚了自然变化,我们智能功是用律动。咱们不是讲了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虚,一个是律动。咱们是用律动的方法。) 盖功夫不从万缘放下入手,而六尘诱于外,六根动于内,不由内蕴,即从外触,身心意何能安静?心性不定,功夫何由而入?故《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欲求其定,必先明得所止。欲知其所止,必求明得至善所在,然后知其所止也。(你怎么去安定?你心定不下来怎么做?他说要开玄关,玄关开不了怎么办?开玄关得靠静才行啊!要怎么去安静呢?要知止而后有定,定从哪儿来?从止来。止从哪儿来?从至善那儿来。至善是什么?) 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至善是到了最善的地方;有的说是心里能源起善的那个心理状态。他这没有说。心里边要到至善那儿去,颜回不是“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嘛,把那心里状态固定起来。用善作为心里的主宰,要干好事。) 心有主宰,则心定而神安。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待至气静念无,则有身登虚无气象,而性寂情忘,容光必照,则于天于渊,尽在我一觉之中。即《中庸》所谓‘未发’之时也。(你自己要心有所主,要止于至善的境界,守着它,以后把心收起来,归到至善那儿去,那么一呆,呆呆呆……心里就安静了,天地就觉不出来了,那种景象就是喜怒哀思之未发之谓中,那种精神境界。) 然此境界,独于静时得之,恐动时还无把握,必动静兼持而后可。故师曰:‘无间刻时也。’虚寂清和四字亦必于动静两时皆有此妙景,方是真功实学。(碰到什么事心里要安安静静,这样干事的时候也安安静静。以前讲过:碰到事不要去认同,情绪不要跟它认同,这样就能保持你内在的境界。) 故何有内外?何有有无?其中天机之生生化化,总一以付之如如而已。(他这是讲的他老师的一句话。不管什么事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去处理它。这么干事他那个时代行,当和尚老道行,咱们现在就不行了。咱们现在是为人民服务,干工作,你老那么一个劲,晃晃悠悠的,这么干事行吗?不行。好多具体内容。那怎么办呢?那就换精神境界,得有个为公的思想。立党为公,立誓为公,立志为公,都为那个公去。那个公在心里边顶着,好了,什么都是为公,心就定住了。智能功为什么讲要为人民服务,为公,共产主义的公,你这样去为公去,好了,内外如一了。他原来是为私,要虚,什么都没有,想虚有个私他就虚不了,最后他就修不成,所以他们修个八九十岁就死了,就这个道理。我们这是用公,他们是一以付之。) 如如者,无上下,无动静,无方所,无内外之谓也。天仙妙用不过如斯而已矣!观之《大学》从‘明德’说到‘止于至善’,从‘格致’说到‘平天下’。《中庸》从‘戒慎’、‘恐惧’,极之‘天地位’、‘万物育’,复结之以‘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凡此功用,皆是动静合一,即是本体功夫之学问。(这一切东西跟儒家讲的是一回事情。因为他写这本书本来就是从儒家来立论,儒道合一的。所以就把儒家很多道理和气功的道家功结合到一起了,而且把儒家很多道理用道家修炼天仙功夫来阐述它了。不过原来孔子讲的时候可不是按照天仙来讲的,是按照人来讲的。不是人仙是人人。人怎么干事,怎么治世,孔子讲的是入世,不是讲成仙。) 后学不肯体贴于自己身心上看,而泛泛读过,即有能说能明者,以为词章记问之用,与身心竟无干涉。虽曰读书,实未读也。且有见道学等书,往往目为迂阔之谈,求其汲汲性命者有几人哉?(过去老师教我们读书的“之乎者也亦焉哉……子曰学而实习之……”这一套东西到以后就给改了,我们小时候念就给改成:子曰,学而吃鸡屎。他就不去研究身心性命了。按道理我小时候不应该念私塾,可我们那儿落后嘛,我倒落了好处了,念了私塾,所以我还读了学而时习之。他们那时候讲就没有讲过气功,讲的是之乎者也亦焉哉这一套。都是酸秀才啊哈!所以他就不搞身心性命了。) 若肯真切于自己身心性命上用功,则知圣贤之实学,即是天仙之功夫。(他这把儒学提高了。由这儿你就看到为什么神仙里边有关公。关公是神仙,圣贤实学嘛。神仙里过去好多儒家的人物,当官的,门神还有秦琼、尉迟敬德嘛。) 识透天仙之功夫,即知的确是圣贤之学问,非道家子午铅汞之可比也。道曰金丹。儒曰太极。盖能造化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行造化者阴阳也,阴阳本太极。天地人物无非太极阴阳之所生。太极生天地,天地运阴阳。故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人能万物中一物耳!万物自立太极,人亦自立太极,所谓‘物物一太极’者也。(这一段重复了很多。) 太极、阴阳,物物皆具。故六合内外尽是太极、阴阳流行。人既在六合内,一身内外莫非阴阳。然太极为吾人生生之本。即万事万物生生之本。太极化阴阳,阴阳运太极,循环无端,运化无穷,百千万年如是而不变。其所以能百千万年不变,以其有主宰乎此也。夫主宰何?天心也。(这儿转了一大圈什么物啊,太极啊……谁主宰变化?天心。) 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即得天地之心以为心。得天地之心以为心,即当体天地之心,尽之于万事万物。我心尽天地之心亦尽,而后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为什么叫天地人三才呢?就是因为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过程是天地之心,人也得了这个天地之心,所以人也能尽天地万物之变化,这样就能够参天地之化育。小小的人所以能够与天地并立,称为三才,就是这个意思。他是那个变化的意思,能够自然变化。) 《中庸》曰:‘能尽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与天地参矣!’人能夺天地之造化者如是。然造化者,生生不已之谓也。生而化,化而生,一任天然之则,吾不得而与焉!(自然之间的变化靠自然规律,我们不要去多干扰它。) 量以生生化化总付之以如如,(人要任其自然,身体里边练功的变化也要任其自然,“付之以如如”是这个意思。天仙家法要自己身体里边的变化也要让它自然变化,你不要去加工,人为地去转周天,什么半斤八两。不搞那一套,任其自然。咱们讲生命活动,一种是任其自然,由静到自然;一种是律动。讲了两个。咱们智能功讲律动,不是为了静。) 则天地氤氲,万物自然化醇。故瞿蓬头(也是一个修炼者,) 曰:‘有无都不立,真在有无中。’此尽性致命之实学。我师又曰:‘大周天界,(一个指的是宇宙这个天界,一个是人体里边。) 细入微尘。置心于一,混化圆真’(精神意念要每个毫窍里、每一个‘尘’都要进去。把心放在一个地方,它自己就混化了。他那个要的是自然混化,咱们智能功是通过主动加强混化。) 盖大而至于天界,细而入于微尘,皆不出于一心。所以能置此心于一处,则混化之功备而圆其真矣!虽然不特道家混化之说,即儒家功夫,亦必以神化为究竟。《中庸》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又曰:‘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儒仙功夫皆必不神化而后为极耳!”(儒家、佛家、道家他们都要讲那个化。混化和神化怎么说呢?混化是自然的,万物……叫混化。到了神化呢是这修为修到了一定程度,能主动用神来化了称为神化。这就是“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嘛。到了圣以后用神来化才称为神化。) 赞曰三九:妙哉至理,圣学相参。神化浑化,绝古微谈。虚实无滞,至道乃含。不偏不易,敬礼尼山。 慧彻曰:“如诸所言,圣学与玄学无二理也,何故先贤皆辟佛老以为不能用于天下国家?既不能用,则三教之鼎峙于天下已千百年于兹矣!而不灭一者,何哉?”(儒家老骂道家说它没有用,可这个三教还一块儿这么下来,什么道理?) 雷师曰:“老子、释迦、孔子皆圣人也。三教之道皆道也。道无二理,教则分三。三教中之人,皆人也。人人具此心性,具此天理。理无二理,心无二心。儒家曰:存心养性。道家曰:修心炼性。佛家曰:明心见性。三教无不从心性上着实用功,以各造其极。是以千百年鼎峙于古今,所谓殊途同归也。吾人为学,当具只眼,立必为之志,须知我所学何事。业儒者学必到孔颜地位而后止。奉释、道者,功必到释迦、老子而后止。此志立得坚定,加以真实功行,自然日异月新,能心领神会,各得其所学之妙。最忌朝更暮改,见异而迁,舍己迎人,妄论古今是非。盖有一分功夫,方有一分学问;有一分学问,方有一分见识;有一分见识,方知得古人一分境地。若见识不到,谬加评论,及至学问有进,见识高得一层,悔悟从前所论是非,则无及矣。‘佛老不能用于天下国家’之语,惟圣贤可以说得,吾人断不可轻出诸口。何也?盖有圣贤真实学问,实能行之于天下国家,方可说佛老不能行。(说佛老不能用于天下,圣贤可以说,我们不能说。为什么不能说呢?你能够实行于天下国家才可以说佛老不能行。) 若寻常泛泛之人,浅见寡闻,自己身心尚不能治,又安能治天下国家?(你连自己还治不了,怎么治天下?) 自己不能治天下国家,遑问佛老之能不能也?且儒之能用于天下国家,非谓学儒者竟能用之于天下国家也。(儒家能够治天下,但也不是每个儒者都能治天下。他这是为道家作辩论。本来说儒家能治国,现在又有词了。) 盖儒之实学自格致以至治平,(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无非为尽己尽人之用,必极于天下平,而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而后已。(这才是治国平天下。不仅把天下治理了,还能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到这时才叫治理了国家。) 夫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是何等力量?何等功业?谈何容易?吾人且将自己心性体认明白,随时印证于事物,试看能用与否?不然,终身儒衣儒巾,即家人父子兄弟之间尚恐不能用,何况用之于天下耶?昔人有言曰:‘释曰:慈悲;道曰:感应;儒曰:忠恕。三教原来共一心。明得心之所以为心,则何有于三?又何有于一哉?’”(说治理天下就你儒家能治理了?到什么时候才能治理了呢?“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这才行呢。这是什么力量?这古本的书是赵光赵老九六年送我的,我看了一下。这套书我本来有,他好意嘛,我就收了。他这有个批文:“要‘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非打破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剥削,绝不能长治久安。说到有得者是多读深研马列主义,必有所悟,活脑也。”他原来说是死脑,我估计他那可能是时间不长写的。他原来说我脑子不好使唤呐,在咱们这儿不呆了二年嘛,咱们智能功讲马列。这本书呀他给我以前可能看了一下,圈圈不是他圈的,好多是别人圈的,点断也不是他点断的,好多地方点断错了。他说我们智能功讲马列,他一想,对呀!你要不消灭私有制,天下平?无一物不得其所?就做不到呀。赵老也认识到这一点,就冲这一点很难能可贵呀,而且他脑子又活了,活脑也。) 赞曰四〇:至理惟一,其道有三。忠恕慈悲,感应交参。心心相印,物物承含。梅华问答,率性指南。总结 (基本原话照录,保持原貌,未作整理。难免有误听误记之处。)(这儿讲的这些东西,我们智能功是把传统功法化了。讲到今天已后可能觉得有点味儿了。昨天讲嘛觉得:“跟我们智能功连不上嘛,耽误时间……”那是垫底的。垫一点底,再一点一点往上升,明天就讲天仙功夫。咱们的功夫从混化搞起来,一边混一边化。咱们智能气功就跟以前的混化不一样了。咱们这儿混化就慢慢慢慢一点一点的混化。这是气功发展的总规律,慢慢一点一点从炼金丹、阳神出窍,还虚还不了又**堂,上玉皇大帝那儿去,去不了,都死了。怎么办呢?还是在人间想办法,要混化。他那个讲混化是讲对了,人天一体要混化,到外边也要混化。他就是这个公在里边怎么起作用了,不懂得,为我练功去混化,把外面天地上我这儿来,把我忘了,来混化,他是消极混化,所以他们也没能够混化得了,这样就成不了科学。我们智能功把这些道理一变,要内外混化,要化这个人。他们不懂得化人,“要混化,自然化就完了”,我们到最后要把人都化了。我们在混元整体观里边讲了人的整体性,有七个层次,混化,意元体要统帅到细胞层次上去,甚至要统帅到生物大分子里边去,要那样化去,咱们是主动要化。一开始盲目的化,慢慢越来越清楚感受到里边了,化得更深刻了,一点一点的往里边化。要主动的积极地去化,要混化,要用我们的意识和我们自身的太极(身体里边的气,意识,意元体,最高级的,这是祖气变化的情况。)把这个人体祖气和外边混元气结合起来,结合到一起,来化我们人体,这就是我们智能功,说简单了就这样。怎样把人体生命活动优化一下。就是用意识和外边混元气结合起来,统帅身体里边的气来化我们的身体,这一化呢到最后我们的智慧也提高了,自觉了,能力也提高了自觉了,就成为自由自觉的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