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明 身形要求这一部分,同学们一边听课(或者一边看书),一边要琢磨、体会,谈到能起什么作用,你自己脑子里马上跟着想,跟着动。这也是通过调身来练意识的。另外,在平时也要随时随地注意身形要求的内容,须臾不能离开。 Ⅰ、头部 一、姿势要求 头部的要求,就是要“中”和“正”。这个中正,是指前后左右来说的。左右,挺直不能偏;前后,头不能仰,也不能低。要使头能符合要求,就需要头顶百会(发旋)这个地方,向上直冲天。百会穴,针灸学里说在发旋前面一公分多,智能功指的就是在发旋的位置。个别人的发旋太靠后,或歪了一点,但一般人的发旋都在正当中。就是用那个地方顶起天来。同学们找找自己的发旋,摸摸头顶那个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如果你的发旋不正,就加意念,使它从与它位置相平的地方往当中挪一挪,慢慢那个坑就会挪到当中来了。头要中正,还得有一个轻轻往上顶、往上悬着的意思,好像自己整个人从上面被提起来,然后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来似的。大家从发旋上摸着一缕头发往上一提,把人拉起来,脑子里边就会有个人在天空中悬着的感觉。过去讲要顶头悬,也叫虚凌顶劲。头悬着,好像顶着虚空,但脖子不要使劲,要放松,意念往上一顶,把人的意气领起来。 二、具体作法 具体做时,既不能头往上仰,也不能低头。如果太低头,后脑瓢就起来了。要注意下颏往回收。收下颏是收什么呢?是收喉头。因为喉头收不了很大的幅度,用意念往回收就可以了。喉头往回收,用下颏找喉头,这样下颏就避免使劲往里挤。然后用喉头找后面的玉枕,这么一转提起来,头就不会低得太厉害了。然后从玉枕往百会上收,这么提起来、悬起来,这样头里边气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收下颏,往上挺,这样上来的气光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后一提,丹田的气就跟着起来了,与丹田的气就连起来了。如果我们做的时候,把意念再稍稍放大一点,喉头往回收,用鼻子尖去找下颏,到会阴,然后从会阴绕上去,一兜到了玉枕、百会上来,这个感觉就不一样了。再一个是从印堂里边找百会,出了百会,意念在百会上边离开百会往上提。提起来以后,身体再轻轻往下一放松,这样气机变化情况也就不一样了。喉头往回一找,连着会阴、丹田,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收喉头还是打开喉结的一个内容。收喉头要注意,并不是喉头往后挤,而是往后拉;往后一拉开,把喉头拉大了,然后去找玉枕。如果你光是往回瘪,实际上只是走后面。这样一拉开,耳根、耳后头也有气到后面去,气就比较整了。 ZN315.com 对头中正要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当中,没事的时候,可以拿一个小球(如小玻璃球)放在头顶上顶着。你要一低脑袋或者一抬脑袋它就掉了。你心里要总想着脑袋上好像顶着挺珍贵的东西似的。过去说要顶着“气丹”,就像百会上有一个气球,顶着它别跑了。这么一顶,一放,安安静静,头和全身轻松,气机灵通,慢慢就会出现轻灵的感觉。因为这样往上一顶,收下颏,收喉头,印堂往回收,会阴也带着往上提,不需要用更多的意念去运气,清气就自然而然升到头了。头部得到清气的充足濡养,它的功能就强化起来了。 头是我们练功最重要的地方,一开始就先得把头安排好。头安排好了,全身的主宰才有着落。这个主宰就是你自己得管住自己。好像人一坐,意念(神)在里边看着自己脑袋,同时还指挥脑袋要做得很正,这样往上一领,气就起来了。做合度以后,慢慢可以觉察到气往上走,往头里边来。再进一步觉得一领时,气也往下走,“哗——”,从头里边往下贯气。有的人可能一开始感觉在皮肤上,往胳膊、腿、躯干上走,慢慢慢慢就感觉从里边也能往下走。但是一开始往往是先往上走,气上去之后再翻下来。在中医里边讲卫气有一种循行方法,就是从头部往肢体,往胳膊、腿上、躯干上走的,卫气怎么还有这样走的呢?一般的气是从肠胃去营养周身,而这个气实际是从头往外散布的气,头部一动弹,跟全身的支配有一定的关系。自己要慢慢体会,一站,头部放松,气收住了、气整了,往全身放下来,如果能感觉到胳膊、腿都在起变化,那里边的气就会敏感一些。 练功的时候站不稳,往往都是头先晃荡。如果一加意念,头往上提着,把它定住,把气一下提起来,拉起来,人就倒不了。只要头领住了,身体微微有点晃荡,反而能帮助气血流通。过去练功有个叫风摆柳的姿势:把一个腿抬起来,另一个脚还不是站实了,而把脚跟提起来,一个手往上一举,头顶往上一领,身体就自然地有点晃晃荡荡了。头顶往上提着,尾阊垂着,人就晃着,这也是练轻功的一个方法。当然,它还要加意念。像这些东西关键就在头部,头顶上顶,清阳上升,人就轻松了。咱们说身轻气爽,你若气起不来,身轻不了,气也爽不了,往下浊着不行。另外,当一提顶的时候,还一定要注意收缩会阴。方才我讲了用鼻尖去找下颏找会阴,不是说你要用意念导着下去,实际是用鼻子往下一找,会阴一收缩,往上一提,一想百会,它就接上了。大家要注意,很多动作都得配合着这个要领。往上一提,不要管百会,从眼睛里边往上一看(眼珠不要动),气就来了,人就起来了。头部很关键,一定要经常调它。 Ⅱ、眼睛 一、要求 如果练往外发气,练硬气功,那就睁着眼。一般来讲,咱们练功要把眼轻轻闭上。如果你能留着一线光线,那要好一点。眼睛全闭死省事,留着一线光线,要有保持这一光线的意念,在意念中得管着眼睑。杂念不多,眼睛就闭死;如果有杂念,就留一条小缝缝,留得要小。如果眼睛留条缝,不要注意那光线,要把那一线光往回收,往印堂里边收,把这一点光收到里边去,这样能把外面的光变成意光,进去会快一点。咱们说收神光,神光并不是说光与意念一合就完了,你那样合合不上。说上下眼睑慢慢、轻轻地匀速闭合,这样收神光是在普及班里讲的。但是光这样收神光,不容易真正出光。意念一想,只是有意念,而没有真正的光。你要是眼睛轻轻闭合,留着一线光线,而且眼睛还是目视前方,眼珠还是平着的,这一线光从下面上来,意念往回一收,就把光收进去了。这样印堂里边就非常容易发亮。若把眼睛闭死,印堂里边是不容易发亮的。 二、具体作法 一般是先睁着眼平视前方,看一会儿,安静了,再慢慢匀速闭合,眼珠不能动,还是平视前方。眼睛慢慢闭合。留的缝隙越来越小,眼珠看眼皮有一点暗,可下面有一线光进来,把那点光用意念往回一收,印堂里边就容易发亮了。这才是收取神光。要想能调动这个神光,得注意把外边的光和气与自己的意结合在一起往回收。我们说的窍门,就是摸着外眼角,从外眼角开始,往中间慢慢闭合。这个同学们都会,就不多讲了。关键是你眼皮往下放,要留一线光线。以前说是目似垂帘,要顺着这一线光透出去往前看。但我们还是平着看,把这一线光往回收。它从下边上来,正好斜着往上,不知不觉就快到百会那个地方了(实际上是百会后面),这就正好从脑袋当中穿过。这种光反映在印堂里边,一般是有点发白、发亮,有白光。把视线收回来,练哪就注意哪。练三心并站庄,你就可以用意念去想肚脐里边,或想混元窍,或想脑当中(就是百会向下印堂往里两条线一对的略靠前一点的地方),意念往那一放就够了。 对于眼睛,一定注意眼珠要平,不能随便动。可以体会体会,用手摸着眼皮,当你自己眼珠往上一翻看是怎么动弹,有什么感觉。而如果你光想,想上边、下边,想左边、右边,眼珠就不动弹。你要是内视,眼珠带着眼皮就有点动弹的感觉。如果同学们愿意出光,用拇指、中指按在两个眼珠上,一摁,然后两个手指往当中合,往鼻根方向一挤,两个手指要对没对上,往印堂上一拉,往里一收,这样拉几回,印堂里边就出光感,光度就大、就多了。一开始睁着眼睛看前面,然后慢慢合下、落下来,把光收住,然后摁着眼球,手指那么拉几下。经常这么搞,印堂里边的光很快就出来了。这是练功的方法。 三、作用 眼睛的用处可不是简单的一点点,它的用处很多: (一)能指挥我们身体中的气。用眼睛指挥气就是用意念一想,带着目光一扫,气就跟着动了。过去讲:“能知使气者,便是得道人。”用什么来使气?就是用眼睛。过去练武术的也一样,眼睛往上一看,气往高处走;往下一看,往低处走。眼睛是带着气动的。不是用意念来使气吗?对,但如果你意念和目光结合在一起,力量就强大了很多。你只用意念气也能动,但加上目光对调节身体里边的气的作用就不知要强多少倍。当然如果加上意光(因为还看不着大自然的混元气,只好用意念想),带着去一想大自然恍恍惚惚、模模糊糊、若有若无、晃晃荡荡的气,用意念加上目光扫扫周围的气,看周围都是模模糊糊的、雾气沼沼的气,你再把周身轻轻动一动,身上的气感就不一样了。如果你不动,就这么一想感觉也不一样。用眼睛来练气,第一个是来调节自身的气,对自身哪儿的气都要注意,往那儿一看,带着光一扫,它就通起来了。对于周围大自然的气,用意念一想,一感觉,恍恍惚惚的。实际上这恍恍惚惚的气与你身体里面的气是兼容的,有通透性,可以自如地进去出来。所以我们要经常用意念和神光结合,用目光来调节身体。这对练功有非常大的用处。 (二)用眼睛来调节情绪。练功总是要使自己和和气气,保持高兴的心情。那怎么办呢?一般地讲要眉开眼笑。但是真正的眉开眼笑,可不能就简简单单地光注意眼眉,光注意印堂,那样只是外面高兴,里边不高兴。要注意哪儿呢?要注意两个内眼角,两个内眼角从里边放松。眼角里边一放松,气血流通,就感觉到美,就连到心里边去了。开始可以用眼珠往里边一并看印堂,放松它,连眼珠带眼角,带着印堂带着眼眉都放松,面部再有一个笑意,内心里边高兴的感觉就有了。大家经常要练这个东西,练功首先要练高兴,要会高兴、放松。如果有情绪的时候,马上一放松,心里边一下子就清清亮亮了。这个调心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法门,是个诀窍,书本上没有。我给同学们反复讲,大家都知道了。就要经常去用它。 一般来说,我们练功经常要保持高兴、愉快的情绪。当然有的时候,如练五元庄,就要练各种情绪。要练发怒,你眼里边一抽一紧,带着外眼角往上一挑,就有怒的意思。外眼角这么一挑,气往上升,它可不是真怒。你如果使劲瞪大眼睛,它也没有这个怒气。通过眼睛调整怒气,实际是使气往上升发,起到升气的作用,气升起来就够了。要练悲哀眼睛应怎么做呢?你掉过眼泪、伤过心没有?伤心哭的时候,眼睛是往回瘪的。眼睛往回一瘪,连着鼻子一动弹,往脑子里边一收,就觉得脑子里边空空荡荡的,这一空,就有一点悲的意思。这是气在动弹,不是真的伤心悲哀。如果变成真的伤心悲哀,气就走上病态那条路,就错了。实际上我们用那个悲哀,是一种同情——看,挺可怜的人,特别同情,心里边一酸,带着眼睛往里酸,实际上这是气往回收了。肺主收,往里收气。一般的害怕、惊恐是眼睛发呆,但眼珠是动弹的,而我们练功眼睛可不能动弹。恐,一般气是往肾走,往下动一动,去撞肾。思考要用眼睛注意找鼻子尖,精神就集中了。不同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气氛,可以用眼睛来调整。这些东西五元庄没全写,因为这步功在全国还未好好练,为防止咱们还没多练,外边的人就把它当密诀而编出新功法,叫五脏功法、五脏神功。用眼睛来调神、调五脏、调气。不搞别的东西,就用眼睛这么调也照样起作用。这可给那些懒汉提供了方便,练功就这么调一调,想一想就行了。不过,这样搞不好就成了神经病。为什么呢?因为情绪掌握不好,这么一弄,有神经衰弱的一想哭,可真哭了。跟自发功一样,情绪一动,笑啊、哭啊、闹啊,吵啊,都来了。所以书上没有写这些东西。我们这儿讲一讲,平时可以自己去调、去练。有时间高兴一点,眼角一放松,往里边一抻,心里边就高兴起来了,整个心里边是宽宽亮亮的,从内心就感觉到畅快、舒服。这么一做,你脸不笑,里边放松就觉得舒服。你光眉开眼笑,光有笑的意思但里边连得少不行。 关于用眼睛对情绪的调节,现在关键就是多去认真地体会高兴、愉快,可以再练一个怒,一个思。思是当你有杂念的时候,用目光一收,去找鼻子尖,使精神集中。顶多搞这三个东西。悲和恐,不一定多去练它。因为过去练它,一发音或一吹乐器,带出的这个气,别人一听就哭,哭得死去活来,气就断了。五行之气有很多用处,都是治人的方法,咱们不搞,咱们练身体,使自己高兴、愉快。练怒气,是把气往上升一升、调一调,使向上升发的力量加大。五种情志都有它的用处,我们经常体会喜、高兴、放松,使气血流通。以后,身体比较好了,自己身体气非常充足,有了基础了,再练其它也不晚。练一个东西就得练相当长的时间。以前老师就给你讲一个,我这儿是系统地讲下来,但练还要一个个练。 (三)闭目垂帘过程,也是收摄凝练神光的过程。在闭眼时一定要注意,不光是上眼皮往下落,下眼皮不能光等着,也得轻轻地往上合。一开始不注意,练功不好做,可以先用手往上带一带,不这样,气往里走得少,走得慢,下眼皮往上合一点,气就易合住、易进去了。这么一摸下眼皮,拿手帮着一送,气往里走得就不一样。送到百会那儿去就养元神,往印堂送就出神光。如果你非常愿意练神光,坐好,拿两个手指压住眼皮,这么一压一缩,一压一缩,然后往中间挤,到了两个内眼角转圈,女性从右往上转,男性相反。慢慢地转,下边不要低于眼角。当然你不带着眼角,从眼角上去,两个眼睛一集中,集中到印堂,就在印堂里边慢慢转圈,转的圈越来越大,一般转到直径1.5公分,最多不超过2公分,然后反过来转,越来越小(这个转就不分男女了)。这么转效果往往更好一点。这就是通过收取神光而练印堂里边的神光。 附带讲一讲用目光的意守方法。传统气功里边有意守,就是用意念集中到一个地方,意念守住这个地方。实际上意守有神光意守、内视意守。内视意守就是闭着眼睛看,眼珠就跟着动。比如看百会,跟看东西一样,眼睛往上一翻,往上一看,意守这个地方。一看下丹田,眼珠也动弹。这就叫形动意守,也叫内视意守。过去很多气功家没有这样分,一练功出偏差了。比如说守上丹田,眼也红了,气也上来了,老师一看,阳气上升太高了,你用力太过了,意念得松点,得调整。须要老师经常调去,他就不懂得是眼珠动了。因为眼珠往上一翻一看,连气带血,比较浊,在过去说这是属于武,太武了。老师说放松、放松,闭着眼睛,不许你看,以后慢慢形动就少了,里边气就柔和了,意念就带着光过去了。要用力的时候加上形,一动,一块儿走,再一放松,这样就行。神光意守是意念带着光看,眼珠不动。神光这个词过去有,但内容不一样,神光意守是我们给分析出来的,意念带着光,所动之气是混元气。而形动意守,加上眼珠动弹,可以牵动后天的浊气,气会多一点,气血都可以动。这两种意守方法就这么一点不同。 咱们将来碰到问题,自己的问题也好,学员的问题也好,要学会做指导。这次我要求教练员班的学员留校当老师要学会查功,学会调整。查功查什么呢?一是查一查他是怎么做的,检查检查符合不符合练功的要领。比如说意守丹田,怎么守的?看一看姿势对不对,然后摸着他的眼睛,让他注意丹田试试看,眼珠动了,就是形动意守。他如果肚子发胀,原因就在于瞪着眼睛看肚子,气凝聚散不开,力量太强了。这就叫做查功,去查查动作要领。若用功夫查,一般来说,教练员班毕业的学生还做不到,师资班毕业以后,可能有的同学能够查,有的同学可能还得多方面结合到一块才行,不能光用功夫去查,有时候意念也能带着气过去,那还不行,还必须从形体要求,一步一步去查。方才我讲的闭闭眼睛看看是不是匀速闭的;闭了以后收得怎么样;摸摸眼珠动的情况等。这些地方都要注意调整。若是自己练功,眼睛应该怎么做呢?先站(或坐)好了,睁着眼睛,平视前方天地交合处。天地交合处在哪呢?实际你就注意眼前二、三尺远的位置,这就是天地交合处。虽然有人,意念想它是空的,平视它,慢慢就做到心平气和了,气不怎么动弹就没杂念了。天、地、人都没了,然后眼睛匀速闭合,目光往回收,垂帘,然后该练功就练功。如果我们从练功一开始就注意这些形式,这叫依轨——依程序一步一步下来。按着要求,不毛躁,看起来前面这些准备似乎占的时间多了一点,但是把你的气血、把你的精神、把你的身形各部都调整好了、合度了,再练功就好练了。不这样调,一站就练功,气血通得就差得多,你虽然多练了十分钟,远远不如用这十分钟来调神、调形。一开始关键是眼睛这儿费时间,因为眼睛对神和气影响最大,最能调动气,所以要注意调眼睛。放口令词练功时,“两眼平视前方”,很快就是“目光回收,两眼轻轻闭合”,我们练功要多看一会,心平了,气平了,没杂念了,精神集中了,再闭眼睛练功。这样练功气血是平和的,气机一动,练功就合度了。咱们师资班要多强调这个问题。 (四)治疗眼疾之妙法。如果眼睛还有毛病戴眼镜的得订个计划,什么时候摘眼镜,要集中精力解决视力。把眼睛练练就行了嘛。眼珠注意前面,转、转、转,然后回收,视力很快就正常了。自己不加意念不行。没事的话,就看外边,眼睛动,视野也变大了。睁着眼睛看左边,回来,反复几次;然后右边也反复几次,两边的次数要一样。再回到中位,上看,回来,反复几次;然后下看,也反复几次。眼睛再往远处看,眼珠转、转、转,往回收。这样很快就正常了。拿手贯贯气也行。人家视力0.01的眼睛慢慢都能恢复到0.7~0.8,视网膜剥脱都恢复得了。近视就是肌肉调节不灵了,还不怎么坏,加意念还会过不来?加意念,好、好、好,它就好了。 Ⅲ、口腔 一、要求 口腔里边有舌头、牙齿、口唇,还包括喉部。整个来说,口腔要放松,要闭合住,免得跑气,没事时嘴不要张开,该说话才张开。 二、具体作法 舌头的放法,有不同的内容。过去有一种特殊的功门,根本就不搞舌抵上腭,舌头平放着,舌尖抵门齿,舌面往上一腆,整个舌头往上一贴,都跟上腭接触。这样贴出水更快点。按道理来讲,上腭(软硬腭交接的地方)那儿有个小窟窿(咱们看不着,气足了,小窟窿就能往下流口水),舌头面上也有一个小窟窿(也看不着),当舌头往上一贴,如果你真是舌头尖碰上门齿,整个舌面往上拱起来,两个窟窿应该是正对着的。不然,脑子里边的瘤子怎么会从嘴里出来?其实就是经脑子里边的通道,从上腭这儿出来的。也有的拐了弯,从软腭后面鼻咽腔转过来。就这么两种情况。用舌头这样抵着上腭,轻轻地把舌根也往上抵,这样搞起来,气就冲得快了。不过这样抵不好坚持,不如用舌尖好抵。再就是用舌头抵上门牙后面和上龈交界的地方,这儿有穴位,叫内龈交(外面叫外龈交),这也是脑的髓孔之一,也是通脑子的,属督脉的穴位。用舌尖轻轻抵着就可以了。 三、作用 有时候练练功,不知不觉发困了,你注意一下,一般是舌顶的位置不对了。顶得靠后了,到牙床后不到一公分的硬腭上去了,顶顶就犯困了。有的人睡不好觉,躺着练身躺功,用舌尖顶到硬腭那儿催眠,一会就犯困了。练功时不能顶这个地方,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例外,当你练功舌抵门牙这个地方时印堂跳,不是在肉皮,而是在深处,跳得不好练功,这时你可以把舌往后挪一挪。往后一挪,气就下来了。因为顶门牙后面这儿,距齿约一公分,最多也不超过二公分,这样表层的气好通,再往深处去就不好通了,里边的气就不是一条路了。如果那儿气多了下不来,跳动,把舌头往后一挪气就下来了。当然也不能挪到软腭那儿去,就挪到硬腭上,把骨头层的气接下来就行。实际上从门牙到软腭这一段,在人体层次中比较薄,脑子里边厚。所以,舌头前后挪一挪,帮着把里边的气接下来,把上下的气相连。越靠外面越靠表层,越往后面越靠里层,层次不一样,这个理要懂得,自己随时要会调整。将来我们练得气比较足了,哪一层气在动弹都能感觉到,如果气下不来,就用舌头接一下。我们练功练得习惯了,有时候气一动弹,你只要意念一动,舌头自然而然就起来了。那是气冲的,是接气去了。你要是不练功了,一放松,一收功,那舌头自己就会放下来。这是最好的。 现在有不少同学,一说收功就睁开眼睛了,这样气还没有恢复原位。练功把气充起来、调起来了,所以在收功要有个意念:气血各归原位,各部气要充足。按传统功法,绝对不允许像这样收功。以前那个收功方法是这么讲:意识里边要先发命令“收功”,然后“天神归天,地神归地,各路神仙,各归原位,城隍土地,安排自己,再请再至。”本来这讲的是身体里边各部位的气血要恢复原位,只是把它神化了。以后人们把它真的当成鬼神,说身体里边哪是大鬼,哪是小鬼,哪是神。如说天堂里九霄雷府,其实就是头上的部位。过去为什么这样搞?就是让你恭敬。比如,说雷神普化天尊来了,九城九门都把着门哩!雷神在肚脐上面,那儿是雷法丹田,雷法玄关,练功一请神,请这儿,请那儿,这样意念就把气调起来,气血就流通了。以前他们基本是练周天,练功后和平常气不一样了,必须让气血回到各个部位去,就加上这些东西。这在宗门里都不允许讲的,说是泄漏天机了,要遭雷劈。其实就这么简单,都是意识自身的东西。以前掐诀念咒的、作法的(如练雷法玄关等),他们都是这么练。我们懂得道理,收功时把周身想一遍,“各个部分气血和通”,调整好了,气血匀衡了,舌头放下来,慢慢把眼睛睁开就行了。过去眼睛睁开后,还用手把头摸一摸,动一动等,咱们不管这一套,就是安静、安静,安静之后慢慢把眼睁开,睁开再合,几次睁合,调整好了。这样看起来是练功形式,但气血变化不一样了。练功过去有上功的仪式,后人认为是以前练功的繁琐哲学,其实是让你一步一步进入气功状态,然后再一步一步恢复到生活状态,这些个形式就是让你过渡得好。智能功由于有了气功生活化的内容,把古人的东西变了,就没过多强调这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每次练功,哪怕时间短,都注意调整一下再练功,收功的时候也调整一下,那效果会更好一点。 舌头顶着一定要注意,不论顶哪儿都要自然,不能够太用力气,不能僵硬,轻轻接触就行。到什么时候才能用力抵上腭呢?一是往外发力时,要用力抵;二是有时帮助过关,气过不去了,需要用力气顶一顶;再就是活子时的时候、性兴奋很剧烈,这时要注意头顶,收缩会阴,同时舌头使劲往上顶,会阴使劲收缩,小腹部也收缩,脚心也收缩。一般情况舌头要放松。一般人的牙齿不是地包天,就是天包地,练功时牙齿最好是对上,上下门齿轻轻对上,用意念通,逐渐就把牙齿畸形纠正过来了。这个美容术比口腔科用矫正器的方法还要好。但绝大部分人的门齿一碰上,两边臼齿就对不上,怎么办呢?加上意念,两边臼齿好像咬着东西一样,轻轻咬住。这么一咬,两边口吻就自然有那么点意念,腮反而容易放松了。两边的臼齿似乎咬着东西,门齿轻轻闭上了,这样通过骨头这一层把上下气就接上了。所以口腔接气可不是光通过舌头,舌头从里边去接,骨头的气从骨头层走,口唇从皮肤上走。“庞老师,你方才不是说,骨头那儿跳,气过不来,用舌头顶硬腭吗?”对。因为它那一层边边儿的气过不去了,牙齿通得不够好,用舌尖帮一下,把气往下引。一般牙齿轻轻碰上定住,就可以引骨头气往下走,但有时气太多,下不来,就得用舌头尖动一动,帮它引下来。 咱们一边讲,一边体会,一边用意念接这个气,气接下来后,可能唾液就会多了。练功时也一样,你用意念把舌头、牙齿、口唇,三个一并一聚,气通了,口腔唾液就多起来了。唾液多了,要把它咽掉,但是,不能有了唾液就往下咽,要等多到一定程度,觉得唾液比较满了,再一口一口往下咽。咽的时候,要把喉部放松,往下一咽,意念跟着慢慢往下走,不要完全从食道里走,因为津液是从整个食道壁往下走,到胃上口那儿不是开着的,液体是从口那儿一点一点渗下去的。所以,一咽唾液,意念要通过食道管壁一步一步整个往下去,到胃上口,意念使气往下通,使唾液进入胃和肠。如果光咽唾液从空间往下走,一下落到胃里边就没有了。要不,怎么能往下一咽到了丹田呢?就是通过食道管壁这么传递下去的。这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在调整口腔中,同学们平时可以把赤龙搅海当功法练,就光练赤龙搅海。先开三皇锁,地皇天皇人皇,下边点三下,上边点三下,中间点三下。然后,舌头尖抵着齿根正转三圈再反转三圈,然后再把舌头放在牙外面,正转三圈反转三圈,最后,把整个舌头抵着上膛,等着唾液,之后咽津。这就能一步二步地使气充足起来,通畅起来。就口腔这么一点点,如果能够坚持练下去,都能够出很多的功夫。因为这个既可以交通任督二脉,又可以直达上丹田。这里面都是靠功夫,如果光一说一讲,不去练那不行,这只是方法。 Ⅵ、肩部 一、要求 主要是松肩、空腋(或称虚腋)。 二、具体作法 松肩虚腋和含胸拔背是有连带关系的,动作要领互相能起辅助作用。肩部有肩关节(肱骨与肩胛骨外侧的关节盂连接处)、肩锁关节(锁骨外端与肩胛骨喙突连接处),肩关节为什么活动度比较大呢?因为肱骨头大、而关节盂小。不是一个臼、一个头那样全包式的关节,而是半关节。这里我们用意念把它放松,关节囊的韧带、外边的肌肉也要放松。放松的目的就是要把里边的气往外通出来,肩头上的气通出去,让回来的气更好地通过。使这一关节不要锁住,首先是肩放松。但肩一放松,胳膊容易耷拉着往下垂,腋窝容易实了,所以智能功就提出松肩和虚腋相结合。解决腋窝的实需要虚腋,腋窝往外拉开空出来,留个小的、一般有两三厘米的空隙。过去老师讲,胳肢窝要夹个气饼子,肘不要使劲往里挤着,似乎端着肩,但又不是往上端着,象有个东西夹着不要掉了,但这个东西又不是真的,是个气的。腋窝要虚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把胳膊稍稍抬一半,摸摸腋窝前边的一块肉,这是胸大肌,它里边(指腋窝处)还有一个小筋,小的筋和大的筋之间有一个极泉穴,属心经的。这儿一展开,松开了,气血就容易过去了,气就通得多了。一般来讲,要光这么想放松,一下松不开,你可以先把肩头提一提。一举胳膊,肩头正当中那坑是肩髃穴;后面那个在骨头尖那儿的坑是肩髎穴。肩髃穴属于大肠经的,肩髎穴属于三焦经的。把这两个穴位往上一牵,往外一拉,刚才讲了,好像端着肩似的。肩头往外往上拉,胸就开了,后面的背也拔起来了,肩胛骨也起来了。所以肩往外后上方这么一动,对整个的含胸拔背都很关键。 三、作用 肩部气流通,不仅是解决胳膊的问题,而且还解决胸部的问题。肩把胸部和上肢连起来了,一连内外通畅了,把胸开开,后面背拔起来,整个气就升起来。我们应该经常用意念注意肩头。 以前跟同学们讲,过去练功有“三盏性灯”,光就是气。头上一盏,为什么肩头还有两个?因为经常要注意两个肩,肩得提着一点,得松它。五元庄就有好多动作都注意肩头了。这儿是要往外开的,胸部气往这儿集中,经常注意这儿,气就容易出来,形成气团,就容易看到光了。在做动作时,应把肩先往上,然后轻轻地往下落,肩胛骨可以往前一转下来,这样背就舒服了,胸也舒服了。好多同志光注意松肩,没注意虚腋,往下一挤气就容易憋,不易流通,所以,一定要注意开胸,肩头张开了,腋窝就松了。当然,这个过程还要配合两个肘关节往外飞一飞。如果站庄时,两个肘关节往外微微一翘,跟肩、臂就结合到一起了。对胸和肩要这么领会。 Ⅶ、肘部 一、要求 肩、肘是从胸过来的,肘和肩连着,这一段不要有停滞的概念。如果练站庄,肘稍稍地翘一点,往外开一开,腋窝开一开,这么一动,再往下放着,一返听,气就变样子了。这一点要整体地运用。肘的要求是悬肘、垂肘。 二、具体作法 肘关节是大的关窍,属于四关之一,这个窍不能紧了,要从胳膊里面把这个窍撑开、拉开,把这个窍撑开,肘放松了,对上肢的气血就容易起作用了,整个气就流通了。肘关节也是关节囊包起来的,要把肘关节整个的松开,得用意念从里边松,把两个骨节松开一点。另外,还要从形上松,把肘下边麻筋(尺神经沟)这个地方往下垂,桡骨和肱骨相接这儿往上提,下边往下来,上边往上提,一个圆的,从形上就把关节这地方撑开了,气就通过去了,这个关节气就通开了。我们了解解剖知识,关节的状况也了解,要把意念放到关节里边去才行。 Ⅷ、腕 一、要求 腕子放松,关键是要坐腕。 二、具体作法 手腕放松,神门穴(豆状骨下)这地方要有放松下坐的意思,手要放松。坐腕不能用力气,神门要连着尺神经沟那儿往下坐,这一坐,注意肩髃、肩髎、肘髎、曲池穴(肘横纹处),这一条线都要拉起来,不仅从肩过来。一直到肩胛骨后面都是有感觉的。一坐腕,跟着就含胸,就和胸里边气连着了。有时候,开始练功觉得有点不舒服,前面似乎有点发胀发紧,背后肩胛骨下面也有些动的感觉,要把胸往外开,两肋往外开,往外开着放松着,坐着腕,神门穴要开,掌微微立一点点,大拇指不能往里边扣,要往上挑着,这样整个人的气就容易起来了,要这样来调整。 三、作用 坐腕时意念一注意神门,就把心经的气整个带过来,臂的气就充足了。 Ⅳ、颈项 一、要求 颈部和项部要求把它放松,按照头部的要求做的时候,把颈提起来。 二、具体作法 一般过去练功要求竖项,要把脖子竖起来。我们不故意搞竖项,下颏往回一收,喉头往回一收,一找玉枕,往上一提,颈部自然起来了。 三、作用 咱们练功就是要改变脊柱的生理弯曲,使其弯曲度小一点。我们的意念从舌抵上腭开始,喉头往回一收,往后一提,这样气机一动弹,身体里边气不知不觉就可以转起来,一转,颈椎就竖起来了,生理弯曲慢慢就小了。所以颈项部的要求就是要直。过去讲脊柱有几个弯弯。头在上面,脖子是往前塌的,到了大椎又往后了,到腰部又往前,到骶椎又往后,到骶椎下面的尾椎又往前,而那个尾椎尖尖又往后倒过来了。这么多弯曲。练功就是逐渐使其弯曲度变小,不那么弯了,竖项是其中要求的一项。一般武术要求颈部竖起来,使气冲上去。咱们就从头部来调整,把头自然往上提起来,身体往下垂,这么拉、垂、放松,脊柱自然就松开了,这样解决颈部的问题。练功的各部身形要求,都要在放松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强力。如果颈项部往后挤,那样虽也直了,但这么搞,有时气容易僵,头部、胸部都不大容易放松了。 Ⅴ、胸、背 一、要求 胸背部的要求说起来比较简单,一是含胸,一是拔背。含胸是对前面胸部来说的。是相对于挺胸而言的,就是胸部轻轻往里面一含。因为胸一挺,后面两个肩胛骨就挤上了,胸部里边气就挤住了。肺脏、心脏的气血,胸背部的经脉就都不好通了。一紧张有这些大毛病,所以,要放松,要含胸,使胸部解除紧张与压力。拔背,就是使背与脊柱上拔,抻直,克服脊柱的过度弯曲。 二、具体作法 (一)含胸:含胸不是要大家把胸往里面挤,胸是放松了以后,往两边开,拉开它。这么一拉一开来放松才叫含胸。要把胸松开,从腋窝往上往外往两边拉,这么一拉,胸就拉开了。胸部的放松是要把含和开统一起来。一般做含胸是先含后开,先吸口气,吸满,而后呼气,把气吐得差不多了,胸骨柄上面天突穴与两乳头之间的三角地带就放松了(这儿是胸部放松的位置),胸部就合度了。胸放松了之后,两个腋窝往外一拉一开,胸就开开了。讲松肩虚腋时还要讲这个问题。 (二)拔背:背部要往上拔。一般背部是向后突着的,从头顶、从大椎往上一提,自然胸就不好挺了,也易于放松了。这样背也拔起来了,胸也含了,也开了。但是有一点,就是肩胛骨弄不好起来了,抬肩了,所以我们在拔背的时候,注意把膀落下来。前面要求含胸和开胸相结合,后面是拔背和落膀相结合。这么搞怎么做动作呢?先吸气,再呼气,含胸,腋窝外开,拔背,然后膀子落下来,这里就是注意把含胸拔背、开胸落膀四个结合起来,要经常地调整。 三、作用 含胸,有不少人容易做成肩往前扣,扣肩就是没注意开胸。有时一含胸,一开胸,又拔了背,觉得气发憋,往往就是落膀落得不够。膀没落下来,后面的气升得就太多了,气往上冲到头,头就难受,后头、耳根发紧发胀,这就是拔背拔得太厉害了。有些人光顾了含胸,忽略了开胸,背也没有拉开,或者原来有些毛病,肩往里把肩胛骨挤住了,气过不去了,这时候就要拔背,使气往上升。如果不拔背,腰那儿要往后突也是不大容易的,松腰和拔背连在一起是个整体。练功的时候,胸和背非常容易出问题。比如一挺胸,前边气往上升了,仰着下颏,气下不来,高血压呀,胸闷呀,肋胀呀就都来了。出现这种情况,你要给他降血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姿势调整,一看胸挺着,让他含胸、低头,血压就下来了。前面用含胸解决气往上冲,后面用落膀解决气往上冲。如果含胸太多,气挤住了,心口这个地方就可能会疼、憋,这就需要把胸抬一抬,开一开,头往上提,有的经脉还要往起升一升。一低头,一含胸,当中放松了,任脉气就往下降,可两边还有往上升的好几个脉呢,就要注意把气拉起来,这样来解决。随时都要调整你自己。觉得前面气要升一升,就挺挺胸;后面气要升一升,就拔一拔背;觉得气过来了,就放下来。过去练周天功的一种功法叫“肘后飞金晶”,那是吕洞宾的功法。运周天的时候,督脉气升不上来,把两肘往后背一背,往后一背,气挤在那儿,攒多了,肩膀一放松,头一低,关一开,气就上去了。它也是通过姿势的变化来导引的。“肘后飞金晶”是唐朝的书籍记载的。虽然我们不搞周天,只注意我们自己周身的内气、外气,搞内外开合,但人体里面同样有自己气机流通的过程,里边的气照样在起变化,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要懂得甩含胸拔背来调解气机的升降。 Ⅸ、掌、指 一、要求 掌心往里边含一点,手指放松,要舒开,舒展着,手指尖要有点意念。 二、具体作法 指舒展着自然伸直,微微有点弯曲,不要有死弯。坐腕,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张开一点,不要绷劲,手捧着一个气球似的。掌心一含,气进去,往外一突,气往外出,连着整个上肢里边都在动弹,这样气一出一入。要注意手指尖、指肚,要把气一下通到指尖上来。 头、眼睛、口腔、胸、背、肩、肘、腕几部分都讲了一下,其中头、眼睛、口腔(舌头)这三部分是总的纲,要多注意它。把头、眼睛能运用好了,身体什么部分有毛病的,用头和眼睛、意识一调就过去了。所以后面只是熟不熟的问题,意念和里边通的程度、连接的程度好不好的问题。头和眼睛要经常去练,经常注意往回收,注意用眼睛来调节情绪,使里边放松,经常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 Ⅹ、腹部 对于练动功或练静功来说,腹部都是应该注意的。 一、要求 对腹部的要求,关键是收腹,把腹往回收。 二、具体作法 一般地认为收腹就是腹肌要紧张起来,这种讲法实际是不对的。腹肌不能紧张,但是腹要往回收,这就需要两个骼前上棘往回收。(注意:此为站立时的要求,可站着三心并站庄体会。)第一,收到第四腰椎下的阳关穴。第二,髂前上棘往章门穴(第十一肋端)收。这样,由于胯往后收,再加上两肋往上提,小腹就往回收了。另外,肚脐往命门(第二、三腰椎间)轻轻回缩。收腹可以起以下几个作用。 三、作用 (一)胎儿的肚脐是供养先天气之处,脐带剪断以后,处在肚脐里面的肠胃功能启动了,先天气转化成了后天气,可是先天气场还有。中医有“补火生土”的方法,就是补命门来健脾胃。命门属于先天,把先天的火补充足来健脾胃,实际上是运用肚脐的先天气的气场来增强肠胃的功能。我们现在先天气已变成后天气,以后天气为主了,收腹可把后天气收到肾,再把后天转化为先天。一个简单的收腹动作,就能起这个作用。 (二)收腹时,骼前上棘往章门提的同时要收缩会阴。会阴收缩不是使劲挤,要从两侧章门一拉,从海底一兜,连收腹一起起来。这样把后天的精气往上提到肾里面去,往先天去转化。 收腹的做法简单,但如果不懂得动作要领和窍门,光使劲往回瘪肚子,反而使得呼吸都不畅快了,腹肌一绷劲,你想做腹式呼吸都做不了,隔肌下降也受阻碍,造成气憋的毛病。 同学们看以前画的气功图,有的图把人画得大腹便便,可是有些肖像逼真的图画的腹部,并不是都像弥勒佛。一开始也可能会冲一冲,腹胖点,瘦点,再胖点,瘦点,有这么几个反复充斥的过程,但是如果肚子总是非常大,就说明气收得不够好。当然腹部不充起来,里面容积也不够,但充起来以后,还得再往回收。过去经常讲:“虚心实腹”。虚心就是心要虚,胸腔要虚,更主要是讲意识里面要虚,不想东西;实腹是精、气充足。收腹能够帮助增高里面的气压,使气容易收敛起来。 过去练武术气功,练动功,讲“腹胁空松气腾然”。第十一、十二这两个游离肋所在的部位称为胁部,上面是肋部,腹和胁要空,还要松,气才能腾起来。如果我们收腹不用上述的方法,而是腹部使劲用力气,腹部不空,不松,气就不能往上腾。这样,站庄气不好往顶上走,两侧少阳之气,也不好直达青龙角。所以,在站庄的时候,要把腹往回收,往命门上贴一贴,髂前上棘与会阴,往章门提,再往大包上提,配合顶头悬,两个青龙角就有气了。这样调整好了,如果做形神庄的鹤首龙头,全身放松后,气可以从脚的两侧升起来,一直通过胁肋,上冲青龙角。龙头动作要小,轻轻地一动弹,结合着收腹提肋,气上来了,全身就整了,做“风摆柳”就比较容易了。大家提起一只脚来,慢慢做龙头,注意两侧,身体要中正,不要倾斜,百会往上领,髂前上棘往上往后往回收,这样身体的气就比较稳。这时身体会有点轻轻的晃动,自己要想“栽不倒”。你随着它晃动反而不易倒,要一绷劲,就栽倒了。一晃,身体要平衡,自然会返回来,它自己这么摆摆晃晃。这就是风摆柳的动作。 Ⅺ、腰 一、要求 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站着的时候得注意二、三、四腰椎都往后突。 二、具体作法 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闾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开了。另外,要通过收腹,用腹部的气往后推腰椎,用吸气的办法,吸气吸到命门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连着第一腰椎),腰椎就容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是我们注意呼吸里边内在的气机变化。一吸气,隔膜往下沉,肚子别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着腰两侧,使劲一吸那儿就往外鼓,带着腰椎往外出(不要弯腰)这样腰椎很快就出去了。同学们说:“庞老师你站庄三个月腰就松开了,我们站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站不开?”你们自己不琢磨,《解剖学》不是讲了隔肌与周围连着吗?一吸气,中心键往下走,你用意念引导着,把后面那部分多往下走,往下往后一冲,腰椎不就突出去了吗?本来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懂得现在的科学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身体中去体会气机的各种变化上去,解决问题就方便多了。要不我们加解剖课干什么?就是要懂得每个部分的特殊性。同学们翻一翻书,看看隔肌起止点及周围状况,随着呼吸多体会隔肌的变化,多练它。 将来你能够站着一吸气腰椎出去了,一呼气又回来了,腰椎会动弹了,还要再进一步,形不动弹而它里面的气在动弹,那才行。腰椎不会动,你要想练体呼吸,是比较困难的。这儿会动了,练体呼吸就比较容易了。过去武术气功讲“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腰椎和腰椎当中的缝隙,咱们叫椎间盘。脊椎当中的每个椎间盘要很空松。那椎间盘还不脱出来吗?脱出来那还了得!越空松越不容易脱出来。越紧,使劲一压,就挤出来了。空松了呢,一挤出来,一下又回去了,随随便便出来进去没关系。我们要经常摸着腰椎这个地方,吸气时它会鼓,呼气时会瘪。另一只手放在肚子上,吸气时别让肚子往外鼓,让后面鼓。一开始你做不到前面不鼓,鼓少点,吸气时用意念多让后面鼓。经常用呼吸练松腰就好松了。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腰,平时走路、站着,腰椎都要往后放松;坐着,腰椎要往前塌。坐着臀部往后,腰椎往前塌,胸部有点往后,这么三折,日本把它叫三折式,这样坐着比较稳当,自在,坐的时间长。你要是坐的时候往后一弯腰,好像弓一样,瘦人还勉强凑合,胖人身体的重量都压在前面,坐的时间就不会长。腰往前这么一塌,上下这么一中和,就行了。可你要不放松,腰塌不下去。所以,坐着要求胯放松往后,腹放松回收。咱们要求腰要放松,正好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习惯相反。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站着腰往前,坐着腰往后。咱们要求坐着时腰往前,站着时腰往后,这也是来纠正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造成的这种偏颇。练动功腰是最关键的东西,对此,太极拳讲得比较多。当然,其它对内功讲得比较多的拳种,对腰也非常注意。 三、作用 咱们说意识是主宰,是从神和形来讲的。在形体里面,胳膊、腿是个整体,腰是主宰,我们发力、举动基本上是从腰往外走。过去讲一身备五弓:脊柱是一张弓,这张弓上头是从大椎到五枕,下头是从骶骨到尾闾,弓背就是脊中命门这一段。这张弓连着其它四张弓。两上肢是两张弓,从肩到大椎、从手到指是弓梢,肘是弓背。两下肢也是两张弓,胯骨到阳关、脚是弓梢,膝盖是弓背。腰一动弹带着其他四张弓都动弹,它是一个整的。练动功必须会动腰,用腰来带动,下肢、胳膊都像长在腰上似的。当然,动作需要传递。如手一动,整个臂通过颈部从形上跟脊柱连上。从气来说,上肢的气是从身柱穴和脊柱相连的。肩的动作,虽然上面连着玉枕,但真正和腰连上,是从身柱穴走的。身柱穴在第三胸椎下面。是九宫十三门的窍点之一。上肢一动弹,身柱穴要动。好多穴道能不能开,与这儿都有关系。要打开劳宫穴、指端(如中冲穴)这些穴位,需从那儿打出去连着开。要保持全身的整体性,局部动作得和腰连起来。这些需慢慢体会。如转身时先要转腰,用腰带着动。可是一般的人都是胯骨转。应该一动是腰先动弹,胯没动(胯动是形的动)。腰一开始不易动,将来腰会前后松了,你把胯定住,骶骨不动弹,转身就从上面来转,整个脊柱转过去,要慢慢学会这么动形体,气血就更畅通。将来腰会前后动了,还要会转圈,会滚,那样腰就真正放松了。我们练动功有几个圈圈。平髂前上棘这儿一个圈,命门这儿一个圈,平***一个圈,这是躯干的小三圈;胯骨尖一圈,中脘一圈,肩头一圈,这就是躯干的三大圈。整个形体还有三圈,耳尖这儿一圈,平肩胛骨下角是一圈,下面也是胯骨这儿一圈。我们现在讲腰,以腰为中心,将来这些“三圈”会动弹,周身的气才容易整。气从外往里合,收进去变成个整的。过去说结丹,智能功不讲结丹法,而讲整个形体充起来。但是你气要整,气是零散的不行。腰若不放松,这三个圈都是死的。这几个圈圈要会连到一起,必须把腰放松了。尾闾往下一垂,腰往后一放松,大椎、百会往上提,再轻轻往下一放,周身的气就成了一个整的气。你再做动作就不是局部的了。人里面的气是整的,周围的气场也是整的,这样练功,气的变化就不一样了。 有些理论课,同学们要反复听,有些窍门,我要是不讲,你八辈子也找不着。以前我还没有讲这么深哪。1987年,我们在北京西山办学习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在北京市的武术比赛中得过名次的,他听了身形要求的课说:“哎呀!听庞老师讲这一课太值得了!参加一期学习班才花70块钱,就这一堂课700块钱我也要花呀!我跟了我老师十几年,我们老师讲的窍门,这堂课里面都有,这里面讲的有些诀窍我们老师还没讲。咱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书本上还没有,可以说同学们还不知道这些内容的贵重。将来你们在社会上走一走,过上若干年后,再回来看书,可能就觉得这值钱了。有好多练武术的就练他这一门,有些人也不知道这些东西。练气功的也是一样。所以同学们要挤时间看书,听录音,看录像,反复在脑子里打上印记。因为我讲的课里面有好多内容是结合着我当时的心情,有时候讲得高兴就随随便便把脑子里面的一些东西开出去了,可写书就把它压上了,不想都写了,因为社会上骗子太多,一闹就弄个家传。现在同学们得认真地想,多听、多记、多实践。 腰要是解决不了它,好多问题不好解决。练动功,腰不放松,气不好通。我上一次讲过,在1990年到1991年这二年,在石家庄接触了杂技教练、武术教练三个人,他们就是因为腰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省一级的教练,得了半身不遂。这一点,周潜川也讲过,转身太多了,阳气上升太多,上升、下降不平衡,就出现虚阳上越的现象。他们参加的还是咱们普通辅导员学习班,他们听了各部身形要求这一节,“哎哟,太好了!”一比划,的确不一样。腰你得经常练,要是解决不了它,有了功夫容易得脑出血。我们现在功夫还不够,还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打太极拳的,不管打得对不对,前面打三个月,高血压都下降。如打简化太极拳十三式,前面三个到六个月,血压都下降;可慢慢再练,腰松不开,练得不合法,三年之后血压慢慢又不行了,以后血压跟着功夫长。我有一个老朋友,60年代初期,他在朝阳门外推手是很有名的,却得了三次半身不遂。他还真有本事,得了一次半身不遂,自己弄好了;过二年又得了,练练又好了;好了之后又得了。最后“文革”开始,把他轰走了,以后情况怎样我不清楚。他得半身不遂后,一条腿站着,和几个年青人推手,他一撒手,对方“咚咚咚”至少跑出去一丈五。但是怎么样呢?腰松不开,半身不遂还照样得。所以我们要松腰。腰松不开,向前塌着,让气自己转不好转,尤其是练经脉的,讲丹道的还稍稍差一点,但是练丹道的也有不少过不去的。腰松不好,气不能很好地通,精化气就化得不顺当,精练充足了就跑了。当然,腰这一关主要不是化气的,但这儿气不好过,停住了,就会腰酸、腰痛、腰麻木、腰部发凉,这都是腰松不好的缘故。女同志白带多,得妇科病也都跟腰有关系。腰会动弹以后,这些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解决。练自发功的,为什么会出自发功?因为经脉之气到了腰,走正路过不去,就走浮络,到肌肉里去就动起来了。从臀部的太阳膀胱经的秩边、少阳胆经的环跳走了浮络,腰、躯干、下肢就动起来了;到了上边不从脊柱走,而从手少阳的肩井、手太阳的天宗穴跑到上肢,上肢就动起来了。这还是比较好的自发功。如果你把腰松开,还不要真松开,把腰的姿势摆对了,尾闾一下沉,百会一上领,腰一放松,自发功马上就停。当然有的人不听你的,“我不行哪”,他加这种意识,那是另外的说法。希望同学们对腰要特别注意。 具体练松腰要反复练蹲墙。一开始练蹲墙时挺着胸脯蹲,以后慢慢不挺胸了,含着胸蹲。再以后身体离开墙一点。以三心并站庄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都用上。转腰涮胯是以转动来松腰的。 Ⅻ、胯部 胯要放松。胯有前胯和后胯的区别。前胯指的是胯关节,现在一般来说,练武术的松胯,像踢腿、劈叉,都是松前胯,把胯关节、尤其是关节囊松驰起来。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固定度是比较大的,把股骨颈都套进去了。把关节囊放松了,胯关节的活动度可以非常大,像踢腿踢前腿,踢后腿,踢摆莲腿,过山腿等。过山腿是右脚往上踢左耳,再绕过左耳踢后脑勺。要是从前面踢,不是踢高,而是脚尖正好踢印堂,胯得往下坐往回收,脚跟往外蹬,脚尖往回翘,这才踢得到;要是绷着脚面往高处踢,那是跳芭蕾舞的动作。这些练法一般松的都是前胯,即胯关节。 胯要放松。胯有前胯和后胯的区别。前胯指的是胯关节,现在一般来说,练武术的松胯,像踢腿、劈叉,都是松前胯,把胯关节、尤其是关节囊松驰起来。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固定度是比较大的,把股骨颈都套进去了。把关节囊放松了,胯关节的活动度可以非常大,像踢腿踢前腿,踢后腿,踢摆莲腿,过山腿等。过山腿是右脚往上踢左耳,再绕过左耳踢后脑勺。要是从前面踢,不是踢高,而是脚尖正好踢印堂,胯得往下坐往回收,脚跟往外蹬,脚尖往回翘,这才踢得到;要是绷着脚面往高处踢,那是跳芭蕾舞的动作。这些练法一般松的都是前胯,即胯关节。 咱们的平足开胯的松前胯是少林武术的练法。现在练芭蕾的,他们说:“庞老师,这跟我们练芭蕾两脚尖外撇成一字再往下蹲有点像。”我说:“你们练智能功,这八(芭)蕾就成九蕾了。”1985年我在北京讲课,有一个学员是沈阳芭蕾舞团的团长,他有膝关节积水,一般芭蕾舞演员练的时间长了,都有这毛病。他练智能功把病练好了,前年他还上台演出。别人说他50岁了,怎么演技越来越好?他说:“我练了智能功。”我跟他讲:“你按着我们这三圈相摞练,把身体一提就起来了,这就轻松了。中国这东西,把西洋的都包括了。芭蕾舞不是讲膝盖一圈,胯骨一圈,***这儿一圈吗?膝盖那圈不要,胯骨一圈,胸部一圈,肩头一圈,用这三圈跳芭蕾舞就变样子了。”他们还不需要走头上这一圈,走这个圈就往轻功上走了。他马上在门外这么一比,果然感觉很好。他现在跳芭蕾用这三圈,还保密,不给别人说呢。我们松前胯的松法和踢腿松法不一样。踢腿是武术的动力松,咱们这样放松不光松筋骨、韧带,气脉也要松。当然,同学们愿意练劈叉也行。如果想劈竖叉,先劈个横叉,劈一半身子一拧就是个竖叉,上身要直起来。劈竖叉比较简单,加意念“胯骨要放松,胯关节放松,要松开、松开”一下就过去了。
松前胯好松,关键是松后胯,后胯指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和髂骨后面的耳状面相连之处,是个假关节,平时不能动弹,只有女同志怀孕的后期,骶髂关节才开。怎么会开的呢?因胎儿元气特别足。不光是气的作用,而且还有形体的作用。胎儿把子宫胀大了,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胀到一定程度,就把胯骨撑开了。骶髂关节开了,前面耻骨也有一定程度的开。所以说怀孕后期骨盆的骨缝都开了。由于胎儿的气充足,妈妈盆腔的这些关节开了,也没问题,可要是普通人一松开,就走不了路了,这是气不足的原因。所以关键不在那个关节连没连着,就在里面气足不足。有的胎儿非常弱,气不足,如果胎儿个儿又很大,妈妈就受罪了。胎儿气不足,骨盆一开不给力气,一走路就痛。以前练开胯,靠里面的气冲开它,要想开后胯,得丹田气充足,里面没有儿子嘛,得结个气婴儿,丹田气足了胯就好开了。我们现在练智能功,气还没结“胎儿”,怎么办呢?通过形,用功法把它松开。松开之后气进去多,容纳得多,再往外冲,就更好开了。这么循环,一层一层地把形体开开。智能功通过几个方面同时并举,把内外气充起来。怎么松后胯呢?站庄时两个胯关节的股骨头配合着意念往后外撑,腰往后突,尾椎往下一坐,后面骶髂关节就容易开了。你可以摸着臀部,臀部往外挤,从当中往两边拉,摸摸骶髂关节,从骶骨边往外挤,一挤它那儿有点往后动的意思,一开始有这么一点儿动都行。骶髂关节要松开没别的好办法。
咱们平足开胯分前后的松后胯就专门松骶髂关节。脚尖使劲往里面扣,膝盖往里拧,连带着胯骨往外拧,腰往下一塌,就把胯给挤上了。一开始尾闾尖要上翘,你专门练松后胯的时候,可以往上一翘,往下一收,拉着骶骨动弹。松后胯这一节功实际是从使全身的气整这方面来考虑的,不光是松后胯。如果完全为了松后胯,尾闾往上翘,往下扣,反复翘扣,慢慢骶骨就会动弹了。先是尾骨动弹,再拿尾骨拉着骶骨动弹。全身的骨节中就骶骨、骶髂关节最不好松,若这个骨头会动弹,别的都好动弹了。 讲了身形要求后,同学们练每节功就都要认真去体会,要会一步一步往上加内容。有的同学觉得练功没内容,练着练着就烦了。这么多内容还没有内容?练一个就反复体会体会,就老有内容。练动作时体会里面叫体察,在体察过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在过去,练静功叫做寂照之功,很安定、宁寂了,得用意识照着身体,体察里面是什么样子。你体会得越深,精神越集中。你真能体会得很深,脑子就更集中,里面体会得就更深。让大家体会,这也是神形合一。但是你这样想就坏了:痛死了,这简直没个尽头!你应该体察里面的变化。同是注意一个局部,你精神注意里边的变化,这就练功了。“哎哟,真痛,算了吧。”出这念头,你虽然也注意这儿酸痛酸痛的,但那就成了杂念。 精神进去体会,不作分别,这就是一个道念、道心。道心和人心就差这么一点。你把精神注意到练功上去了,体会去了,那就称为道心;你不想练功了,留恋普通日常生活了,那就是人心。人心、道心本来是一个,都是意识活动。出了人心找道心,哪儿去找?就这么一个意识活动,就看你把它往哪儿放!放到道上了就是道心,放到人上了就是人心。你把什么都放到道上了,完全是道了,你就成道了;你的意识都放到普通人身上,你就成了俗了。就在于意识的着眼点、立脚点。过去把这个人心道心都讲得太神秘,太玄乎,其实就这么一个心。 ⅩⅢ、尾闾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