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是怎样教练捧气贯顶法的

2012-12-5 13: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76| 评论: 0

摘要: 原华夏智能气功培训中心 培训部   自1985年推广捧气贯顶法以来,各地智能功同道经过习练,普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练功层次的上升,需要对习练捧气贯顶法提高要求,不但要练好形,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练神、练气, ...

原华夏智能气功培训中心 培训部

 

自1985年推广捧气贯顶法以来,各地智能功同道经过习练,普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练功层次的上升,需要对习练捧气贯顶法提高要求,不但要练好形,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练神、练气,进一步提高练功层次,开发潜在功能。

根据这一思想,去年广州智能气功培训中心组织主要骨干进一步学习了庞老师关于怎样练好捧气贯顶法和运用意识的论述,并着重对如何做到神与气合、以意引气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通过带功加深了体会,从而提高了练功层次。大家反映很强烈,认为学到了精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训部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吸取了广州的经验,深化了捧气贯顶法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带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拟就如何提高教练捧气贯顶法的层次问题,分三部分谈谈我们的体会。

第一部分:从加深理论认识入手,联系实际,逐步提高练功层次;

第二部分:解决“松”“静”问题,是练好捧功的前提;

第三部分:在练神、练气上下功夫,在祛病、开发功能上出成果。

 

第一部分 从加深理论认识入手,联系实际,逐步提高练功层次

一、从理论上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认识

捧气贯顶法在社会上推广以来,经数百万人的习练,在健身祛病、健美身形、开发智力、开发潜能方面,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但我们也发现,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也有相当多的人习练捧功尚未能尽得练功的精华和诀窍。在我们学员中,就有些人习练捧功一二年,甚至二三年仍气感不强,感受不深,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没有能充分发挥出练捧功的应有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练功者对庞老师关于捧功的论述,认真钻研不够、领悟不深。根据庞老师关于培训部三个月班学员要把捧气贯顶法学好的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我们首先引导学员在功理上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认识,纠正轻视、满足的思想。捧气贯顶法功法简捷,易学易练、是智能动功的一步功、基础功。“一步”、“基础”并不意味着功法低级。捧气贯顶法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涵。

从理论上说,它是承始承终、直指本元的上乘功法,从一开始就把意识和虚空相结合,以太虚为炉鼎锻炼自身,既适应一般练功者祛病健身、开发功能的需要,又能经刻苦习练直达人天浑化的高层次。从智能气功的系列功法来看,它是基础功。基础打不好,以后几步功法就举步维艰,勉强习练,也是练着二、三步功仍然是一步功水平。

2、捧气贯顶法的关键是开合。升降开合是宇宙万事万物共同的基本运动规律,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人和大自然都在进行着升降开合的气机变化。智能气功抓住升降开合这个人和大自然相同且亦相通的最基本的规律来练功,就抓住了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在与大自然通过开合进行气机交换的同时,逐层向体内渗透,使人体发生变化,增强[原文有“着”字,疑衍]人体的通透度,使人体从开始的普通的生命活动,到练功后的生命状态,一直到高级阶段的生命状态。

智能功正是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开合聚散来练功的,从而体现出智能功练功的功程短、效果好的超常的优越性。抓住开合,不是一个单纯的练功方法,而是通向高层次的根本大道,切不可以狭小的眼光来看待它。从总体的战略的高度看开合,它是练功的捷径,当然它是以具体的练功中的刻苦为前提的。舍此想在具体的练功中找捷径,就是舍本求末了。

捧气贯顶法作为智能功的基础功法,它的开合是在较低层次上进行的。人与大自然元气的交换大致是在人体的膜络层和浅表层,通过开合把这个强化起来,使交换通道畅通,把大自然混元气更多地摄人体内,使人体膜层、浅表层混元气充足、纯度提高。由于常人的生命活动、病理活动多在膜络层进行,正常人的气机运动主要也在膜络层,膜络功能增强,很多疾病可以自愈,从而保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收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在指出开合的重要性以后,为了使大家对捧气贯顶法中的开合有一个全面具体的理解,又引导大家通过练功去体会,开合不仅表现在内气外放、外气内收,熟练以后应把开合贯彻在捧气贯顶法的始终,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中都包含着开合;开合不是某一点、某一穴而是全身各处;通过开合向体内贯气,也不是某一穴、某一点、某一条经络、某一条线,而是一片一片的。捧气贯顶法的依据,不是经络学说中的十二经络而是十二皮部,通过皮部进到孙络、进到缠络,进而影响全身。捧气贯顶法的开合不仅有形体的开合,通过形体的开合引导气机开合,而且是形意气整体的开合,即通过意念的开合引导气机的开合,在形体和意念的协调统一的开合之中,引动周身整个气机的开合。动作是局部的,开合的意念是整体的,使全身气机整体的开合。

3、智能气功把运用意识做为练功中的关键和核心。由于智能功是抓住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开合来练功的,因此,升降开合就成为练功中主动运用意识的着眼点和根本内容,而且着重注意开合,把升降寓于开合之中。练捧气贯顶法运用意识的方法是“神与气合,以意引气”。值得注意的是“神与气合,以意引气”中的“气”,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大自然当中的混元气,一是人体的混元气。因其含义不同,所以“神与气合,以意引气”就有了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1)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即大自然阴阳未判、一气混元那个层次的混元气。这是一种无形无象的特殊物态,是宇宙间最原始、最根本的物质。由于它极其细微,可以在其它所有物质中被兼容,可以生化万事万物。它具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特性:当它未受到客观扰动时,始终保持无分无别、非常均匀宁静的状态;当它受到客观扰动时,就和那个事物连通起来,有了同一(统一)性。这种大自然的混元气也可以说是“太极之气”、“混元一气”或者最根本的“道”。

(2)人体混元气:混元气有“聚则成形,散则成风”的特性,有形物质是混元气集中凝聚的表现,在有形物质的周围还有这个物质的弥散的、疏松的混元气,花草树木、山河大地莫不如此。人也是一样,常人周围弥散状的人体混元气,一般有50cm远,在这个距离内用仪器能察出来,实际上混元气散发得还要远一些。当然,散发的远近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每个人功能情况不一样。例如,人体的胸、手周围、头周围气比较多;胳臂、大小腿周围气比较少。人体周周弥散状的混元气对我们十分重要,在我们练功中,直接对人体起作用的往往都是这个气,大自然界的混元气要为人所用,也要通过这个气层。 在明确“神与气合”的气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以后,在练功中的神与气合,首先是神与人体混元气合,尤其是在人体外边弥散的这一部分。混元气在人体的分布,各组织、各部位是不同的。人体的气和大自然的气在进行交换时,全身每一组织,每一毛窍都在往外渗气,人体的穴位、指尖及气多的部位渗出的更多一些。这些由人体内弥散出的气与人体周围大自然的混元气在人体周围就结合上了。“神与气合、以意引气”,更多的、或者说直接对人体起作用的往往都是这一部分气。就是说大自然的混元气要为人所用,也要通过这个气层。在练功的时候,通过姿势和意念的开合,引动了人体周围的混元气一开一合。推的时候,意念一开到天边,把人体混元气引出来,往外开就使得人体周围的混元气的圈大了,弥散的面大了;收的时候,意念一收回体内,自然而然就把人体周围混元气引回体内。由于大自然混元气质地更加细微精纯,且兼容于人体周围的弥散状的人体混元气之中,因此人体混元气往里合时,就带着(裹胁着)大自然混元气“呼”地合进体内了。 “神与气合”的第二个含义,是使意念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结合。在这个神与气合的第二个含义里包含了非常高深的道理。其一,用意念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结合,引着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来进行变化。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能到高级境界上去了:因为大自然的混元气它最为细微,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到,练功不达到一定水平,感觉不到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是什么样子;因为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和意元体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果意念中的杂念比较多,意元体不能显露的时候,想体会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往往是体会不到的。体会不到它,就谈不上神与气合。练捧气贯顶法推揉,两手一推想天边,想大自然、想虚空,实际上并不是说一想虚空就和虚空结合了,那只是使神与气合的一种手段,是要你用体察思维去认真体察混元气的无形无象的恍惚之体性。如果真正能做到与虚空结合就了不得啦,这相当于内丹功中结大丹前的水平才走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到气里边去了。我们讲神与气合,这本身就是神在气中,人是在大气里边了嘛!前后左右无处不是混元气。如果你真能体会到外边的混元气了,一下子就“神在气中”达到高级水平了,所以练功时就不要想别的,往外一推,一想我就没有离开这个气,就在气里边,就是这种情况。如果真能结合上那就了不得了。其二,用意念往回一收,收回人体之“中”,也是很高级的。这个“中”在哪儿是难找的,真要找也找不到。不用说人体这么个体积,就是找两个点连线的那个中点也找不到。不论是用数字的方法也好,用哲学的方法也好,能找得那么绝对,那么平均,那么准确吗?不行。你真正找到那个“中”的点,那个点就不是体,没有体,没有具体位置,那个点就是全部,是全体。我们讲意元体是非常均匀的零态,零态不是什么都没有,是非常均匀没有区别了,没有区别就是整体。当你能找到那个“中”时,基本上对外边的混元气也感觉到了,因为它们就是一个东西,都是一个整体性的东西。达到这个层次必须是“以空印空”,精神达到高度的宁静,用外界的混元气和内在的意元体两个结合起来才能做到。 既然推的时候混元气体会不到,收的时候体内的“中”也找不到,还讲它干什么?达不到这个层次,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实际上在练功中当主动地运用意识的时候,由于意识里含有人体的全部生命信息,一推到天边,既然混元气体会不到,就把意念放到虚空,意念一动和虚空的气结合,这样多多少少也能影响到大自然的混元气,也能起到作用。不过,这和体会到之后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个层次,量不同,质更不同。但虽然有质和量的差异,却也是可以起作用的。

在采用“神与气合,以意引气”的模式练功时,气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上说清楚了,目的是为了提高练功中主动运用意识的自觉性,以收到更好的练功效果。但在实际练功中,应该是只管意念不管气。一推到天边是意念到天边,意识活动中不能把气推到天边,意念活动会自然而然地引动气机起变化。 二、融理于法,在教功实践中适时引导。

理论上有了认识,并不等于实际练功水平就提高了。为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理解、消化理论,使功理功法在练功实践中统一起来,从而提高练功层次,在教功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问题:

1、规范动作。捧气贯顶法的练功模式着重是“以意引气”,但也包含有“以形引气”的内容。形体合度是练好捧功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从形体动作上进行了规范,使之符合要求。基本体式熟练后,又要求大家在形体“软”、动作“圆”上下功夫,以后又加入了一些小动作和动作细节,如掌指的蛹动和含吐,最后又要求在动作上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局部动带动整体动,规范动作侧重教功前期又贯彻全过程。

2、重视拉气的训练。庞老师非常重视拉气,不论是讲课中、带功中,都经常带大家拉气。这个极端简单的小动作,为什么庞老师如此重视,抓住不放?开始有些人很不理解,有些就是跟着练,但不明其所以然。我们先给大家讲了如何看待拉气。庞老师说过,捧气贯顶法的动作,分解起来就是一个拉气,一个贯气,很多动作都是拉气的变形。拉气的目的是为了体会气,即:身体放松、精神安定之后,通过均匀的拉气动作来体会自己的精神和气的结合;体会到了,神就与气相合了。只练拉气什么功能都可以出来。 认识有了,我们就见缝插针,听报告看录像前拉,练功前拉,有时还在站庄中拉。拉的时候手置胸前,指尖朝上成桃状或指尖向前两手掌平行都行,随随便便,全身放松,两手拉开一寸多,内合越近越好,不要碰上。精神集中、安静,意念注于两手之间,反复拉几次,慢慢丝丝拉拉拉不开,向里合合不进去,这是精神集中把气凝聚起来的结果。有些人感到手有压力,有些人感到指头缝有点凉风在流动。这时就可以引导练摸气,把身体周围的气用手摸一摸,前后左右每个地方不完全一样,还可以练看气。当意念集中对气有感觉了,就容易做到神与气合了。由于加强了这些基础训练,学员对气的敏感性提高很快。 3、要求学员逐步加深练功中运用意识的层次。如推揉时,一开始就是两只手在前面的天边推揉;熟练后,就要想着身前身后四只手在同时推揉;再进一步,则想着周围一圈手在同时推揉;更进一步,干脆就是一推意念一下子就到了天地六合的虚空,一收意念回到体内,就想混元气源源不断地从周身的毛窍、腠理、穴道收进体内。平拉气,开始就是想着两只手在天边凝聚混元气;熟练后,就想在身后对应地也有两只手在拉气;再深一层,则一开意念就注到了天地六合的虚空,一收意念回到体内,想着气从周身的毛窍、腠理、穴道进入体内。随着层次的上升,要求练功中一举一动都要有整体的概念,要有局部动能牵动整个气机变化的概念,要有我动天地动的概念。如捧气时,要用意念将身体内和两手中间的气连成一体,甚至两手向上一捧,就想着整个虚空的气被捧起来了。练功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形象思维,并逐步加深体察,随着体察的深入就逐渐将形体忘掉了,意念一动形体就动了。那时功夫层次就提高了。

4、加强形象思维和体察思维的锻炼。庞老师说:智能气功的主动运用意识,就是要沉伏逻辑思维,使之融合于形象思维,进而融合于感觉运动思维,再进而融合于体察思维。

形象思维是与事物形象相关的意识活动。其优越性在于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量大,容易调动气机。我们在教功过程中,强调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所以不要求每个人形象思维的内容都一样。如推拉时,有的人想着两只手下有两根气柱随着动,有的则想漫无边际的白茫茫的气在随动;有的想开合自己被裂成了四块、八块,气从裂缝不断进入体内;贯顶时有的人想着自己就是个混元气球,有的则想自己是个大花瓶或空心筒;拔地气中气向上导引时,有的想有两团白气在骨髓里走,有的想两腿是两个空心筒,里面有两根气柱向上走,有的干脆想两腿就是一个整体的长气球;有的人想象自己非常高大,站在太阳上,地球象一个乒乓球在围绕自己旋转,银河系象丝带一样缠绕着自己。这里形象思维的内容可以千差万别,但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入静,调动气机,更好地收取大自然界的混元气。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还在带功时通过口令导引,帮助大家学会运用形象思维的模式练功;我们还组织经验交流,每个班的黑板报中也登载这方面的内容。有的同学来校前,想地下虚空怎么也想不下去,后来听到一同学的经验介绍:我们脚下地球的那一边就是美国,当我们想脚下的虚空时,就想美国那一边繁星点点的虚空。他这么一试,哎!马上就想下去了。这样教的结果,学员普遍反映提高很大,很多同学练着练着,就感到形体消失了,有的感到练完功了还找不到“我”在哪里。 体察思维是体察生命活动的意识活动。练智能功,仅仅一般地去练而不做体察,那只能收到一般的效果,功夫层次不会上去,所以我们强调在练功中注意体察体内的各种变化:如酸麻胀痛的感觉,气机的流转、经脉的运行、穴位的开合、神意的变迁等,体会体内气机的通透度。通过体察增强精神集中的程度、信息的量度、身体敏感的程度。如点按印堂时,体察一下意元体那里有什么变化;贯顶时,体察一下体内的感觉。有的同学在做推揉时,先是感到臂酸痛,后来变成沉重,后来又感到很轻,甚至忘了形体,手没有了,臂没有了,形体没有了,虚空中仿佛就剩下自己的意元体在那里发号施令。有的同学贯气时,体察到体内有的地方似针刺样痛,有的地方痒,有的地方有气窜动;有的体察到体内或颅内咕噜或噼叭作声;有的感到体内发热发凉,有的则体察到浑身上下都贯透了。有的一点肚脐下身就感到没有了,有的一点印堂意元体内就发胀,有的有光等等。随着气的充足和体察的深入,意元体逐渐对气变得敏感了,有的看到了身体周围的气,有的有了感应、感知或透视、遥视等功能,还有的有了预知、捕捉残留信息、感知气候变化等功能。 5、加强了带功。带功是心传的具体运用,通过带功能使学员更好地放松,更好地体察,更好地上升层次。带功中,我们带功的层次也是由低到高不断上升:(1)先带动作和放松(带形,强调动作要领);(2)在上述基础上,带气、带神,用意念带意念;(3)约20天时间后转入形、气、神合一的带功。一遍捧气贯顶由开始时20分钟到30分钟、40分钟,逐步增加到60分钟,甚至还要多些。带功过程中,要求动作缓慢、均匀,神要集中,每组动作次数可以由少到多,也可以不变而整套动作时间逐渐延长;意念从简单、单一到复杂多面,从虚空进入虚无,进入得意忘形。

由于先是规范动作,带形、带松,这就打下了基础。在此过程中,通过组场又将少数仍残留有疾病同学的疾病消除了,普遍提高了体内的通透度,进而逐步转入带气、带神,渐渐进入带“形、气、神”合一,带功能……所以在教学、祛病、开发潜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果。11期教练员班结业415人,95%能感知到气,看到气,36%有了感应功能,25%开发出感知功能,6%具有了透视、遥视、遥感的能力。学员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入学时有121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结业时全部好转,90%达到临床痊愈。据教练员八班统计,入学时有25人患各种慢性病55种,结业时49种痊愈;3名白发老人头发开始变黑;22名瘦子变胖了,7名胖子减了体重;26人都长了个儿:2cm以上的19人,1cm的7人。教练员九班有个7号房间,6人都长了身高,多的长4cm。

第二部分 解决“松”“静”问题是练好捧功的前提

捧气贯顶法主要解决畅通人体和大自然混元气交换的通道,把外界混元气更多地摄人体内,改善人体的生命活动功能。练功模式是“神与气合,以意引气”。做到“神与气合”有诸多前提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松”与“静”的问题。练功效果的优劣,与练功中“松”“静”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练功中做到松静,看起来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常识性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从道理上理解了并在练功中能做得很好的,而这个问题不解决,第一个问题所讲的内容俱将付诸阙如,也就很难把练捧功的层次再提高一步。实际情况正是这样:一些学员练功中往往是上身放松,下身未放松;体表松,深层未松;形体松,精神未松;局部松,整体未松;更多的人开始时能放松,但不能贯穿练功的全过程;特别是不会用意念,松下身时上身的意念又没了。松是如此,静也类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解决松静问题做为练好捧功的第一个突破口,着重从两个方面做工作:

 

一、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对松静的认识,不仅在日常教功、练功中随时提示,而且使松静的锻炼渗入日常生活。

我们首先让大家懂得,做好松静,是练好捧功的前提。只有形体放松,才能使颉颃(音协杭,僵硬对抗状)[颃原作顽,误]的肌肉、肌腱等处于相对松驰、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气机的流通和经络气血的流畅,练功时气才能出得去进得来。如果肌肉紧张挛缩,到处都绷着劲,气机在体内流通受阻,内气放不出,外气收不进,练功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形体放松以后,精神也会逐渐松驰下来,有利于练功的入静。形体放松才能很好地运用体察思维去感触气的存在和体内气机的变化。如何使形体放松,最主要的就是按照《简明智能气功学》关于各部身形要求中指出的要领去规范自己的形体。一些关键部位的放松,如腰的放松,则要求大家刻苦锻炼。同时,我们还经常提示大家,真正做到放松,要用意念去带。意念带着气过来充斥放松部位,气过去了形体就容易从绷劲状态松驰下来;意念不到,气也过不去。没有意念的“松”会变成懈——懈怠;一做动作,局部的紧张又会变成僵硬。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就要用意念去放松,放松到哪里,意念就要注到哪里,放松一部,稳定一部。防止放松后一项丢了前一项,成为“狗熊掰棒子”,放松成了走过场,没有实效。

为了解决放松问题,开始一段,在每次练功前我们都不惜多花些时间,帮助大家调整身形,让大家学会放松,体会到形体放松后的气感;把放松养成习惯,并要求大家把形体放松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注意随时随地放松。有些同学这样做了,他们反映,注意形体放松就要时刻把精神内守,既松了形体又练了功夫,一举两得。在引导放松时,要求带功老师要从意念上、语言导引的内容上、语音语调上以至于情感运用(语气)上都要有利于学员精神和形体的放松,使整个练功场成为一个和谐的、全方位整体放松的场。

全面地理解放松,不应该只是形体的放松,还应该包括精神的放松。精神放松是形体放松的前提,精神紧张而欲强行放松形体是不可能的。“意气君来骨肉臣”这一原则在放松上同样是适用的。

形体放松有利于入静,而神情的安宁、安静,对于练好捧功更为重要。捧气贯顶法运用意识的模式的“神与气合,以意引气”,要真正使神与气合,需要对大自然混元气有所体会。由于大自然混元气与意元体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只有精神集中、宁静下来,使意元体处于空灵匀布的状态,才能发挥作用。“只要有了具体事物的信息或概念,有了分辨.意元体就被意识占据了,不灵敏,不匀布了。”(《简明智能气功学》)脑子里有了杂念,意元体不显露的时候,就体会不到大自然的混元气,就谈不上神与气合。具体到每一个动作,如收推,开合等,能否集中精神,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明确了上述问题,提高了学员练松静的自觉性,练功中注意松静,一些人生活中也本着“闹中求静”、“闹中练神”的精神,注意在生活中增强自己对意识活动的自控能力。有的人还介绍了自己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意念练捧功的体会:躺着练既容易放松,又容易集中精神;早晨醒来第一个意念仍然是在混元气中练功。结果仅上述一点点“气功生活化”的锻炼,对身心变化都发生了重要影响。在教功中老师也着意带松静。通过教功,我们深刻体会到:解决松静问题并非易事,松静做好了,练功层次很快就会提高一大步。

 

二、八句口诀是练功前的重要准备。

通过调整身形,初步解决了松静问题。进入了良好的气功状态,再进一步进入练功状态,就要认真默诵八句口诀,并且引导自己真正进入八句口诀所要求的意境中去。

八句口诀看来简单,其实它包含了智能功的根本理论和方法。它文字通俗易懂,意境却深奥玄妙,可直指本元.充分体现了智能功理即是法,法即是理,理法圆融,理法不二的特点。它不仅是练捧功前的重要准备,而且也可用于组场,使神形从深层次上放松。我们通过讲课和日常带功导引,较深入地讲解了八句口诀的意境、做法和效用。

“顶天立地”:顶天,意念头顶蓝天。蓝天有无限的生发之气,头项蓝天就促成了自身的生发之气,所以顶天时要有个远大的境界。意念中真要把头顶到蓝天上去,并且不能有顶上还有头皮、颅骨的阻隔的概念,要使大自然的气和自己身体的气连成一体。立地,不能只是立在大地上,意念要透下去,穿过脚下的大地,和地下的虚空相连。立地,实际上是立在下边的虚空里,人的身体和地球连成了一个整体,地下的混元气也和自己身体的气连成了一一体。整个形体和虚空形成一个整体,练人天浑化才有基础。其中,把人的身体和地球连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总讲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地球就是一个最现实的大自然,和地球结合到一起,就和这个最现实的整体结合上了,不然,讲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就统一不起来了。同时,把人和地球形成一个整体,就和地气连在了一起。虽然我们不讲阴阳二气,只讲虚空混元气,可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很多气都和地球有关;地球里边也具备着虚空混元气,它的很多物质也是虚空混元气演化过来的,地气也可以看作是对地球中虚空混元气的另一称谓。总之,顶天立地就要达到人和虚空相结合,和地球有形之体、和大地相结合。

“形松意充”:从字面上解释是“形体要放松,意念要充斥”。形体放松是继“顶天立地”、形体和上下的虚空相结合之后,整个人的形体各个部位都往外张,身体周围向外放松,一直放松到整个宇宙中去。放松时不能硬用肌肉往外挤,那是一种僵劲,身体仍然没有脱离紧张状态。身体向外放松应该用意念去放松,用意念把身体各部都充斥起来。意念一充,带着气,好似形体把整个宇宙都胀满了,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合都紧密地和宇宙虚空的大气结合到一起了。有了这样的概念,就会使整个形体的气机和大自然结合上了,这样去做动作就会感到身体轻松自如,飘飘然如行云流水。当然,这里所说的形体把整个宇宙胀满,是指形体和意念一起伸延出去把天地充满的一种意境、一种景象。其实形体还是那样大,但这时精神着重放在体察这种意境上,意念中已经没有形体的概念了。

“外敬内静,心澄貌恭”:经过前两句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之后,有了一个形体和意念结合并与大自然结合的意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两句口诀,在精神境界上出现一个宁静肃穆的状态,为练功做好准备。宁静肃穆,既有心神(内)的要求,也有体貌(外)的要求。具体讲,“外敬内静”(或“内静外敬”亦可)一方面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同时也是一种体貌的表现。要求精神境界里有一种对功法、对老师的肃然起敬的心情,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形体(外貌)也必然是安祥,安宁,行止可举的;另一方面,也只有精神安宁、安静,才能表现出恭敬来,所以静和敬是内在的统一,静才能显现出敬,敬是为了更好地静。敬是基础,静是结果。“心澄貌恭”是前一句的更进一步具体比。在外敬内静时,内心非常澄明(澄:意为清澈而休止不荡),象一池清水,清明、透澈,毫无杂质。在非常恭敬虔诚的心情下,内心就宁静下来了,宁静得象一盆水,非常澄明,纹丝不动,叫作“心如止水”。一盆水在静止不动时,低头一看能照出自己的影子。如果心是也象一盆水那样宁静,静、静,静止到极点时,脑子里就没有意念活动了。心安神静到这种程度,慢慢地意元体的灵明度就提高了,感触功能就敏感了,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会更加切实,更加详尽,更加准确,甚至自己的形象也会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显现出来。所以真正做到心澄,“心如止水”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妙功法,一种高功夫状态。至于“心澄”为什么不用诚恳的诚,“诚则灵”不是更好嘛!“诚”是从理上讲的,“澄”则是从事上讲的,从事上讲就易于想象,有迹可循。一想心澄貌恭,不仅有形体的谦恭的洋子,而且有“心如止水”的景象,可以帮助引导你心安神静。真正做到“心澄”,则必然是“意诚”的。从事上走,理也在其中了。我们发现,一些同志练功中常讲静不下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因为缺乏一个非常谦恭的心理状态,还没有真正把智能功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没有把它看成是根本大道,是直达人天浑化的根本大道,也是重新塑造人的身心的根本大道。身体有病,性情偏颇,通过练功变成了另一个人,生命又有了新生,这是一种“再生之德”。具有了这样的认识,对功理功法的恭敬,对导师的尊敬便会油然而生,练功的时候也就容易静下来了;没有这种认识,不这样去想,则你的生命力,体内的生机、身体的活性就不容易调动起来,练功效果就差一些。有病的固然如此,没病的通过练功也可以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获得事业上更好的成就,给工作和生活注入新的希望、更加奋发向上的力量、内心的喜悦和享受。这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忡新生,为此也需要有一种恭敬的心理。新生是一种恩德,师恩也是一恩。在练功中有这样恭敬的心情在里边,自然而然就安静下来了,精神就容易集中了,意念活动慢慢收敛了,这就从精神境界上做好了准备。所以,尊师重道不仅是人之常情,从智能功来说,本质上更是调动体内气机的一种手段。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经过前四句口诀,把形体调整了,精神专一了。形体和意念与整个虚空结合到一起了,这就为逐步进入练功境界作了准备。“一念不起,神注太空”就要求进一步深化自己精神专一的程度,把处于日常生活状态的意识活动完全沉寂下来,包括把师恩深重、尊师重道这类意识活动也沉伏下来,心情非常安静,静到“寂然不动”的样子。在精神完全宁静之下,和虚空结合,这就使意识活动逐步进入到练功的境界了。当然,“一念不起,神注太空”其意义还不止于此。这句口诀强调的是在精神非常宁静的情况下,使精神和虚空相结合,这种练法从传统气功来说,它是属于直指根本的上上层[层作乘似更贴切]功法的练法。古代把练气功喻为炉鼎,炉和鼎都是冶炼的工具,练功就是冶炼自身。古代由于功法不同,有的以身心为炉鼎,有的以心肾为炉鼎,有的以头和腹为炉鼎,有的以丹田和黄庭为炉鼎,最高一层功法是以天地太虚为炉鼎,以身心性命为药材来锻炼自己。我们的“一念不起,神注太空”,把精神放到虚空来锻炼自己的身心性命,从总的意义上讲,这相当于过去的以太虚为炉鼎,虽然并不完全等同。现在我们不再用过去的名词,可是实际上是起的这个作用。当然,以太虚为炉鼎,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事事和太虚相接,在日常生活中去察照自己,心里一丝不挂,一念不起,处于“忘精神而超生”的境界,才是以太虚为炉鼎。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杂念和意念活动,“忘精神而超生”还一下子做不到,但道理应该懂得,路子应该这样走,要这样去运用意识。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当“神注太空”,把精神、形体和虚空结合以后,要体察虚空的一望无际、悠悠荡荡、黑黝黝、空洞洞、无内无外的虚无景象。这个虚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一种特殊体象。“神意照体”,从虚无中集中起来一个非常均匀的“有”(“有”也不是有形的存在,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体察感知的一种物态),用这个意念把自己的身体从上到下融照一下,用神光一照,意念一动,模模糊糊的似乎自己就是虚空的这个“有”,就是虚无飘渺的宇宙大自然。这样,自己就和大自然形成一体了,自己就是宇宙中非实非虚的一个“有”,一个“无物之象,无状之状”的存在,这个存在就是宇宙之核,天地之心,自然自己就和天地连在一起了;天地大自然也就和自己信息相通了。由于我是大自然之核心,我一动天地随之动,我一呼吸天地随之呼吸,似乎我是天地的核心,又是天地,与天地融为一体,一身阳气的气机生发起来,会自然地体察到周身血脉畅流的融融之状。练功就要求自己是在宇宙之中那种虚无的状态下去练。练功时要忘掉自身,千万不要想自己实体的存在,否则又从“道心”回到“人心”去了。只觉得自己是虚无中的“有”,一个恍恍惚惚的我,我在这种虚无境界中漫漫荡荡,模模糊糊,浑浑噩噩(浑沌无知)地练功,并且是朦朦胧胧地感到有个“我”在练功。

后面四句是非常关键的四句。这四句处理好了,再一练就大变样了。

总之,真正要练好捧气贯顶,有收效,在练功前一定要把自己进入到八句口诀中去,不能走过场地念一念。真正进去了,该有的就都有了。

进入八句话的意境,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我们通过座谈、板报交流经验体会,互相启发帮助,实行互教互学,发挥群体作用;在带功中,适当地多增加一些语言引导。通过以上办法,保证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部分 在练神、练气上下功夫,在祛病、开发功能上出成果

捧气贯顶法的教学,在懂得了什么叫“神与气合”,明确了练功中做到松静的重要性以后,学员们思想上如贯注了一股清泉,忽觉灵明透澈,舒适异常。大家都更迫切地要求加紧练功,提高水平,提高功力,即提高意识调动、指挥混元气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一步引导大家把握住提高功力还要从刻苦练功、学习理论、修养意识三个方面做起。意识修养要渗透到生活中去,理论学习要贯彻到实践中去,练功要用吃透了的、理解了的功理去指导,真正把功理融化到练功实践中,体现出我们智能气功的理法圆融、理法不二、理法高度协调统一的特点。大家要求提高练功层次,就要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上继续下功夫。我们在教功中:

一、从最简单的练功动作入手,帮助大家体会气的存在。庞老师多次指出:教练员班的同学“千万不能好高骛远,要从练第一步功开始”,“一开始必须练外混元”。我们让大家回忆,捧气贯顶法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作为教练员班的学员,到底放得怎样,收得怎样?很多同学练了一二年,二三年捧气贯顶,对这个问题也感到说不出所以然。在听了庞老师的讲课和辅导,从理论上明确了外混元就是练大自然的混元气和人体周围的弥散的自身的混元气相混化,进而与人体混化以后,练功的积极性、自觉性大为提高。但从何着手呢?我们就组织大家集中精神练开合。由于精神集中,大部分同学一开一合,手有感觉了;松静站立,重心前移,身体忽忽悠悠,身体也有感觉了;不少人在这个基础上再一开一合,周身的穴道、毛窍、腠理都有感觉了。于是我们号召大家把开合、拉气、体察气生活化,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总带着它,什么时候都不忘,只要能这样做,功力自然能上去,功夫也就出来了。我们反复强调:不能认为简单的东西不出功夫,这不对,主要看你怎么练。就拿开合拉气来说,可以只是手带着开合,也可以胳臂一带把人体都带着开出去,还可以在开合时注意体会气的变化。如果在练功中、在平时生活中都这样去体会开合,反复认真地去体会,脑子里总带着开合,周身气机随时开合,慢慢地开合就会在意识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但是到这一步仍是对气的初步体察,还要再把气往回收,往身体里边收,通过开合往里渗。等到能够从意识深处开合了,把气带进去,往意识深层意元体那儿去集中,能够出来,又能够返还到那里去,把气集中到那里,就有能量做事情了。但往里渗要有很强的意念力。如何增强意念力,就要在练外混元时精神非常集中,有力量了才能把气聚得更完美,更细致。精神集中了,气足了,把气聚起来,意元体和气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感知、体察到气。所以意元体要发挥作用,一要敏感,二要有能量。

敏感。意元体平时和人的各种常态感官,如皮肤的感觉神经,眼睛的视神经,耳朵的听神经以及口鼻的味觉,嗅觉神经连在一起,接受各种信息,由于人们的意元体中建立了分辨这些信息的模式,不仅可以认知各种具体事物,而且可以强化上述功能使之进一步敏感化。而对“气”这种特殊的信息却没有接受的经验,对气的概念尚未明确地建立起来,也就是说,这方面的分辨模式尚未形成,所以意元体不知道什么叫气,感觉不到它。我们必须通过拉气把气加强,把气的信息量加强,使意元体不仅有感觉,还要慢慢把敏感度加强起来。意元体对气敏感了,气的量度小了也能有感觉了,意元体的灵明度就提高了,分辨能力加强了。

有能量。有能量就要气足,提高意元体灵明度的物质基础就是要气足,由于脑子里气少,平时意元体不会活动的部分(如常态感官以外的感知渠道)气的营养就少,它的功能就得不到保证。要发挥它的功能,需要气的营养。真正气足了,意元体就可以直接地独立感应外面,即可以通过任何一个局部神经把事物的整体信息传进去,把里边的全部信息反映出来。这就要往意元体去集中气,如果不去集中,由于意元体平时都是呈匀布状态,非常均匀,没有区别,极为细微,因而穿透性极强,它的运动不受实体性物质的影响,不去集中就不停留,就没有气,没有能量,就没有力量去做事情。也就是说,气到不了功能就呈现不出来,就什么都感觉不到。哪里气足了,意元体就往那里集中,气返进去停在那里,使意元体灵明起来,意元体的功能才能呈现出来。如果意元体的灵明度非常纯净,功能就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作用也会很强。这些,在外混元阶段都可以解决。一些学员表示:庞老师常讲,外混元只要认真练,该有的都会有。过去我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没仔细去想。现在道理懂得了,就要更自觉地去练。

二、从日常生活入手,提高气的质度和纯度。教练员班的学员习练智能气功,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哪里?也就是说最根本的目的应是什么,练好的标志是什么?通过三个月的习练应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虽然这个问题在入学后我们一再讲,反复讲,但到听了庞老师怎样练好智能气功的辅导课以后才把这个问题完完全全地说清楚:教练员班学员通过学习,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气质。按现代心理学来说,“气质”是每个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稳态的表现,即他在处理个人生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的一种品格。用气功标准或气功术语来讲即自身气的质量、气的精纯度。气的质度提高了,处理事情时的风格就不一样了,人的性格、习气也都不一样了,俗话说变得“有德性”了。人变得比较完善了,处理周围的事情似乎也比较正确了,这说明人的整个身心的健康度提高了。但是人从不够完美到完美要有个过程。完成这个过程荀子叫“治气养心”,对治自己性格脾气的偏颇,后人叫修道。道是虚无自然,人的道也是要自然,要光明磊落,对待事情要海涵春育,虚怀若谷。现在我们不叫修道叫练功,通过练功涵养道德来改造自己不完善的地方。身体有病的看病好了没有,教练员班学员要看看精神健康的程度提高了没有。虽然从功法、功能上也可以衡量一个人的练功情况,而且改造自身也要通过功理功法去改造,但这终究只能检验标而不是本,只会练功讲功而对自己的心神没有发生作用同样是没练好功。要完美身心,就要形神并练,尤其重视练气养气练神,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光从气上走,要从神上走。要在意识的深处扎下智能功、混元气、混元气大气场的根,日常生活、练功学习遇到问题甚至危急临头,第一意念是混元气、大气场,这样去练去养,自然功夫会长。

转变气质、完美身心,首先要从改变精神状态入手。精神状态不改变,即使练气出些特异功能也不算有本事。因为这些功能是不稳定的,而且还有危险。功夫长了气足了,如果神不稳,神一乱马上气就乱,精神不稳定带着气上冲可以死人;精神不稳定遇到问题控制不住自己,着急上火生大气,精神一变生了气,气就不正了。大怒之后身体里产生毒素,用这时候的血液注入小白鼠身体,会将其毒死;用这时候的奶汁奶孩子,甚至能将孩子杀死。所以要练功,从捧功开始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练神、养神,时刻保持精神的稳定,意识上自己要能管得住自己,自己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任何时候不要使情绪放任自流,把情绪磨掉。真正精神稳定了,身体的病也很容易好起来。从混元整体观的角度来看,身上的病本来不算个问题,就是因为一般人意识过不了关,老想着病,结果变成意与病合而不是意与气合、意与形合,自己用意识把自己的病封闭了或加重了。意识过了关,病说好就好,不用费一举手一投足之劳。所以要注意修养意识。有的人意识上很容易为自己找特殊:我的病重应该特殊,我有本事应该特殊,甚至我和你们不一样也应该特殊,等等、等等。其实,混元气是混化到一起的,是无差别,平等的,分不开的,没有特殊;有了“特殊”的意识混元气就不容易进来。所以练捧气贯顶要向外开放,意识修养上也要向外开放,要讲平等,要把个人利益置于群众之中,不能脱离或超越群众来谋取个人利益。就是普通的吃饭不排队到前边加塞儿,自己一特殊,自己内部起变化,别人也给你加信息,到头来还是自己吃亏。向外开放最根本的还是讲为人民服务,讲为公,多想别人,多做工作。神一不稳,精神只盘算自己,意识光为自己着想,也会把已有的运用、调动混元气的一点本事逐渐丢失掉。因为混元气特性是均匀无私的,是为公的,你的意识是为私的,和混元气的固有本性不相容,混元气当然不听你使唤了。所以有的人学的已有本事,由于个人主义、私字冒尖了,离师背道后他的本事不知不觉地跌下来了。例如,×××原来组场抓瘤子,在场有瘤子的有一半会消散,背离智能功后,搞组场表演,竟没有一个人瘤子消散。自兹以后该人宣布组场没有效果。

上述这种道理,完全是从气功角度讲练神,讲转变气质,讲意识修养,同学们听了感觉启发教育极大,亲切可信,对练神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

四、在教学计划中,突出练捧气贯顶,练拉气,并且较早地开始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在课前带领同学们练开合拉气,增强对气的感觉;练看气,使意元体多熟悉气。在整个学习期间,不论在教练形神庄或五元庄阶段,捧气贯顶法都没断,并通过主动运用意识和对动作姿势的规范,提高学员采气聚气的本领,增强体内混元气及气的通透度、力度和质度。
教练员班的学员中,还有部分同学不同程度地残存着一些疾病的信息。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前20天组场强调了教功和治病,并适当组场调气健身,但很快我们就把气场的性质转成了以提高素质、提高层次、开发功能为主的场。带功时着重在带气、带神上下功夫,学员练功时也着重在神、气上下功夫。
为了开发意元体的功能,在带功中我们加强了头部穴窍的开合,通过对捧气贯顶法的活用,不断强化向意元体贯气:

1、捧气贯顶时想意元体,在头顶反复贯几次,左右转几圈,两手沿头两侧扒开、合拢几次;

2、从头顶至印堂前,从印堂向里贯气,贯几次,正反转几次,拔几次,意念都要深入头的深部;
从印堂向头深处贯气,然后中指从印堂扒开,意想从印堂平行至脑后有一条大缝开出去、合起来,反复数次;

3、中指点按印堂,意念透至头脑深部,两手沿两眉扒开向后至玉枕骨下点按,再回至印堂,反复几次;

4、考虑到部分同学身体后面的气相对不足,适当加强了两手重叠在玉枕骨后拉气、贯气;

5、向头顶贯气时采用五元庄点天门的方法,即两手贯顶时,中指点天门,两中指点天门,两中指背相接,拇指敷于中指中节,其余三指自由握住,意念深入意元体直至混元位,保持诀指不变,以肘带动诀指在天门左右各转三圈,手放平,中指相接上起,下落点按如前,反复几次;

6、直角呼吸法。左手中指点于印堂,右手中指点于百会。吸气时左手中指点按向意元体贯气,在头深处作转圈或回环,呼气时,意念右手中指从此处垂直向上从百会前一寸处拔起;吸气时右手中指向下点按如前,在头深处作转圈或回环,呼气左手中指从头深部将气拔出,如此反复几次。如能练至意念活动不自觉地与呼吸同步,则功效可大增;

7、先于下丹田处以意念引动气机开合,若干次后升至混元位,开合若干次后,两手升至头顶上方,在泥丸宫处开合若干次后贯顶下落,意念要有使上中下三田贯通相连的概念。

8、老师带功能。

经过一段学习道理上开了窍,体会越来越深刻,练功的劲头也越来越大。由于提高了练功层次,一些同志的病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有的沉疴痼疾一觉醒来霍然痊愈,有的发生明显变化。练气功要“只计耕耘,不计收获”,耕耘得法则粮谷满仓。一些同志感知功能越来越敏锐,练出透视功能的有31人,有363人有了感知功能,而且,这期比今年第一期出功能的人数多,质量高。普遍感到这样练功效果好,功力增长快。在结业前的练功实习中,在秦皇岛市和抚宁县的一些单位取得轰动性的效果。

四、在捧气贯顶法的习练有了较大提高的基础上,我们传达了庞老师讲授的捧气贯顶法的“九宫十三门”的内容。并且指出,捧气贯顶法的精华在于拉气和贯气,同时它还蕴含着非常高级的内容,是直入虚无境界、直入人天浑化的高层次的功法,以前说的顿法也在其中了。所以在练功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孜孜以求或有所得,朝秦暮楚浑浑噩噩必不能有大成。

“九宫十三门”是捧气贯顶法的一种练法,是练功到一定层次以后欲直上的一个捷径。九宫是九宫八卦的九宫,它是任督二脉这个圈上的八个窍点加上体内的一个窍点共九个,组成九个宫门:①上边的天门(头顶),②下边地户(会阴),上下对称,前边有三个点,③眉间到鼻梁凹处两个点连线的中间,即印堂的位置,④胸部在膻中穴上、玉堂穴下的一个窍点,⑤腹部是肚脐;后边三个点,⑥头部玉枕骨下斜坡上的一个点,⑦背部是大椎穴下第三胸椎处的身柱穴,⑧腰部命门为一个点,⑨最后一个点是膻中上与身柱穴两点连线的中间。上述九个点形成九个宫门。但中间的中宫不是固定的点,它可以上下移动,上边可以到印堂和玉枕骨连线的中点,下边可以到肚脐和命门连线的中点。这九点加上两侧的大包穴、京门穴,共十三门。练捧气贯顶法的时候,除了下部会阴以外其余的点都可以点按,而且要点进去,意念要进到中央。(会阴不能点而应该提,整个练功过程都要把会阴提起来。特别在拔地中气向上导引的时候要提着会阴往上导。提会阴不能只是缩肛,应是男的提到射精管、女的提到子宫口的位置)。练捧气贯顶时手到哪里就在哪里点,向这些穴道贯气。这样练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当然这还不是全部九宫十三门练法,也要说清楚了。

九宫十三门的练法虽然讲了,但考虑到当前的练功水平,还是应该在基础上下功夫,所以没有着重带着练。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首页|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智能气功 ( 公案备案37132302000287 网站备案 鲁ICP备11011354号-1 )

GMT+8, 2024-11-24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